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克隆战争的原理(克隆将是人类繁衍的最终选择)

克隆战争的原理(克隆将是人类繁衍的最终选择)托伦星人的肌体结构和科技水平比人类略低,但是他们在战争中却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紧紧跟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托伦星人是一种自然“克隆人”,他们没有“个体”的概念,也无法与人类进行正常的交流共同,毕竟思维结构方式以及概念理解完全不同。前来迎接的人告诉他们,战争早战争早就在两百年前就已经结束了,门户星1号上所有的军用设施也将被摧毁,现在这里只是作为迎接回归者飞船的集结地,同时也是象征人类愚蠢行为的一座纪念碑。发动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的耻辱。处于这种假想敌的心理以及背后政治的推手,当人类第一次与托伦星飞船相遇时,首先就选择了将其摧毁,两个宇宙种族之间历时一千多年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故事的主人公曼德拉就是从第一批被征召入伍的精英战士,他们通过极其严格和危险的训练之后,驾驶战舰在坍缩星之间进行穿梭,在关键的行星上建立基地,并与托伦星抢夺战略资源。在一千一百四十三年的时间,曼德拉经历了九死一生,他是唯

在世界发展到21世纪的时候,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达到九十多亿,资源的供给以及科技的发展也使得当时的社会结构体制已经无法继续满足过度膨胀的人类欲望。

随着坍缩星的发现,使得星际穿越成为了现实,为人类提供了向外星进行扩张移民,攫取资源的可能。由于政府中的退役军人比比皆是,许多人都手握大权,他们在实际上支配着整个“联合国外星探索和殖民组织”,该组织的主要任务也正在利用新发现的坍缩星跃迁技术来探索星际空间。

同时,地球经济的现状和社会矛盾也恰恰需要一场战争来转移矛盾和解决就业的问题,就这样,一场太空大战则是再理想不过的选择。一方面,你可以肆无忌惮地将大把大把的钞票投入战争,拉动以制造业为首的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转,另一方面,你还可以促进人类的联合而不是分化。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类频繁地向外太空派出探索飞船。但是前期人类派出的探索飞船不是失事就是失踪,于是前方军人疑心是被其他星球的武装力量所摧毁。为此他们开始给殖民飞船按照武器系统,以便他们能在后期的航行中得以自保或者反击。

处于这种假想敌的心理以及背后政治的推手,当人类第一次与托伦星飞船相遇时,首先就选择了将其摧毁,两个宇宙种族之间历时一千多年的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克隆战争的原理(克隆将是人类繁衍的最终选择)(1)

故事的主人公曼德拉就是从第一批被征召入伍的精英战士,他们通过极其严格和危险的训练之后,驾驶战舰在坍缩星之间进行穿梭,在关键的行星上建立基地,并与托伦星抢夺战略资源。

在一千一百四十三年的时间,曼德拉经历了九死一生,他是唯一个参加过所有星际战争并且幸存下来的战士。当曼德拉从最后一个战场上,带着战损率达到百分之八十八的队伍回到出发点——门户星1号基地——的时候,却惊异地发现情况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

前来迎接的人告诉他们,战争早战争早就在两百年前就已经结束了,门户星1号上所有的军用设施也将被摧毁,现在这里只是作为迎接回归者飞船的集结地,同时也是象征人类愚蠢行为的一座纪念碑。发动这场战争本身就是一种人类的耻辱。

托伦星人的肌体结构和科技水平比人类略低,但是他们在战争中却能不断地获取新知识,紧紧跟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托伦星人是一种自然“克隆人”,他们没有“个体”的概念,也无法与人类进行正常的交流共同,毕竟思维结构方式以及概念理解完全不同。

双方之间交流的隔绝使得这场战争被迫一直延续下去。在战争的延续过程中,人类的社会衍化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从两性繁殖的主流伦理发展到了通过人造子宫的方式进行控制人口的孵化和总数量,并通过思想培育的方式,使人们认为同性恋才是一种正常的人类心理,而异性恋是一种感情技能障碍,是需要进行治疗的。直至最后看“克隆人”能为人类繁衍的主体,并在数量达到壹佰亿的时候停止了新的克隆人,只在有人死去的时候才进行替代。

人类的克隆改变使得与同类型的托伦星人能够实现了沟通和交流,继而这场被人为推动的战争也就立刻终结了。

战争结束了,主人公曼德拉被作为曾经的英雄,或者出于对战争经历者的同情,他被给予了对未来的选择权。

在克隆社会形态中,他们还特意保留了一颗原始星球,在那里人类可以通过正常的、哺乳动物特有的方式进行生育。

更重要的是,曼德拉曾经的战友,更是他的爱人玛丽正在那颗星球的时间穿梭机上一直等待着和他的团聚。

克隆战争的原理(克隆将是人类繁衍的最终选择)(2)

故事已经讲完了,整体感觉乔·霍尔曼德的作品比起刘慈欣和克拉克来,差距还是很大,不单单是在对于未来的想象力方面,更在于对于大型宏观社会结构变化的整体把控上。

比如说作者对于战争场面的想象力就很是一般,除了武器升级了一些,开始使用激光武器和量子武器之外,关于战略战术等内容几乎就是空白,最大规模的战争描写双方总兵力也就才九百人,而且地面作战的比例非常高,科技都已经发展到了星际级别了,我想人的直接参与战斗的意义基本已经趋于零了,所谓的战斗服也只是基于对于人体的一种环境性保护,而并非用于直接对抗的。

对托伦星人的描写也没有创意,几乎给人的感觉就是两个不同的人类部族之间的战争,把战场从地球换到了另一个星球而已。

作者乔·霍尔曼德出生于1943年,算来到现在(2022年)已经79岁高龄的,曾经参加过越战,获得过激光物理学学士和天文学学士学位,因此他好像对激光武器很是钟情,故事里的主力攻击性武器都是激光类型的。

但是也有一个新武器比较惊艳,叫做“静态场”。静态场是一种可以被激发出来的一种场域,在静态场中没有电磁辐射,无电、无磁、无光,因此一切常规武器一旦进入到静态场中都会失去作用,所有的生命,包括外星生命,只要陷入其中而又没有绝缘保护,都会在瞬间死亡。在静态场中的战斗只能使用最原始的刀矛弓箭,比拼的是勇气和战友间的配合。主人公就是利用静态场的移动,把两颗新星炸弹在场域外部引爆,侥幸在托伦星人的包围中死里逃生。

最后就是人类的繁衍了,我感觉故事的理论是对的,人类幼体的成长过程是违反物竞天择的原理的,10个月的孕育期,10年的成长期,然后才能勉强独立生活,这在和平的环境之中或许没有问题(其实也不是没有问题,现在生育率的大幅降低就已经表现出了一些苗头,这种过高的繁衍成本不是大家都能或都愿意进行负担的),可是一旦在竞争力量平衡或处于弱势的情况下,繁衍方式的高成本和脆弱性就会加速人类的灭亡。因此体外孕育,并通过知识的打包传输将会是一个未来的必然的方向。而克隆技术的主要作用应该是对人类肌体损伤的修补,绝对不是简单的个体复制,毕竟物种的多样性、个体的多样性是社会结构的需要,也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这部作品是获得了“星云奖”和“雨果奖”双重大奖的,看来这种大奖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的,但这毕竟是1975年的作品,知识体系必然要收到那个时代的限制,我们还是应该向老先生乔·霍尔曼德致敬的,感谢他的精彩创作。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