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曼致儿子陈(赵一曼儿子陈掖贤)
赵一曼致儿子陈(赵一曼儿子陈掖贤)图丨遗书当时她的儿子陈掖贤仅仅7岁,远在武汉的陈掖贤还并不知道母亲永久地离开了自己。1929年,为了革命,赵一曼将陈掖贤寄养在了大哥陈岳云家中。可能是因为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原因,陈掖贤经常会感到自己很孤独,性格也越来越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1936年8月,这一天是赵一曼公开判处死刑的日子,她在刑场上丝毫没有畏惧,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宁死不肯向敌人屈服,最终在刑场上英勇牺牲。在临死前,她曾给儿子写下了一封遗书,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儿子的亏欠和期望。最终,赵一曼倒在了一片鲜红的血泊之中,享年31岁。
1982年8月15日,53岁的陈掖贤,在北京的家属宿舍楼中自缢身亡,陈掖贤是中华民族抗日英雄赵一曼的亲生儿子。
对于他的死因,身边的朋友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说是因为他从小缺失父母的关心爱护,有的说是因为他性格奇怪、孤僻。
那么陈掖贤究竟是为何自寻短见呢?这背后有什么坎坷的故事?
图丨赵一曼和陈掖贤
母亲牺牲 胳膊刻字以表思念1929年,为了革命,赵一曼将陈掖贤寄养在了大哥陈岳云家中。可能是因为从小缺失父母关爱的原因,陈掖贤经常会感到自己很孤独,性格也越来越孤僻,不愿与他人交流。
1936年8月,这一天是赵一曼公开判处死刑的日子,她在刑场上丝毫没有畏惧,生命的最后一刻也宁死不肯向敌人屈服,最终在刑场上英勇牺牲。
在临死前,她曾给儿子写下了一封遗书,字里行间透露着对儿子的亏欠和期望。最终,赵一曼倒在了一片鲜红的血泊之中,享年31岁。
当时她的儿子陈掖贤仅仅7岁,远在武汉的陈掖贤还并不知道母亲永久地离开了自己。
图丨遗书
渡江战役结束后,湖北迎来了全面解放。姑姑陈琮英解放后立即去找了陈掖贤,这时候的陈掖贤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年轻小伙。
在姑姑的讲述之下,陈掖贤了解到了母亲赵一曼的革命经历。
陈琮英还把赵一曼临死之前写的书信交给了陈掖贤,通过书信陈掖贤得知自己的母亲是为革命、为祖国而牺牲,他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戴与思念,陈掖贤用针在自己的右胳膊上刺下了“赵一曼”三个字。虽然母亲已经英勇牺牲了,但她的革命精神会一直陪伴着自己。
图丨遗书
一代女豪杰赵一曼,1905年10月出生于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和其他大部分革命同志不同,赵一曼家境十分优渥,但和其余剥削百姓的地主家庭不同,赵一曼非常关注贫苦百姓的生活。
她发现百姓们受到了不平等对待,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最终,赵一曼决定离开家,投身于革命事业。1926年夏天,赵一曼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革命党员。
1927年9月,为了培养出优秀的革命干部,我党决定派一批表现突出的革命党员,前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进修。在一番精心筛选之下,赵一曼同志被列入了其中。
去往莫斯科大学的一年后,赵一曼就与湖南小伙陈达邦相识。在朝夕相处之中,两个人情投意合,最终在1928年4月一起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图丨赵一曼
婚后回国不久,赵一曼就怀上了陈达邦的孩子。但赵一曼并没有向组织和丈夫告知自己已经怀有身孕一事,她回到湖北宜昌租下了一处房子专心致力于革命事业,不停地刻苦学习。
