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30岁的女人经常头疼呕吐(31岁女白领头疼呕吐无法直立)

30岁的女人经常头疼呕吐(31岁女白领头疼呕吐无法直立)脑子漏水,用自己的血"打补丁"原来是得了罕见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江岚和妈妈连称"想不到"。住院期间,副主任医师黄若兰追问病史,江岚回忆说,发病前有劳累、熬夜、还有点受凉,平时喝水少,以前从来没有过类似头痛发作。黄若兰宽慰说,这个病属于罕见病,原因复杂,可能和生活习惯有关,也可能和先天因素有关。到了门诊后,江岚挂了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方明的号,经过问诊,李方明敏锐地捕捉到了两个关键信息:1、躺下没事,坐着和站着,就疼得生活无法自理;2、疼到多次呕吐。他在病历上简短写了一句"低颅压头痛?"后,果断让江岚住院排查。当天下午,江岚做了一次腰穿。正常脑脊液的压力是 80-180mmH2O,可江岚的压力是负值。罪魁祸首果然就是:低颅压综合征。随后的颅脑 MRI 平扫 增强 脊髓水成像等检查也证实了这一诊断。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一般由于

头疼到呕吐、大哭,只能平卧、不能起身,深圳一位 31 岁女白领,突然间遭遇"被迫躺平"的困境,在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后,医生及时从症状判断出这头疼不一般,并通过检查确诊是"低颅压综合征",即脑子漏水造成颅压过低,最终通过自体血注射治疗,取得立竿见影的疗效,目前已顺利出院。

30岁的女人经常头疼呕吐(31岁女白领头疼呕吐无法直立)(1)

突然间头疼到生活不能自理

2 月 12 日,江岚(化名)突然头疼,自己觉得很像感冒引起的头疼,头顶很重,从眼眶到前额昏昏沉沉,以为是工作忙、又有点受凉,估计休息一下就能好,但一直没有缓解。第二天,江岚去附近医院看诊,医生当作偏头疼治疗,开了一些镇痛的药和针剂。

睡了一觉后,江岚觉得状态还行,就出发去单位开会,结果不到一小时,凶猛的头疼又来了,忍不住吐得稀里哗啦,人像个虾米一样直不起腰来。同事赶紧扶着她去附近的深圳大学总医院,只有几百米的路,但江岚走得异常艰难,全程弯着腰。

到了门诊后,江岚挂了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李方明的号,经过问诊,李方明敏锐地捕捉到了两个关键信息:1、躺下没事,坐着和站着,就疼得生活无法自理;2、疼到多次呕吐。他在病历上简短写了一句"低颅压头痛?"后,果断让江岚住院排查。

当天下午,江岚做了一次腰穿。正常脑脊液的压力是 80-180mmH2O,可江岚的压力是负值。罪魁祸首果然就是:低颅压综合征。随后的颅脑 MRI 平扫 增强 脊髓水成像等检查也证实了这一诊断。

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一般由于脑体积减少、脑脊液减少或者脑内血流量减少,形成颅内总体积减少而使颅压下降,造成一系列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直立性头痛,卧位时症状几乎消失。不典型的表现还包括神经麻痹、意识水平下降、震颤及癫痫。

原来是得了罕见的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江岚和妈妈连称"想不到"。住院期间,副主任医师黄若兰追问病史,江岚回忆说,发病前有劳累、熬夜、还有点受凉,平时喝水少,以前从来没有过类似头痛发作。黄若兰宽慰说,这个病属于罕见病,原因复杂,可能和生活习惯有关,也可能和先天因素有关。

脑子漏水,用自己的血"打补丁"

诊断明确后,黄若兰和住院医师柴文根据病情,给江岚大量补液、糖皮质激素改善低颅压病情,并辅以营养神经、改善肌紧张、护胃、补钾等治疗。

经过一周的治疗,江岚感觉头疼好了 50%,从原本的不能坐、不能站,离不开人,慢慢可以弯着腰自己去洗手间,心情好了很多。

病情稳定后,黄若兰跟江岚继续沟通,除了卧床、补液之外,还有两种有效的方法:一是已知泄漏点的话,可行 CT 引导下硬膜外纤维蛋白封闭剂置入或外科手术修补;二是硬膜外腔自体血注射。

考虑到江岚经过治疗症状已经好转了接近 50%,为加速恢复,黄医生推荐了硬膜外腔自体血注射,俗称"血贴"。这种方法受脑脊液准确漏点的影响比较小,利用血液流动、有黏度、可自凝固的特性,将 15-20ml 自体血从腰椎间隙打到硬膜外腔,让血流顺着硬膜外腔流动,凝固,封堵住小破损;血液可以自行吸收,也没有过敏的顾虑。

经过仔细沟通与评估,2 月 21 日,深圳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医生顺利完成自体血硬膜外腔注射。治疗当晚,黄若兰去查房,江岚自己一下站了起来,效果立竿见影,一个多礼拜没敢起身的她居然站起来一点都没痛。

之后的几天,江岚逐渐可以坐着吃饭、站着走动,她对医护满怀感激,并且由衷感慨"得了这个病,才知道,坐着吃饭是多么幸福的事儿"。3 月 2 日,江岚顺利出院回家。

30岁的女人经常头疼呕吐(31岁女白领头疼呕吐无法直立)(2)

发病率约为 2-5/100000,女性多见

据黄若兰介绍,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感冒可以头痛,睡不好可以头痛,发热可以头痛,颅内出血可以头痛,长了肿瘤也可以头痛。可以说,头痛只是身体发出来的预警信号,但具体病因需要谨慎排查。

低颅压综合征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一般由于脑体积减少、脑脊液减少或者脑内血流量减少形成颅内总体积减少而使颅压下降,造成一系列临床表现。目前该病发病率约为 2-5/100000,女性多见,高峰发病年龄为 40 岁,可以由于腰穿、硬膜外穿刺、手术、外伤等引起,大多数病例自发性脑脊液漏发生在颈胸段连接部或者胸段的神经根处,1/3 的自发病例中与微小创伤有关,一些患者有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比如马方氏综合征。

低颅压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直立性头痛,卧位时症状几乎消失。不典型的表现包括神经麻痹、意识水平下降、震颤及癫痫。诊断标准包括脑脊液压力低于 60mmH2O,同时有头痛,或者影像学表现脑脊液漏且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补液,口服咖啡因(咖啡能治头痛不是浪得虚名的),已知泄漏点可行 CT 引导下硬膜外纤维蛋白封闭剂置入或者外科手术修补(必须知道渗漏点位置);硬膜外腔自体血注射。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黄若兰 王苏琦 / 文 马铎铭 / 图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