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在位13年都有哪些功劳(雍正在位仅十三年)
雍正皇帝在位13年都有哪些功劳(雍正在位仅十三年)据传言,雍正帝的八弟和九弟都是被血滴子杀害的。虽然,这个传言一听就不太真实,但是,当年雍正帝在储位之争的劣势中夺得皇位这件事倒是真的。其实,雍正帝能够登上大统,靠的不仅仅是他本人深沉的心机和强硬的政治手段,还有一个名为“粘杆处”的情报组织,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在小说中,雍正帝被描写成了使用各种手段谋取皇位,残害手足的阴谋家。在他手下,有一大批身怀绝技的武士,这些武士操控着一种杀人利器——血滴子。而使用血滴子的人,可以在上千里之外的地方杀人,同时,它也用来代指“杀手”。关于血滴子,它是残暴、强权政治的象征。它的艺术原型,来自雍正帝时期的“特务组织”和“密折制度”。但是,关于血滴子最早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那么,血滴子和政治之间有什么关联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来讲讲血滴子和特务组织。
清末民初年的时候,中国民众在饭后最喜欢谈论的就是宫廷之中的那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因此,即使没多少文化,大字都不识几个的市民也能够看懂的“通俗小说”,便成了最好的载体。
在清朝众多皇帝中,雍正帝被人们看作是一位暴君,他登上大统前处处谋算,登上大统之后统治残暴。他推行大狱文网森严,到处都遍布他的眼线,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而这些,都为雍正帝的统治,增添了一抹诡异、神秘的色彩。
在当时,好几部小说,都以发生在雍正帝身上的事情为蓝本,采用民间传说加上一些艺术的加工编撰而成。而且,这些小说都出现了一个共同的艺术形象,那就是:血滴子。
那么,血滴子是什么呢?最开始是从哪里传出来的呢?
关于血滴子,它是残暴、强权政治的象征。它的艺术原型,来自雍正帝时期的“特务组织”和“密折制度”。但是,关于血滴子最早是从哪里传出来的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得知了。
那么,血滴子和政治之间有什么关联呢?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血滴子和特务组织。
在小说中,雍正帝被描写成了使用各种手段谋取皇位,残害手足的阴谋家。在他手下,有一大批身怀绝技的武士,这些武士操控着一种杀人利器——血滴子。而使用血滴子的人,可以在上千里之外的地方杀人,同时,它也用来代指“杀手”。
据传言,雍正帝的八弟和九弟都是被血滴子杀害的。虽然,这个传言一听就不太真实,但是,当年雍正帝在储位之争的劣势中夺得皇位这件事倒是真的。其实,雍正帝能够登上大统,靠的不仅仅是他本人深沉的心机和强硬的政治手段,还有一个名为“粘杆处”的情报组织,正式名称叫“尚虞备用处”。
当雍正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他就在暗地里广招贤能,培养了一支能为自己收集情报,铲除政敌的队伍。雍正帝继承大统后,为了能够巩固自己的统治和答谢这些人,便在内务府中设下了“粘杆处”。这个部门的首领叫“粘杆侍卫”,一般是由那些有战功的大臣担任。
在这个部门里的人大多都是雍正府的人,他们官位很高权力很大。就连一个普通的没什么薪水的小职位,也因为能够跟在雍正帝身边而炙手可热。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虽然,“粘杆处”似乎是内务府中的一部分,只是伺候皇室的服务机关,但实际上,它却是一个总部设在雍亲王府的特务组织。
而小说中的“血滴子”,应该就是指“粘杆处”里的人。1725年,“雍亲王府”按照礼俗改为“龙潜禁地”。不过,奇怪的是,府邸改为禁地之后,并没有大肆进行翻新、修整工作。有人说:“这是因为在府中特务活动的地方密道众多,怕泄露机密。”也有人说:“因为乾隆帝早就把府邸修整过了,所以,我们才看不到任何密道之类的地方。”
但是,不管哪一种说法,“粘杆处”这个特务组织的存在是肯定的。还有记载,粘杆处在紫禁城内还设一个分部,御花园堆秀山御景亭是他们值班观望的岗亭。山下门洞前摆着四条黑漆大板凳,无论白天黑夜,都有四名粘杆卫士和四名“粘杆拜唐”坐在上面。这期间,雍正交办的任务,由值班人员迅速送往雍和宫,再由雍和宫总部发布命令派人办理。
它主要活跃在雍正帝和乾隆帝时期,此后,慢慢被荒废了。
其次,我们要说的就是雍正帝时期的“密折制度”。
可以说,密折制度是从康熙年间开始的。康熙在位时,为了加强对群臣的控制和加强中央集权,便规定:“皇帝的家臣或者中央任命的巡访官员,可以向皇帝上密折告密。”在当时,官员能够给皇帝递上一份密折,是一种特殊的权利,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而到了雍正时期,无论是哪一品级的官员,只要跟皇帝关系比较好,都可以上密折。到了后来,就连一些地方知府,都可以给皇帝上密折。而密折的内容很广泛,上至国家大事,朝廷军政,下至官员假日里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话等等。而且,官员不仅可以在密折中,推荐自己认为可靠能干的人才,还可以评说事件,议论哪位大臣行为不得体的地方等等。
在古代,人们一般认为,告密不是君子应该做的事情。但是,雍正帝在位的时候,官员们互相告密,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他们可以越级监督,越境监督,这被看作是他们工作中的一部分。
而雍正帝,便可以从中获取官员政绩的真假,品行的好坏等。
虽然,这种密折制度是一种书面制度,但是,它却在无形中对官员和各个行政部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有历史学家经过研究认为:“密折制度是雍正帝推行专制统治,强化皇权一个十分有效的措施。它可以让皇帝直接处理各种大大小小的政务,不仅加强了对官员的思想控制,还让官员们效忠于皇帝。”由于这种制度还牵涉到皇权和相权之间的权力分配,因此,它也被看成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重大改革。
密折制度这种做法有利有弊,虽然,它让官员们相互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使得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达到极限。但是,它的监察范围太过广泛,使得中央和地方的官员互相监察,上下级官员互相监察,文武官员之间互相监察。而这样一种做法,已经超过了官员监督的正常范围。
雍正一朝仅十三年,但其上承康熙,下启乾隆,实为清初隆兴之关键时代。雍正帝深居大内,却于地方官场民情了如指掌,可见其建立的密折上奏制度极为成功,也因此留下的大量《朱批谕旨》——“天下第一痛快之书”,又成为研究该朝政事乃至廓清“谋父篡位”、“杀兄屠弟”、“杀年灭口”、“遇刺身亡”等传说迷雾的基本史料。
但是,广大臣僚可以用密折越级言事,必定会引起上下猜疑,不利于政务的推行,这也不符合层层负责的科学管理思想。因此,在雍正帝死后,大臣们就联合起来请求乾隆废除密折制度。但是,新一任统治者乾隆却对他们的意见不加采纳,继续把密折制度当成是一种统治利器使用。
参考资料:
【《雍正朝的密折制度》、《“血滴子”与雍正特务政治》、《满清十三朝宫闱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