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有无穷的欲望(人为什么会上瘾)
人为什么会有无穷的欲望(人为什么会上瘾)是方法出错?还是自己不够坚持?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是否想要睡个好觉,每每在心烦意乱时总是受扰无法安眠,越想睡觉熬得越晚的失眠窘境?你是否常有减肥计划,每每在美食面前无法停下,然后陷入自责-振作-诱惑-自责-振作-诱惑的恶性循环过程?那么,如何调节这个不适感呢?今天我们就来认清不适感产生的根源。不适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急性的如手臂骨折等外在疼痛,长期性和隐蔽性的身体上与心理上的不适。我们内心的不适,通常是自己造成的,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我一生中充满了可怕的灾难,而其中大部分从未发生过。我们的斗争是内心引起的,不适起源于琐碎的问题。当我们发生病症的时候总是会急切地从外部找到缓解方法,而不是依赖于内在力量的正常恢复。
《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杀死你》
作者:马克·舍恩、克里斯汀·洛贝格(美)
从放松到紧绷是一个极度让人感受到不适的一个过程,在放松效应里说到:
当一个人处于高度压力时,肾上腺素会释放皮质类固醇,帮助充分调动机体的防御机能,当从放松时的状态转到压力突增的情况时会自然而然伴随着免疫系统下降从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
那么,如何调节这个不适感呢?今天我们就来认清不适感产生的根源。
不适因素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急性的如手臂骨折等外在疼痛,长期性和隐蔽性的身体上与心理上的不适。
我们内心的不适,通常是自己造成的,正如马克吐温所说:我一生中充满了可怕的灾难,而其中大部分从未发生过。我们的斗争是内心引起的,不适起源于琐碎的问题。当我们发生病症的时候总是会急切地从外部找到缓解方法,而不是依赖于内在力量的正常恢复。
在日常生活当中,你是否想要睡个好觉,每每在心烦意乱时总是受扰无法安眠,越想睡觉熬得越晚的失眠窘境?你是否常有减肥计划,每每在美食面前无法停下,然后陷入自责-振作-诱惑-自责-振作-诱惑的恶性循环过程?
是方法出错?还是自己不够坚持?
不,是你的生存本能在慢慢地侵蚀着你的内心。这种改变所带来的不适感让我们深深地掉进了恶性循环的陷阱,越想摆脱不适就越会上瘾。
生 存 本 能
这个时候,我们不禁疑问:生存本能是什么东东?
谈到生存本能,我们不得不提到掌控着生存本能的大脑边缘系统,在脑神经科学领域,大脑边缘系统有两个神经组织:杏仁核与海马,前者关系情绪的表现,后者则关乎记忆。边缘系统是大脑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提示其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有关,如:老年性痴呆、癫痫、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对这一系统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大脑的功能及相关的疾病。
所谓大脑边缘系统,是指高等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古皮质、旧皮质演化成的大脑组织以及和这些组织有密切关系的神经机构和核团的总称,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情绪、睡眠、学习和记忆等活动,影响着我们对外界因素的反应,从而也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健康与幸福。
我们的主要情感:恐惧、快乐、安全感、幸福、饥饿、口渴、爱、欲望、疼痛和愤怒等都在大脑边缘系统的主导范围之内。而这些反应是可以训练的,是容易和某些具体的情形联系起来的,这样就可以影响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情感。
然而,生活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我们对协调感和平衡感的追求也在不停地变化着,要想在当前的各方面生活间找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感和平衡感,难道越来越大,很多人因为这个原因才陷入了迷茫。因为找不到平衡点,我们就会焦虑、紧张、心慌。
从 减 肥 说 起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计划要减肥的人,在美食面前收不住口了,在尝试没几天之后,再度疯狂填补内心的饥饿了,减肥减肥,越减越肥,我们的思想和情绪影响着我们的饮食行为,而我们内在的生存本能对这些思想和情绪很敏感,特对是对很想减肥的人而言。越是不安越是想吃东西,越吃东西越不安,这个时候 吃东西=缓解不安 之间的关联在脑海里形成了坚硬的神经回路,因为吃东西能够缓解这种不安的感觉。
