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但是不同的娃娃也不大一样。天后娘娘怀里抱着的一般没人敢动,据说代表着真龙天子。在供桌地上的会比较调皮,抬胳膊的爱打架,咧着嘴的长大喜欢吃东西。此外,娃娃身上如果有破损,也不能要,因为长大后会夭折。过去天后宫的娃娃都是手工制作,每个模样都不同,一般来讲,都是看上哪个顺眼就拿走哪个。一对夫妇结婚后若久久不生育,媳妇便会到天后宫去拴一个娃娃回来。天津的古文化街天后宫,过去有一个叫做“娃娃山”的地方,那里摆放着许多娃娃,天津以泥塑为主,不同时期、地区拴娃娃的具体操作过程也不尽相同,有郑重其事像是迎神一样请回家的,也有趁着和尚不注意“偷”回家的,共同点是都要用一尺多长的红布条拴在娃娃脖子上,而后用红布裹起来带走。杨柳青版画《天后宫内拴娃娃》

六一到了,朋友圈满是求不长大的文案。

人到成年,进入社会后往往有坎坷有不顺,所以找个机会发泄下还是理所应当的,不过没有人真心希望自己像铁皮鼓男主角一样,永远不会长大。

老天津有一样物件,是和小孩子有关的,这得从天津的一个奇特的民俗讲起。

拴娃娃

一对夫妇结婚后若久久不生育,媳妇便会到天后宫去拴一个娃娃回来。

天津的古文化街天后宫,过去有一个叫做“娃娃山”的地方,那里摆放着许多娃娃,天津以泥塑为主,不同时期、地区拴娃娃的具体操作过程也不尽相同,有郑重其事像是迎神一样请回家的,也有趁着和尚不注意“偷”回家的,共同点是都要用一尺多长的红布条拴在娃娃脖子上,而后用红布裹起来带走。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1)

杨柳青版画《天后宫内拴娃娃》

/ 拴什么样的娃娃也有讲究 /

过去天后宫的娃娃都是手工制作,每个模样都不同,一般来讲,都是看上哪个顺眼就拿走哪个。

但是不同的娃娃也不大一样。天后娘娘怀里抱着的一般没人敢动,据说代表着真龙天子。在供桌地上的会比较调皮,抬胳膊的爱打架,咧着嘴的长大喜欢吃东西。此外,娃娃身上如果有破损,也不能要,因为长大后会夭折。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2)

天津民间手工艺发达,捏出来的泥娃娃也都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从如今泥人张的成就就可见一斑

可以说,过去的天津人为了求得一儿半女,真是费尽心思。

现在虽然已经见不到这项风俗了,但是还能从流传至今的反映民俗的曲艺、影视作品中看到蛛丝马迹。

/ 老娘娘在上,我缺门德氏在下 /

天津是曲艺之乡,喜欢听相声的人肯定听过这么一个段子,名字就叫《拴娃娃》。

岳云鹏版《拴娃娃》

这个相声台本由来已久,主要讲的是一对夫妇婚后无子,去京西妙峰山娘娘庙求子的经过。随着两位相声演员一唱一和互相斗嘴,逗哏一点点展开故事情节,一个迷信而荒诞的旧时代故事跃然纸上,也是这个相声本质上所批判的东西。

建国后,马三立等老艺术家就曾多次演出过,后几经修改,内容也不断地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生活,是一个常演常新的相声节目。

各位相声演员的风格大有不同,但是在我看来,马三立的版本内容是最优秀的,因为在介绍拴娃娃这一民俗时,便直接提出此为迷信、“不像话”的行为,批判尖锐。在他之后的版本里,虽然搞笑成分增多,但是《拴娃娃》本身具有的反对迷信的内核却慢慢淡化,格调大不如前。

/ 刘二姐拴娃娃 /

除了相声,有一段天津大鼓书《刘二姐拴娃娃》中,讲述了一位出阁多年却无子的“刘二姐”,从庙里栓来一个娃娃,而后在庙市上,和一位意图轻薄她的流氓斗智斗勇的小趣闻。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3)

