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试验技术:高压电缆试验及检测不再难了
高压电缆试验技术:高压电缆试验及检测不再难了序号①缺陷属典型施工问题,故障点定位后,施工方即说明该处电缆曾经被铁锹扎伤过,经处理后试验即通过,这一缺陷暴露了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序号②同类绝缘接头安装错误在两回电缆中发现了4处,反映出附件安装人员水平较低,外护套试验检测出缺陷避免了类似序号⑤运行故障的发生。序号③缺陷原因也在于施工管理不严格,序号④缺陷原因在于附件安装质量差。序号⑤为某单位一起110kV电缆故障实例,同时暴露出附件安装与交接试验两方面都存在问题。首先,厂家工艺要求不合理,电缆预制件的铜编织带外层只要求一层半搭绝缘带,而且预制件在铜壳内严重偏心,导致绝缘裕度不够。其次,在电缆外护层直流10kV/1min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把仅有的一层绝缘带击穿,但试验时互联箱中另一侧非被试段金属护层未接地,导致缺陷未及时被发现。带电运行后,绝缘接头内部导通,造成电缆护套交叉互联系统失效,护套产生约几十安培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流过接头的铜编
对110kV及以上电缆而言,推荐使用频率为20hz~ 300Hz谐振耐压试验。预试时交流耐压标准如下表:
3. 电缆外护套绝缘电阻测量3.1试验目的检测电缆在敷设后或运行中外护套是否损伤或受潮。外护套破损的原因有:敷设过程中受拉力过大或弯曲过度;敷设或运行中由于施工和交通运输等直接外力作用;终端/中间接头受内部应力、自然拉力、电动力作用;白蚁吞噬、化学物质腐蚀等。3.2测量方法对110kV及以上电缆而言,使用500V的电动兆欧表,电动兆欧表最好带自放电功能。每次换接线时带绝缘手套,每相试验结束后应充分接地放电。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断开。GB50150-2006、Q/CSG 1 0007-2004要求外护套绝缘电阻值交接及预试不低于0.5MΩ/km。3.3试验周期交接试验3年(对外护套有引出线者进行)3.4注意问题兆欧表“L”端引线和“E”端引线应具有可靠的绝缘。测量前后均应对电缆金属护层充分放电,时间约2-3分钟。若用手摇式兆欧表,未断开高压引线前,不得停止摇动手柄。电缆不接试验设备的另一端应派人看守,不准人靠近与接触。4. 电缆外护套直流耐压试验4.1试验目的检测电缆在敷设后或运行中外护套是否损伤或受潮。4.2试验电压
试验时必须将护层的过电压保护器断开交接试验--直流10kV,持续时间1min预防性试验--直流5kV,持续时间1min4.3试验周期交接试验3年4.4试验判断不发生击穿。4.5检测部位非金属护套与接头外护层(对外护层厚度2mm以上,表面涂有导电层者,基本上即对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进行)。对于交叉互联系统,直流耐压试验在交叉互联系统的每一段上进行,试验时将电缆金属护层的交叉互联连接断开,被试段金属护层接直流试验电压,互联箱中另一侧的非被试段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绝缘接头外护套、互联箱段间绝缘夹板、引线同轴电缆连同电缆外护层一起试验。
交叉互联接地方式A相第一段外护层直流耐压试验原理接线图4.7典型缺陷及缺陷分析
序号①缺陷属典型施工问题,故障点定位后,施工方即说明该处电缆曾经被铁锹扎伤过,经处理后试验即通过,这一缺陷暴露了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序号②同类绝缘接头安装错误在两回电缆中发现了4处,反映出附件安装人员水平较低,外护套试验检测出缺陷避免了类似序号⑤运行故障的发生。序号③缺陷原因也在于施工管理不严格,序号④缺陷原因在于附件安装质量差。序号⑤为某单位一起110kV电缆故障实例,同时暴露出附件安装与交接试验两方面都存在问题。首先,厂家工艺要求不合理,电缆预制件的铜编织带外层只要求一层半搭绝缘带,而且预制件在铜壳内严重偏心,导致绝缘裕度不够。其次,在电缆外护层直流10kV/1min耐压试验时,试验电压把仅有的一层绝缘带击穿,但试验时互联箱中另一侧非被试段金属护层未接地,导致缺陷未及时被发现。带电运行后,绝缘接头内部导通,造成电缆护套交叉互联系统失效,护套产生约几十安培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流过接头的铜编织与铜壳接触处,产生的热量将中间接头预制件烧融,烧融区域破坏了橡胶预制件的应力锥的绝缘性能,场强严重畸变,接头被瞬间击穿,导体对铜壳放电,导致线路跳闸。5. 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5.1试验目的测量金属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可以监视其受腐蚀变化情况,测量电阻比可以消除温度对直流电阻测量的影响。5.2试验周期交接试验5.3试验方法用双臂电桥测量在相同温度下的金属屏蔽层和导体的直流电阻。5.4试验判断与投运前的测量数据相比较不应有较大的变化。当前者与后者之比与投运前相比增加时,表明屏蔽层的直流电阻增大,铜屏蔽层有可能被腐蚀;当该比值与投运前相比减少时,表明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接触电阻有增大的可能。6. 交叉互联系统试验6.1交叉互联系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