朴拙出处(用朴拙唱腔讲述千年故事)
朴拙出处(用朴拙唱腔讲述千年故事)在春节期间演出二十天左右,称为“跳新春”,是岁终新正的聚戏活动,与逐疫、纳吉礼仪一起举行。地戏演出时,村口或醒目的地方要插一面大红旗,旗上绣着很大的“帅”字,表示这个村子里今天要演出地戏,也有纳吉之意。 地戏演出时间 安顺地戏表演 地戏历史渊源 地戏的由来与明初开发黔中有关,据说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为防范“诸蛮”造反,遂令在现贵州的安顺、平坝一带驻扎人马、修建城池。随着南征的明伐军和移民的进入,也将中原文化带入了贵州。其中,以祭祀驱邪逐疫的为主的“傩神”傩文化也随之带入。盛行在明军里的融祭祀、操练、娱乐为一体的军傩,和在中原民间传承的民间傩,与当地民情、民俗融合,最终形成了安顺地戏。
中国戏剧活化石
——贵州安顺地戏
视频:戏剧活化石 安顺屯堡地戏
安顺地戏,俗称“跳神”,是流行于安顺地区的一种头戴木刻假面进行表演的民间地方戏,也是屯堡人最爱的集体娱乐活动。
安顺地戏表演
地戏历史渊源
地戏的由来与明初开发黔中有关,据说明朝初期太祖朱元璋为防范“诸蛮”造反,遂令在现贵州的安顺、平坝一带驻扎人马、修建城池。随着南征的明伐军和移民的进入,也将中原文化带入了贵州。其中,以祭祀驱邪逐疫的为主的“傩神”傩文化也随之带入。盛行在明军里的融祭祀、操练、娱乐为一体的军傩,和在中原民间传承的民间傩,与当地民情、民俗融合,最终形成了安顺地戏。
地戏演出时间
在春节期间演出二十天左右,称为“跳新春”,是岁终新正的聚戏活动,与逐疫、纳吉礼仪一起举行。地戏演出时,村口或醒目的地方要插一面大红旗,旗上绣着很大的“帅”字,表示这个村子里今天要演出地戏,也有纳吉之意。
地戏演出的主要步骤
01
开箱:
所谓“箱”,又称为“神柜”,是存放面具的木柜。每年演出结束,要通过仪式将面具存放在神柜内,由演员抬往寺庙或神头家中存放。演出前,由神头率全体演员将神柜抬出,供奉上香烛祭品。神头手提红公鸡,虔诚叩拜后,通过请神、敬神两个步骤,说完吉利话,用掐破鸡冠的鸡血点柜头、柜腰、柜脚,再参神、顶神,拆去封条,打开神柜取出面具戴在头上。
02
参庙:
屯堡村寨都有庙宇,庙里供奉的菩萨和戏中的众“神”是屯堡人膜拜的神灵。参庙,是天上神灵下凡的众“神”对寨神的礼仪拜望。
03
扫开场:
演出前的仪式,由两个戏中小童扮成天上玉皇大帝侍童,奉旨来赶走妖邪,以便戏中众神出场。
04
跳神:
地戏正式演出开始,其程序有“设朝”,正方君主上朝;“下战表”,反方使臣下战书;“出兵”,正方君主点将出兵;“过关”,正方元帅率兵攻关夺隘;“班师”,正方得胜回朝。
05
扫收场:
演出结束后举行的仪式。它和扫开场一样脱离了戏的本体,成为借助戏中人物和特意安排的和尚、土地,在场中说吉利除邪恶,以达到村民驱邪纳吉的心理要求。
06
封箱:
在演出结束的场子中,摆放戏中面具,正方在上,反方在下。村民们燃点香烛,奉祭礼品。祈祷后,由神头念祝词,点鸡血,将面具放进神柜,贴上封条。
地戏面具与服饰
地戏的面具又称:“脸子”,在演出中最引人注目,允满神异色彩。
传承至今30多个剧目,每个剧目至少有六七十号人物,每个人物都有一面独特的面具,因此安顺地戏被称为“戴在脸上的文化”。
颜色颇为丰富的安顺地戏服饰
贵州省安顺地戏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学者们认为,安顺地戏是研究戏剧发声学、人类学、宗教学、民俗学、美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学科的活材料,并称其为“中国戏剧活化石”、“中国戏剧历史博物馆”。
贵州“安顺地戏”在保加利亚“第19届佩尔尼克国际面具节”大放异彩。
2016年安顺地戏登上《国家地理》杂志
九溪小学被列为安顺市少儿地戏学校分校点,成为“安顺地戏非遗传承基地” 图为地戏传承人顾家顺的地戏课堂。
少儿地戏队
2014年春节,孩子们在村里的表演吸引了一圈又一圈的观众,一切仿佛回到了多年以前。
2017年8月第二届中国·安顺屯堡面具节在安顺举行
2017年10月28日,首届贵州安顺地戏展演活动在苗岭屯堡广场隆重举行。安顺市地戏文化协会自2016年5月成立以来,走访了60多个村寨的地戏队,收集各地戏队的资料,准备建立一个地戏数据库。
一人领唱,众人伴和;一方舞台,说尽千年。地戏成了安顺屯堡人在漫长岁月中世代固守的精神家园,在数百年历史变迁中,被贵州这片山水保留下来,一代又一代的屯堡人将担当起传承地戏的重任,竭力留住风雨六百年的文化符号。
(来源:中国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