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有太多经不起推敲的细节,这些错乱,不符合事实的细节直接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评价。而目前墨茶事件引发的社会反思正是建立在这些细节基础上。……究竟是183cm 70斤,还是178cm 200斤?沉湎于二次元世界,心理障碍是悲剧的直接原因酮症酸中毒并非是饿死,饮食不当和糖尿病都是病因

关于墨茶事件,网上讨论更多集中在社会贫富差异,弱势群体生存危机层面。自媒体凭空报道,网友凭空哀悼,评论者义愤填膺根据这些凭空的素材进行慷慨激昂的抨击。实际上这些人可以说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真实接触过墨茶,他们的凭空基于经验,想象和需要,都是人们经过想象构架起来的碎片情节。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1)

随着媒体调查的深入展开,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有很多关键细节和自媒体上有较大的出入:

比如:

  • 有人说墨茶是被离异父母抛弃的孤儿,自生自灭,事实上他鼻子上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是父亲出钱开刀并且痊愈,此后他独自离开并且主动失联,父母无法与他联系。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2)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鼻翼)得到治愈

  • 网上说他是活活饿死的,去世前仅70斤,而是事实上据当事人外公透露,墨茶在2020年从成都花了1万元培训辍学回来后,身高178cm,体重达到200斤,白白净净,平时无肉不欢,喜欢吃肥腻烤鸭,糖尿病和暴食不健康食品有关,从200斤怎么减重到70斤,匪夷所思。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3)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4)

究竟是183cm 70斤,还是178cm 200斤?

  • 有人说墨茶父母彻底放弃墨茶,经过调查,事实是她的母亲给他买了医疗保险,重疾险,养老保险,父亲也为他娶媳妇存了钱。
  • 有人说他没有工作,失业无收入,事实上家里人为他找了工作,其中还有房地产企业的差事,但是墨茶沉湎网络,酷爱二次元,他选择不去上班,而是做起了没人看的b站游戏up主。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5)

沉湎于二次元世界,心理障碍是悲剧的直接原因

  • 有人说他的拆迁房被家里人夺走,事实上那套房子根本没有纳入拆迁计划。
  • 有人说他活活饿死,死因是肿瘤导致的糖尿病并发的酮症酸中毒,事实上肿瘤不会引发糖尿病,不节制饮食和肥胖才是糖尿病病因,而酮症酸中毒也并非都由饥饿引发,糖尿病的代谢紊乱本身就是直接诱发因素。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6)

酮症酸中毒并非是饿死,饮食不当和糖尿病都是病因

……

有太多经不起推敲的细节,这些错乱,不符合事实的细节直接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评价。而目前墨茶事件引发的社会反思正是建立在这些细节基础上。

20岁的墨茶出生于一个破碎的离异家庭,父母关系不合,孩子缺乏照顾这是被证实的事实,年轻的生命最终在困境中逝去,这的的确确令人感到痛惜,但是媒体反思的方向却错误了,公众反思的角度也有偏差。这些错误背后具有深刻的心心理学原因:

媒体心理学:被自媒体扭曲和夸大的社会事件

墨茶事件迅速发酵的始作俑者是诸多自媒体的推波助澜。很多自媒体并未深入墨茶的真实生活,而是想当然地通过网络碎片构架了一个社会事件,并且将网上讨论带去歧途。这些自媒体甚至没有弄清基本事实,仅仅是只字片语便洋洋洒洒构造、讲述了一个悲惨的故事。其背后的动机很复杂,但是促成他们这么做的基本动力却很简单——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7)

网上发酵的冒险王事件,同样是被重构解读的媒体案例

第一,墨茶事件高度吸引眼球,能够快速吸引庞大的数字流量。追踪墨茶符合自媒体引流的特点。

第二,自媒体充分洞察了读者的情绪和兴趣点,报道墨茶事件,顺应了读者的阅读需要,因此他们热衷于报道此事件。这是自媒体利用心理学的一次经典案例。

第三,某些特殊自媒体可以借此事件,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公众联想到社会负面信息,包括扶贫工作,夸大社会贫富和保障体系,由此引发更多的焦虑和质疑——从而动带动节奏,摇群体对于民生发展的信心。这一动机看似阴谋,但是结合错综复杂的网络舆情生态和内外形式,由不得不引发警惕。

群体心理学:兔死狐悲的焦虑联想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同情墨茶?原因是很多人有些和他类似的生活经历。比如社会底层低收入群体,比如破碎原生家庭下成长的年轻人。他们感同身受墨茶的悲惨经历,并且深深共情。

当他们看到媒体报道,看到了墨茶“活活饿死”的结局,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因此感到极度震撼和共鸣,进而激发集体焦虑情绪。他们与其说同情墨茶,不如说是担心自己重蹈覆辙,他们给死去的墨茶送草莓,写文章哀悼,追加粉丝,无疑是通过迟到的关心,消除内心的焦虑,似乎抱团取暖,集体发声可以抵抗某种危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让他们高度关注墨茶,这样做是可以为自己的未来提出诉求,并获得保障。这是情绪宣泄的一种表达。

很多边缘化普通青少年,既想过上体面富足的生活,但是又缺乏进取的动力,他们也像墨茶一样沉湎二次元以逃避现实生活的压力,抗拒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也不愿意“被公司996剥削”,他们崇尚自由自在、丰衣足食,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得过且过慵懒闲散的生活,但是内心抗拒辛劳。可以想见,他们中的大部分人生活水平不会很高,看着同龄人事业进步,娶妻生子,生活越来越好,而自己一无所有,他们会把这种期望的落差感归咎为社会不公、社会流动固化,继而对某些体制现象感到失望。这种情绪堆积起来,于是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借由墨茶事件,表达了自己的失望不满。

