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仁回府人物简介(周仁回府为何曾叫忠义侠)
周仁回府人物简介(周仁回府为何曾叫忠义侠)
《周仁回府》,原名《忠义烈》,《古典戏曲存目汇考》中称《曲海总目提要》有此本,为明清阙名作品。后经碗碗腔演出更名为《忠义侠》。清末时秦腔名宿麻子红李云亭、陈雨农将其中“悔路”“献嫂”“刺严”移植改编成秦腔演出。因该剧颇似传统剧《玉梅绦》中《霍光回府》一场,其中表演程式,借用了《霍光回府》的套路,因之就叫《周仁回府》。1938年王绍猷将碗碗腔全本改编成秦腔《新忠义侠》,由易俗社演出,轰动三秦,盛演不衰。
原剧之所以叫《忠义侠》,是表现张经等抗击倭寇,被严嵩陷害而被斩首,可谓忠也;周仁舍己为人,舍妻救兄保嫂,可谓义也;李兰英舍身替嫂,刺杀严贼不成自杀,可谓侠也,故名《忠义侠》。原剧演出四个多小时,解放后王绍猷先生又对该剧进行了精炼修改,取掉了张经等为国尽忠的情节,自然就不能再叫《忠义侠》了,为了使观众熟悉就以《周仁回府》为全剧名,一直延续至今。但《周仁回府》剧名和内容却大相径庭:周仁遇难,蒙杜文学搭救,结为兄弟,在杜府容身。杜府被查抄之后,他夫妻和嫂嫂暂居太宁驿,“悔路”中周仁唱道“待我回上了太宁驿”,“回府”的剧名显然是名不符实。可是这个“回府”已叫了上百年了,曾有人想改名,但因约定俗成而未能改成。新世纪初,李爱琴拍摄艺术片,经反复研究讨论后更名为《周仁》。
编辑/刘军 审核/杨瑶 终审/李承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