1929年2月,正在工作的赵一曼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肚子一阵疼痛,肚中的孩子即将要出生了。当时租给赵一曼房子的房东老太太,坚决不同意赵一曼在房子里面生产婴儿,她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事情。
幸运的是,有位邻居十分同情赵一曼的遭遇,把她接到了自己家中。在当天晚上,赵一曼在邻居帮助之下成功地产下了一个男婴,取名为陈掖贤。
陈掖贤刚出生没多久,宜昌就发生了动乱。国民党反动派在宜昌到处抓捕共产党人。赵一曼提前得到消息带着儿子一起连夜离开宜昌,前往了上海。在上海呆了没几天,党中央就下令派遣赵一曼去往南昌,她的儿子就这样跟着她一起到达了南昌。
图丨赵一曼和陈达邦
考虑到革命工作和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赵一曼决定将儿子寄养在一个安稳的家庭当中,这样他也能够平安健康地长大。于是,她找到了陈邦达的妹妹陈琮英,两人一起商量照顾陈掖贤的事情。
陈琮英心里也清楚革命工作的重要性和危险性,理解赵一曼作为母亲的苦衷。经过慎重考虑,赵一曼决定把儿子交给在武汉的大哥陈岳云,让他帮忙抚养。
陈岳云一家在武汉的生活条件也算是比较富裕的,陈掖贤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对他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在与儿子临别前,赵一曼热泪盈眶地抱着儿子,内心深深地不舍。
为了革命工作,她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与陈掖贤告别后,赵一曼毅然地投入到了东北地区的地下组织领导工作。
图丨陈掖贤
她在东北工作时不顾个人的安危冲在革命的一线。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战斗中不幸腿部受伤被日本士兵俘虏。在牢狱中,日本人用尽一切残酷的刑具逼供赵一曼,但赵一曼坚贞不屈,从未向敌方透露半个字。
因为身受重伤,赵一曼在监狱中昏迷了。日军知道后立即把赵一曼送到医院治疗,派人严加看守她的病房。后来在医院的一个护士帮助之下,赵一曼成功地从日本人的手中逃脱了出来。
但逃出来没多久,赵一曼又一次被日本士兵抓捕。这一次,日军为了防止再次发生意外,残忍地杀害了赵一曼。
毛泽东知道赵一曼为党牺牲的消息后,心情十分复杂。她的死对于我们党来说是一次沉痛的打击,一名革命爱国巨星就这样陨落了。
图丨赵一曼被审问(剧照)
寄人篱下 倍感孤独我党对于烈士的遗孤都会特别关照,在组织的推荐之下,陈掖贤被送到了中国人民大学里面学习。这里很多同学都是革命党员的子女,周围的同学们都非常照顾陈掖贤,他在这里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但他孤僻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这也就此成为了他人生道路上的一道坎。在大学学习几年毕业后,陈掖贤成为了一名教师,被分配到北京工业学院任教。
考虑到他的母亲赵一曼对我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党中央特意给了陈掖贤一笔抚恤金。但陈掖贤坚决不肯接受这笔抚恤金,他认为母亲是为民族、为国家大义而死,这是十分光荣的事情,是金钱无法代替的。
据和他的同事回忆,陈掖贤的生活管理能力很差。在宿舍经常不注意个人卫生,早上起床被子也不叠,垃圾堆满了也不丢,床头柜旁边的烟蒂、纸屑到处扔。
图丨陈掖贤
为此,每次学校卫生检查的时候,陈掖贤的宿舍卫生都是差评、不合格。这让学校的领导也十分苦恼,无奈之下学校只好让他和其他同事住在一起,这样至少还有人帮忙打扫卫生。
陈掖贤参加工作后每个月的工资是69元,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金额了,对于一般人而言,这些工资已经足够一个月的生活开销了。但陈掖贤每次到月底,口袋就空空如也,一分不剩。
当时学校的工会有一种借款的机构,只要在经办人处签个字就可以拿到五元钱,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会及时地扣还。陈掖贤是那里的常客了,几乎每个月快到月底的时候都会去那里借钱。
工作没多久,陈掖贤与学生张友莲相识,两人在一天天的相处之中互相产生了情愫,确立了恋人关系。后来在1957年,陈掖贤和张友莲步入了婚姻殿堂,正式结为夫妻。
