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三下乡追寻红色遗迹感悟(重庆学子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追寻红色遗迹感悟(重庆学子三下乡心得)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答案当然是“有”!无论是书本上看到的,在那混乱的年代一位又一位的烈士们慷慨赴死,抛头颅洒热血,到后来的和平年代,英雄们默默的付出,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保驾护航。又或是我们亲眼看到的,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年新年伊始的新冠病毒、大凉山火灾、中印边境冲突……总有人挺身而出、舍身而忘死。我们信仰的从来不是某一位神灵,我们信仰的是脚下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是我们亲手创造和热爱的一切。我们信仰的不是救世主,而是在这片土地上一样兢兢业业一样虽然平凡而不卑微、怯懦的勇敢的你我。 我一直都知道先辈们十分伟大,可是他们比我想象的更加伟大。我之所以明白他们伟大,是因为我看到了当时他们浴血奋斗的结果;而他们比我想象的更加伟大,是因为他们在奋起抗敌时

为了激励青年大学生继承和学习抗战先烈们的崇高思想和鉴定的理想信念,7月12日上午,我和“筑梦暖乡”乡村振兴促进团的队员们来到铜鼓镇刘骥村铜鼓山英烈园,进行参观、研学。

一直如火烤般的天难得凉快,像是在为我们研学提供良好的天气条件。收拾好行囊,我们于上午八点准时出发,一路上欢声笑语,装载着一车对红色知识的渴望。经过半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这片英雄生长的故土。

踏上青石板,穿过小树林,硕大的纪念馆出现在我们眼前。进入屋内,映入眼帘的是一直座石碑,上面用金色浮雕写着:铜鼓山剿匪牺牲烈士永垂不朽。简短的话却概括了英雄的一生,1950年2月11日,103团兵分两路,为剿匪战役做出巨大牺牲,据工作人员介绍:刘骥连长秉持“缴枪不杀,不虐待俘虏”的政策,一名陈姓土匪向刘骥连长缴枪投降,然而狡猾的土匪是一长一短两支枪,乘刘骥连长不备,顺势从衣袖里滑出手枪射击,刘骥连长中弹壮烈牺牲,这也是刘骥镇名称的由来。在此次战斗中,曹长有、刘拴兔排长和数名战士英勇献身,烈士们的遗体安葬在铜鼓山寨南门旁,在战斗中不惧怕敌人的凶狠歹毒,以血肉之躯保护人民的安全,最终牺牲自己的性命,我想这就是无数烈士高尚的品格和崇高的信念。

三下乡追寻红色遗迹感悟(重庆学子三下乡心得)(1)

图为队员翻看烈士资料的情景

走进侧屋,那里挂着剿匪烈士的故事。烈士们基本是家境贫寒,在参加解放军后,一边苦练杀敌本领,一边学习写字。先辈们在当时何等艰苦是环境中都会坚持读书学习,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享受者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我们总是认为当今的年代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美好希望,但是我们何曾想过:如今的生活是先辈们不能及达的,是先辈们用热血换来的,更是一代一代人走过的长征路。

而旁屋挂着的一个文字牌深深地吸引了我,上面写着:革命英雄并非生来就是英雄,而是在革命的洪流中成长起来的。烈士们短暂的一生跨越了新旧两个时代,他所经历的苦难正是旧中国广大人民所经历的苦难。当烈士没有成为抗战英雄时他只是万千中国人里普通的一员,他和所有底层的百姓一样在这个世界上艰难的求生活,他所经历的不幸,在当时有许多中国人都经历着那样的不幸。而在党的领导下,他们和广大劳苦大众一起获得了新生,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完成了从旧社会的被压迫者向战斗英雄的转变,从而从一个备受欺凌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具有坚定信仰的革命者。正是因为对党的追随、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筑就了剿匪烈士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思想高地,奏响了他“在战役中永生的生命绝唱。志愿者们在邱少云的铜像前默哀、鞠躬。

三下乡追寻红色遗迹感悟(重庆学子三下乡心得)(2)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剿匪战役的视频资料

我一直都知道先辈们十分伟大,可是他们比我想象的更加伟大。我之所以明白他们伟大,是因为我看到了当时他们浴血奋斗的结果;而他们比我想象的更加伟大,是因为他们在奋起抗敌时根本不知道他们的付出换取来了今日我们安定的生活,他们当时只有一个信念:拯救中国,拯救中华民族。

记得以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话题:中国人到底有没有信仰?答案当然是“有”!无论是书本上看到的,在那混乱的年代一位又一位的烈士们慷慨赴死,抛头颅洒热血,到后来的和平年代,英雄们默默的付出,为祖国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保驾护航。又或是我们亲眼看到的,08年的汶川大地震,20年新年伊始的新冠病毒、大凉山火灾、中印边境冲突……总有人挺身而出、舍身而忘死。我们信仰的从来不是某一位神灵,我们信仰的是脚下这片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的人,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是我们亲手创造和热爱的一切。我们信仰的不是救世主,而是在这片土地上一样兢兢业业一样虽然平凡而不卑微、怯懦的勇敢的你我。

我们所坚定信仰的,是带领我们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国共产党,是共产主义,更是整个中国!

三下乡追寻红色遗迹感悟(重庆学子三下乡心得)(3)

图为实践队员们的合影

(通讯员 张佳君)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