大鼓书《刘二姐拴娃娃》同样有多个版本,掺杂许多方言俚语,看唱词应该作于辛亥后不久的民国时期。

作为“滑稽大鼓”,这场戏没有什么内涵在其中,但是很形象地以第一人称刻画出刘二姐的内心想法,而且唱文中卖茶汤的烫手、卖烧饼的叫卖、洋车夫,以及刘二姐一路走来的“河北大街、北大关、电车站、估衣街、归贾胡同、毛贾伙巷”等地名,也将民国时期天津市井街情一一展现,具有民俗考据价值。

/ 这个大眼儿娃娃是什么? /

以天津作家天下霸唱小说《河神》所改编的影视剧里,也出现了这样一个娃娃。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4)

主人公郭得友在剧中被人称为“郭二哥”,而在故事中多次出现了他“大哥”的泥娃娃形象,许多不知情网友认为郭得友的大哥早夭,因此才用这样一个偶像供奉起来。

其实这个大哥,也是他的父母在郭得友出生前“拴”来的,只不过是为了剧情需要,把这个娃娃塑造得比较瘆人罢了。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5)

在郭得友的“幻境”中,娃娃大哥和真人一样高

娃娃大哥

/ 娃娃大哥在一个家的地位很重要 /

娃娃大哥一般有两个作用。

一是为一个家庭唤来“二弟”,按照惯常的认知,一个母亲从天后宫“娃娃山”拴娃娃回家后,当天午夜便会有孩子投生到这家,等到有了怀孕征兆,需要一两个月时间。

而拴娃娃的另一个作用,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娃娃能帮孩子挡病挡灾。有的家庭是在怀孕之后,甚至孩子已经生下来,才用红绳拴来娃娃,专门给孩子挡灾用的。

当然,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不会管娃娃喊大哥了。在天津许多老公园、树林里,总能看到大树上拴着红绳,这种风俗叫“换替身”,也与拴娃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6)

现存于天津民俗博物馆内的娃娃,已经是中年人模样

从娘娘庙拴来的娃娃,需要很尊敬地供奉起来,在吃饭时也要在供桌上专门为他摆放一副碗筷、三餐替换饭食。

每年过年,家里给老二换新衣服的时候,也得给老大做一套“新的”。即在泥娃娃的外形上变换一下,表示他已长大一岁,其形貌从儿童、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老年,直至成为一个白胡子的老头,也有的每年在外形尺寸上略微加大一点,称为“洗娃娃”,天津甚至有专门从事洗娃娃的泥塑工匠,以及“洗娃娃铺”。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7)

娃娃的成长过程,藏于天后宫

可以说,“拴娃娃”这个习俗,在天津不单单只是个别人的迷信活动,它已经完全扎根于这片土地,融入到平民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成为了一个全民化的信仰。

“拴娃娃”的起源

那么有人会问了,天津“拴娃娃”的风俗是从何处发源的?

/ 先有天后宫,后有天津卫 /

众所周知,天津于1326年建城,而曾经位于大直沽的天后宫“东庙”则在1316年便已经建造完成,比天津还整整早了十年。可惜东庙后来毁于八国联军侵华战火,现在我们所见的位于小直沽的天后宫“西庙”则建造于1326年,也就是天津建城的当年。

由此可见,天津“拴娃娃”这一风俗由来已久。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8)

天后宫正门,“敕建”意味着这座庙宇是皇帝下旨修建的

而天后宫里供奉的这位“娘娘”,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妈祖”信仰。

妈祖在历史中真有其人,原名林默娘,是宋末时期福建沿海的巫女,死后被人敬奉为神,随着元明时期航海发达,在东南沿海、日本、东南亚等地影响广泛。

天津在建城前便是北方著名港口,无数人靠着航运的营生养家糊口,一场海难甚至海河上刮一场大风,便足以使得无数家庭妻离子散。从东南沿海北上而来的船员,他们本就信仰妈祖,这批人在天津停留定居,便建立了最初的妈祖庙宇。