我们大脑中最古老的那一部分感知到了食物的不足和稀缺,并将其解读为一个危险信号,认为自己处在了危险之中,于是本能就开始采取行动了,虽然大脑皮层告诉我们不要不要,大脑边缘系统却始终在告诉着我们要要要,重点关注它需要做什么才能确保我们的生存。因此控制了我们的思维逻辑,占据了我们的整个身体。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需要吃东西呢?因为饥饿吗?不,是因为不安,不吃点东西就会严重感觉到不安,这种生存本能是在远古时期形成的,当时的食物还比较缺乏,吃东西的唯一目的就是维持生存,暴饮暴食在生存本能受到刺激的时候会自动把饥饿感与能否生存下去联系起来,从而通过不断寻找食物确保自身的安全和从生存。
真正主导饮食行为的是那独立而强大的生存本能,我们需要的是重新训练我们这种原始的大脑边缘系统,把敏感度降到最低,这样以来就会慢慢减少了。因为我们不是真的感到饥饿,而完全是由被忽视的大脑边缘系统渴望安全与健康导致的。
因此,我们大脑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思考的大脑 主导逻辑的大脑皮层 ,在更大程度上承担着思考性,分析性。理性和逻辑性的功能,以此来平衡情绪大脑的原始冲动;情绪的大脑,主导情绪的大脑边缘系统的。它们又是分类的,大脑皮层告诉我们是安全的,大脑边缘系统可不这么认为,于是一边吃吃吃,一边不要吃不要吃。
许多传统的认知方法或者所谓的情绪训练的大脑皮层希望通过影响大脑皮层来改变固有的习惯是很难做到的,依赖于新发展起来的高度发达的大脑皮层是不现实的。因为主导人类本能和强烈情感的大脑边缘系统没有被触及。大脑皮层主要倾向于进行思考计算类和逻辑类的活动,包括催生批判性思维,寻找问题解决方案,进行分析性,归纳性与演绎性思考。在大脑皮层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然后根据这个结论指挥集体行为的过程中,其每一个决定和选择通常都意味着你要暂停之前的行为模式。
减肥者不能停止暴饮暴食,失眠者不能获得高效的睡眠,曾经受过伤害的人无法再度敞开心扉去迎接爱情等等,都和人类的生存本能有关,我们过于敏感了。
正如公众演说意味着必须接受别人的评判,想要获得别人的接受和认可,而且可能遭到别人的否定,对于生存本能异常敏感的人而言,大脑边缘性系统就会把这些情况解读为对生命的终极威胁,从而对异常敏感的生存本能造成重大刺激。
害怕被排斥,这种强烈的情感可能和我们的生存本能具有密切联系,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之所以渴望被自己所在的社会群体接纳,就是为了能够在其他人的帮助下生存下去并繁衍后代。一想到自己被排斥,就会感到很害怕很不舒服。
我们的睡眠能力取决于我们对安全感与掌控感的需求,当我们内心感到安全,感到一切都在自己掌控范围之内时才更易入眠,但是如果由于某些舒服把睡眠与丧失掌控感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失眠了,睡不着其实是在以这种醒着的方式来缓解恐惧和不安或者不适的情感。不要问自己为什么睡不着,先问问自己的核心原因究竟是什么。人类自身的适应能力容易导致我们忽略一些不适因素,直到这些因素日积月累到爆发的那一天。
逆 境 弱 化 意 志
有这么一句话我们一定听过:杀不死我们的,使我们更坚强。实际上并非如此,长期处于逆境往往会使人的意志弱化,而不是强化。
当我们学会区别开什么是真正的生存威胁,什么是无足轻重的烦心事,从而学会以健康的方式管理自己的焦虑。
我们感受到的焦虑越多,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失调就越严重,这种失调越严重,生活的失衡感就越加强烈,不适感越强烈,生存本能被唤醒的概率也就越大。
大脑边缘系统的核心部分是基底核,包括伏隔核(大脑的快感中心)和腹侧纹状体,这两部分脑体组织对人类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们能够分泌一种名叫多巴胺的神经递质和名为“内咖肽”的天然镇痛剂。关于多巴胺的有趣现象是:一旦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它的分泌水平就会下降。
真正导致多巴胺分泌水平的增加的是我们对于事物本身的心理期待,而不是真正得到某事物,正如在恋爱关系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多巴胺的分泌会逐渐减少,最初阶段的感情也会变淡。
严重的是,当人们陷入多巴胺不断减少的恶性循环时,不得不采取某些行为来暂时缓解自己的不适,结果导致未来出现恐慌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加强。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我们却越来越依赖各种药物对我们身体的一种防护。人与人之间感情失和的现象日益严重,结果导致我们往往在行为和情绪上对外界因素形成过度反应,地铁上人来人往,每天走在上班的路上,总会遇到地铁里的那些奇葩事,排队排队排着排着吵起架来,车内拥挤挤着挤着骂出口来,我们为何会这么容易因为一件件小事和琐事而发脾气?
我们为何丧失了应对心灵逆境的能力?