他们或许也清楚,墨茶可能并非迫不得已被饿死,他们也看到了后续真相的报道,但是他们选择性相信,坚决不接受真相。在心理学上,这叫做选择性认知偏差,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实”,而潜意识对客观真相排斥,抵触,质疑和忽略。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8)

墨茶心理分析:用我的死报复人间不值

要理解墨茶的心理状态,推荐阅读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人间失格》。这本书是太宰治心理自传。太宰治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他一生饱受神经症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困扰,数次自杀,最后在1948年和粉丝读者一同赴死,时年39岁。

“人间失格”是失去作为人资格意思,主人公叶藏性格孤僻敏感,内心痛苦,无法建立良好的社交,与世界格格不入,为了逃避生活不断沉沦,自我放逐,用酗酒,饥饿,自残麻痹自我,并最终一步步走向自我的终结,在自我否定过程中抒发内心苦闷,以及渴望被爱的诉求。

太宰治与叶藏的痛苦大多源于心理障碍,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适应失调。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9)

人间失格中可以看到墨茶的影子

面对高节奏、高压力的、高竞争的社会生活下很多年轻人心理状态堪忧。各种程度的抑郁、双相情感障碍、神经症、人格障碍的发生率令人担忧,成为这一代人内心最深处的隐痛。

墨茶的精神状态堪忧,他具备了诸多神经症和人格障碍的特征,心理问题与身体健康问题严重。

首先,内向性格和社交障碍严重。他深居简出、与人沟通不畅,甚至与父母断绝联系。网友说他孤苦无助,社会性死亡,很大程度源于他的自我封闭和隔绝。社会扶助机构和父母并未关闭支援之门,而是他自我关闭了求助的大门,他无法融入社会,不能适应职场,拒绝和人群保持良好的互动。这是他得不到社会性支持的根本原因。

其次、沉湎网络二次元世界身陷网瘾。网络游戏成瘾是典型的严重心理障碍,抗拒现实生活必然导致向虚拟世界的沉沦,而网络世界进一步隔阂了墨茶与现实生活的交流,降低了他的社会适应力。世界上他的网络成瘾已经构成心理病态,他无法分清现实生活与虚拟世界的界限,加上缺乏新媒体运营的天赋才华和必要的技能经验,因此雪上加霜。

第三、严重缺乏爱和安全感,最终通过自残行为向原生家庭复仇。边缘性人格障碍的典型症状。

边缘性人格障碍(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BPD),基本特征是一种人际关系、自我形象和情感的不稳定以及显著冲动的普遍模式,起始不晚于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下。

关于边缘性人格障碍具有以下特征(《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

1. 极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出来的被遗弃;

2. 一种不稳定的紧张的人际关系模式,以极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交替变动为特征

3. 身份紊乱:显著的持续而不稳定的自我形象或自我感觉 ;

4. 至少在2个方面有潜在的自我损伤的冲动性(例如暴食)

5. 反复发生自杀行为、自杀姿态或威胁或自残行为

6. 由于显著的心境反应所致的情感不稳定(例如,亲密感突然缺失,控制感丧失引起的惶恐继续转化为愤怒)

7. 慢性的空虚感

8. 不恰当的强烈愤怒或难以控制发怒

9. 短暂的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观念或严重的分离症状

第一、墨茶的饥寒交迫实质上是拒绝帮助,自我伤害。这一行为的根源来自于他原生家庭的不幸,由此产生的被遗弃感;他极力避免被遗弃,又通过主动放弃沟通,传递了他对遗弃者表达愤怒。他最终通过悲惨的死去,对父母造成舆论谴责,完成了向原生家庭的谴责和复仇。

第二、他与家庭的关系始终保持紧张。在他内心深处没有与父母达成谅解,因此他选择独居,并且断绝联系。

第三、墨茶中性、瘦弱的b站的虚拟形象和他的实际形象(200斤、178cm)不符合,在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中存在紊乱。

第四、他的暴食(嗜好吃烤鸭、饮食无度、肥胖)和独居后的过度节食,带病直播,都是自我损伤冲动下的行为。如果他得到社会支持,吃饱不存在问题。但是他选择饥寒交迫。

第五、心境和情感的不稳定,和慢性空虚状态下,他独自在无人的账号里自言自语,这是极度空虚心境下的异常行为方式。本身无意义,其意义是加深空虚感,并且从中获得某种宣泄。

基于以上行为方式,可以判断墨茶需要得到的是心理疏导和关心。

b站有人为墨茶注销账号(被虚构和误解的剧本)(10)

警惕边缘性人格障碍

关于“墨茶事件”再反思

我们相信随着墨茶事件关注的升级,事情的真相会更加清晰。真相背后是更好反思:

  • 面对真相,要勇于面对。选择性认知是认知障碍的起源,是加深误解的开始,对认识真实的世界和自我改进无丝毫帮助。我们要破除这种执念,学会如何探寻真相,更加真实地生活。
  • 积极在现实生活中生存和发展。二次元世界、动漫、游戏都是逃避世界的麻醉药,是这个时代最无补益的东西,真实的幸福无法从中获得。要在现实的生活中历练、在人群的合作中成长,就要远离这些虚妄的障碍。
  • 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消极、佛系的人生态度瓦解人的意志。或许世界上存在诸多苦难,但是依然要保持认真乐观对待。媒体行业与其以虚构素材引起集体情绪,不如将关注集中到真相的探索上;心理咨询行业与其鼓励人们对抗原生家庭,讨好读者胃口,不如真实地发现问题,解决人们的心里痛苦。
  • 父母要积极承担家庭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为人父母的首要责任是经营好家庭,善待家庭成员。认认真真地学习为人父母的职责和担当,把家庭经营好,墨茶的悲剧或许从此会少很多。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