共同的愿望需要,使得天津人极快地接受了妈祖的信仰。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9)

古文化街附近的提灯妈祖像

再往后,随着来参拜的人不断增多,这位海神(也是河神)的角色发生了演变,竟成了送子娘娘。

我猜想,当时前往参拜“妈祖”的大多是年轻妇女,丈夫常年在码头工作,聚少离多,因此怀孕的机会也少。于是这部分信徒就需要一个既能保水上平安,又能求子的神明来寄托信仰。于是“天后娘娘”便应运而生了,祂既是河神、海神,保佑出海船员的安全;又是“妈妈”,能求子。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10)

天后宫到现在仍旧香火鼎盛

从根源上讲,“拴娃娃”这一习俗,是因为古代医疗水平差,婴儿成活率低,以及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养一个能够健康长大的大胖小子,成了多数家庭的美好愿望,这也是为何“拴娃娃”的习俗在北方各省份能够普遍存在,许多南方的城市也有类似风俗。

各省份拴娃娃习俗

/ 山东“抢娃娃” /

胶东、聊城等地有“抢娃娃”的习俗,在土地庙、娘娘庙或者观音庙等场所,娃娃是纸扎或者泥塑的,都是男性,有“小鸡儿”(男根)。

不育妇女来求子时,选一个“好看”的泥娃娃,以红线拴住脖子,随即把娃娃的“小鸡”掐下来,带回家喝口水把它吃下,这便认为把娃娃给拴来了。如果从此怀了孕生下孩子,便说是“蒙菩萨奶奶”赐给的。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11)

山东“抢娃娃会”上的娃娃,其制作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怎么说呢,和天津娃娃比起来,山东娃娃并没有让人想抢的欲望。

/ 河南三月三庙会 /

山东的庙会在二月二龙抬头,而河南淮阳三月三时,已婚未育妇女要在庙会上买几件泥娃娃,供在人祖奶奶(女娲)像前,或者挂在人祖奶奶身上,称‘拴娃娃’,认为这样妇女生的孩子才健康。

/ “还子”乞儿山 /

河北张家口有一个乞儿山,供有娘娘神,不育妇女在春天求子,从山上讨一、两个泥或瓷娃娃。如果不久后果然孕有子女,则需要将孩子披红挂彩,鼓乐而送之原处,谓之“还子”。

/ 陕北“拴娃娃石狮狮” /

各地的拴娃娃习俗里,唯独陕西拴娃娃和其他地方不同,别的地方“娃娃”就是指各类泥人、纸人;而在陕西方言里,娃娃是小孩的意思。因此陕西“拴娃娃”,拴的是自己的小孩。

有的人家担心孩子生下来夭折,在孩子出生前,就会请回来一个“狮狮”。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12)

石狮子都是手工打造,熟练工匠打造一只石狮子需要3、4天时间

迎石狮子需要很大排场,用轿子抬回来,还要有吹手(吹喇叭唢呐等乐器),用红布蒙着抱回来,家中人在院子里给石狮子磕头。而后由“宝锁家”(孩子的干爹或者阴阳先生)用丈二红头绳,将婴儿和石狮子拴在一起,这个石狮子会守护着孩子,一直到孩子满三岁(虚岁),才不用整日拴在一起。孩子过生日的时候,请客还要给石狮子送上贡品,表示恭敬。

有时候一只石狮子会变成传家之宝,保存很久,家中的孩子管石狮子叫“大爷爷”,因为石狮子比爷爷大。

郭德纲是天津人从小就开始学相声(天津卫有个长不大的)(13)

古董店里售卖的“拴娃娃狮狮”

拴娃娃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是一种愚昧的迷信活动,不应学习。

但是乞子求福是历来人民的普遍信仰,这一点不可否认。现在拴娃娃的习俗已经不太常见,而且大多已经演变为民俗活动,如庙会等,成为了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