科技的进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更多可能性,多姿多彩更为美好,可是我们那颗心灵的界限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我们越来越容易情绪化。
舒 适 悖 论
舒适悖论:尽管我们现在的生活令人舒适的条件触手可得,但我们却对不适因素变得过度敏感。这种情况如此之严重,以至于即便轻微的挫折和一般的不安也会给我们带来恐惧和心慌,从而损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我们住在条件优越的城市里,我们的心灵却仿佛未曾开垦的荒田,荒芜而又荒凉。
我们可以思考一下,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什么肥胖、抑郁、恐慌、焦虑、失眠、过敏、心脏病、肠胃病会更加猖狂呢?如果科技的进步需要以牺牲我们这一代人的身心健康为代价,那么这样的文明,我们宁愿不要。
在当前快节奏快消费的时代里,一切的体验就是速度快,用得爽,我们能够更为便捷地感受到生活的便利,然而与之有关的情绪冲动和急躁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诱发生存危机的炸弹,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那么便利,实际上我们也并不需要那么多。
互联网时代,信息唾手可得,我们再也不愿意压抑自己对获取资讯的欲望,这种获得及时性满足我们期望的同时也会导致我们形成另外一种心态: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总是倾向于寻求短期性的解决方案。然而这种做法往往不可取,不能用这么简单化的方式去对待生活。
为什么现在成功学能够大行其道,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的心理外化,我们发现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日益倾向于把外部因素作为心理倾向的参照标准,赋予外部参照标准的权利和价值越来越多,以至于牺牲了我们内心的参考点,也就是我们自身的核心信仰与情感,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以及做出的选择越来越背离我们内心深处那个真正的自我。
我们太爱成功了,我们太喜欢追崇那些成功的人物了,我们太不愿意去面对内心的那个情感了。
我们的生存本能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敏感性,越来越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于是我们内心那个真实的自己不断吼叫着:不!
这一代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被灌输的人生哲学是:雄心和努力应该得到报偿,而不能仅仅盯着最终结果。这样急功近利的心态在现实世界中往往磕磕碰碰,对自己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很容易因为表面的和眼前的现象迷失方向,容易把我们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眼前最急迫的事情上,而哪些不太明显却比较基本的主要的需求则容易受到搁置拖延或者以往。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容易给我们带来不适感的因素恐怕就是人际关系了,我们很多人渴望得到密切的人际关系,往往是最难实现的,这的确是有点讽刺意味儿。
当今大部分教人们自立自强的书籍总爱夸夸其谈,一味专注于如何划分事情的轻重缓急以及如何把远大的目标切分成无数个小目标,各个击破,却没有一本书提到其中的核心问题,要想淡定从容地应对这些重要事件,首先就应该处理好其内在的焦虑情绪,你必须先有一个舒适稳定的环境,然后才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工作。
人们追求越多,多巴胺水平的不足就会越加严重,而这又会进一步加重上瘾症,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我们太容易沦为现代技术的牺牲品了。
我们内心的焦虑程度越来越严重,我们对不适因素的敏感性也越来越严重。我们习惯把计算机作为观察外部世界的窗口,从而丧失了观察真实世界的能力,电脑会影响我们体验世界的方式,常常导致我们的思想与真正的现实脱钩。
策略 · 冷静 · 帮 助
15个简单策略帮助保持沉着冷静:
01 摆脱对现代技术的依赖
(每天抽一段时间让自己远离网络回归真实);
02 珍惜和忍耐不完美
(我们追求的应是尽善尽美,而不是完美);
03 限制感官通道受到的刺激
(尽量保持专注不分心);
04 睡前让自己放松下来
( 轻音乐,和朋友谈谈心都是极好的);
05 学会放慢速度
(生活太匆忙,偶尔牵着一只蜗牛散散步吧);
06 不要拖延
(今日事今日毕,请勿被松鼠症上身);
07 不要强迫自己完成所有工作
(工作永远做不完,请承认自己的有限的精力);
08 接受不确定性
(每一个未来都是不确定因素构成,承认它才会适应它);
09 戒掉容易愤怒的习惯
(愤怒之前想一想:真的值得吗);
10 生活要遵循一个有规律的时间表
(杂乱无章的生活是最不正常的);
11 拓展你的心理舒适区
(尝试新鲜,比如听不同音乐,挑战其他领域的书籍);
12 让自己休息片刻
(做事速度太快超过了内心的承受程度,损害了内心的健康与平和);
13 延迟你对满足感的需求
(一旦自己的欲望不能即时得到满足,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不适);
14 尝试着放空自己
(发呆也好,冥想也罢,从诗词歌赋谈谈人生理想都是可以的);
15 多做体育锻炼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身心灵在路上)。
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当你觉得自己迷茫的时候,正是你需要成长的时候。如果人类一昧地追求并满足于舒适的或自己熟悉的状态,则会带来僵化,大脑功能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因此,对于种种不适,我们要勇敢地打破与不适相应的关联性,如抽烟喝酒 = 缓解压力,改变为 看书看报 = 缓解压力;暴饮暴食 = 缓解不安,改变为 看书看报 = 缓解不安;失眠焦虑 = 缓解恐惧,改变为 听歌看书 = 缓解恐惧。
只有你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你才有可能赢,这一切根本在于你能够重新训练自己的大脑边缘系统,即让自己的生存本能适应你自己,而不是自己被生存本能所驾驭。人生而美好,却无往不在情绪之中,勇敢地向生存本能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