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诗合集包括风景(诗词系列苏东坡)
苏东坡的诗合集包括风景(诗词系列苏东坡)西湖美景此时,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却因天气突变,阴云蔽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番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的佳句:王朝云苏东坡37岁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新之意,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
苏东坡与王朝云
序章大文豪苏东坡一生有三任妻子,结发妻子王弗,知书达理的她16岁嫁给苏东坡,婚后夫妻二人伉俪情深,琴瑟和鸣,共同度过了11年的青涩岁月,27岁王弗早逝;王弗去世3年后,苏东坡娶了暗恋自己已久的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她性格温和,悉心照顾苏东坡生活起居,默默陪伴苏东坡度过了人生中起伏最大的25年。
苏东坡与他的第三个妻子——王朝云,可谓“老牛吃嫩草”,虽然苏东坡比王朝云大25岁,但这丝毫不影响王朝云成为苏东坡的红颜知己和灵魂伴侣。
一、浪漫的邂逅——欲把西湖比西子王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妓。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
王朝云
苏东坡37岁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他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时招来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数名舞女浓妆艳抹,长袖徐舒,轻盈曼舞,而舞在中央的王朝云又以其艳丽的姿色和高超的舞技,特别引人注目。
舞罢,众舞女入座侍酒,王朝云恰转到苏东坡身边,这时的王朝云已换了另一种装束:洗净浓装,黛眉轻扫,朱唇微点,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可人,别有一番韵致,仿佛一股空谷幽兰的清新之意,沁入苏东坡因世事变迁而黯淡的心。
此时,本是丽阳普照,波光潋滟的西湖,却因天气突变,阴云蔽日,山水迷蒙,成了另一番景色。湖山佳人,相映成趣,苏东坡灵感顿至,挥毫写下了传颂千古的描写西湖的佳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美景
这首诗明写西湖旖旎风光,实则表达了苏东坡初遇王朝云时心动的感觉。王朝云也仰慕苏东坡的才华,于是,12岁的王朝云被苏东坡收为侍女,18岁时被扶为侍妾。
二、红颜知己——心有灵犀一点通王朝云一共陪伴苏东坡度过了22年的时光。不得不提王朝云在艺术上的造诣,比苏东坡前两位妻子更胜一筹,在贬居穷乡僻壤的日子里,苏东坡写诗作词,王朝云为他谱曲吟唱,彼此互为知音。
苏东坡和王朝云唱和相随
这种心意相通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苏东坡写下的《蝶恋花·春景》一词。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当朝云弹奏琵琶开口吟唱,苏东坡眼中所见树上的杏花渐渐凋落,红色一点点褪去,枝头上已经开始结出小小的青杏。伤春之感难以抑制,但苏东坡毕竟是旷达脱俗的,他马上把自己开解出来,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
他看见远处燕子掠着水面低飞,一池绿水环绕着人家的院墙。苏东坡劝慰王朝云,也劝慰自己,春天不会真的离开,春意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正如苏东坡在仕途上屡受打击和贬斥,人生的春天渐行渐远,但心底仍保留着那份希望与斗志!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枝头上的柳絮越来越少,随风飘远,但是柳絮不管飘往何方,总是能见到芳草青绿生机一片,如果这样,你还会哀叹柳絮随风而去吗?正如苏东坡一生颠沛漂泊,到晚年竟被远远地贬到离家万里的岭南,他身不由己地漂泊与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柳絮不管到哪里,都能看尽芳草青青,自己不管到哪里,都能保持昂扬的斗志!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在墙外小道上行走,透过绿水人家高高的院墙可以看见有人在荡秋千,虽然不见其人,但可以听见墙内飘来佳人清脆柔媚的笑声,更平添了旅途的惆怅。苏东坡自诩为“墙外行人”,在匆匆的旅途中,常常被别人家的欢乐惹起绵绵情丝。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当四周渐渐安静下来,行人的心却怎么也安静不下来。行人被佳人的笑声惹动了心里的情丝,实际上佳人毫无所知,这种感觉就像单相思的苦恼。
这首词虽句句伤感却又句句开解,更有“天涯何处无芳草”之句让人豁然开朗。只有王朝云懂得苏东坡的无奈,她心疼苏东坡随处漂泊才会哭泣,真正懂得此词的内涵。更令人叹息的,此词似乎成了王朝云之殇的预言,唱罢此词不久后,王朝云便卧床不起,香消玉损。
王朝云和苏东坡就如同墙内佳人和墙外行人一般无法相见,而留下来的苏东坡会永远在悲伤中思念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