图丨陈掖贤
婚后没多久,张友莲就为陈掖贤生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本以为婚后的陈掖贤在经济管理方面会有所改变,但实际上并没有。
他和妻子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超过了100块钱,按理来说养活一家人是足够了的。但一到月底家里面就会揭不开锅,无法支付正常的生活开销。陈掖贤不仅性格孤僻,还有点大男子主义。
他不愿把工资交给妻子来管理,两个人也经常为家里经济开销的问题大吵,孩子则在一旁嗷嗷大哭,弄得隔壁邻居左右都听见了。随着矛盾的不断积累,妻子张友莲对这段婚姻生活感到疲惫不堪。
最终她向陈掖贤提出了离婚,孩子则送到了亲戚那里。离婚后,陈掖贤的生活状况依旧没变,每个月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因为没钱而饿肚子,后来组织把陈掖贤,派到楼梓庄公社锻炼一段时间,
图丨陈掖贤
在这里他结识了袁宝珊,两个人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从楼梓庄公社锻炼一段时间回来以后,组织上鉴于陈掖贤在劳动期间表现优秀给他的工资涨到了77元一个月。
陈掖贤每个月要给女儿寄去二十多元钱当生活费,剩下的则是自己的生活费,但这对他而言还是不足以过日子。
组织上非常担心陈掖贤的生活状况,鉴于他的情况,组织上就安排他的好朋友袁宝珊,来帮他管理分配每个月的工资。袁宝珊把陈掖贤的工资每月都分成六份。
一份给他的孩子当生活费,第二份则用来帮他还清每个月的借款并且帮他准备好每个月的粮票。剩下的四份则放在袁宝珊当作他每周的零花钱,一周过去之后才会给他第二周的零花钱,这样也能保证他每个月不会饿肚子。
图丨陈掖贤和陈达邦
刚开始,陈掖贤还很配合袁宝珊,但没过多久,陈掖贤就忍不住要消费的冲动,想提前找袁宝珊支取零用钱,为此,两个人经常发生口角。
如果不给他钱的话,他就会拿着饭票和别人兑换钱,这样一来到了月底他又没有饭吃。有一次袁宝珊忍不住问陈掖贤,他每个月的零花钱都用到什么地方了。
陈掖贤称有一次外出的时候发现一家宾馆里面有零售的西凤酒,一两酒才2.7元,于是自己买了二两酒回家。这二两酒的钱,已经差不多是一个成年人一周的口粮钱了。
袁宝珊听完后感到十分无奈,陈掖贤虽然在经济管理能力方面比较差,但他对工作还算是细心勤恳的,学校领导和中央方面也会经常关心他的生活。
图丨饭堂吃饭
自寻短见 永别人世虽然生活勉勉强强地可以过,但陈掖贤的精神状态一直都不是很好。1960年,多年未相见的父亲陈达邦来他的住处看望他,父亲看见陈掖贤瘦骨嶙峋,气色也不是很好,有点心疼他。
陈达邦立即就带着儿子到政协礼堂餐厅吃了一顿大餐,还给他点了红烧狮子头,让他好好补一顿。陈达邦当时在国务院里任职,按照他们的规定他是有资格享受到特殊待遇的。
陈掖贤在餐桌上吃的很香,一脸享受的样子。可等到从餐厅出来以后,陈掖贤的表现却有点异常。
后来从袁宝珊口中得知,原来陈掖贤在享受这顿大餐的时候,想到了自己的母亲赵一曼,想到了那些过着苦难生活的百姓。他觉得自己没有像母亲那样一心为民着想,反而还在这里享受特权,认为自己背弃了信仰。
图丨陈达邦
由于陈掖贤偏激的性格,他根本就不听父亲的解释,那个政协离礼堂餐厅实际上是为了照顾民主人士而设立的。
1966年,陈达邦不幸去世,父亲的离世对于陈掖贤来说,无疑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在现实生活的摧残之下,一步一步地将自己推入了内心世界的深渊。
1982年8月15日,陈掖贤几天没有去上班,同事感到疑惑,决定去他的家中探望一下他。赶到他家后,发现陈掖贤早已经自缢身亡了。
在他去世之前,他给自己的两个女儿留下了一封遗书。他在遗书中叮嘱两个女儿要照顾好她们的母亲,好好学习工作,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永远不要靠着烈士后代的光环过日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图丨陈掖贤一家
总结回顾陈掖贤的一生,他好像一直都在与自己的至亲经历着生离死别。
母亲赵一曼为革命献出了生命,而儿子却因为从小缺失父母的关心与爱,没能过上母亲所希望的幸福生活,这对他以及赵一曼而言都是一种遗憾。
如果有来世的话,希望陈掖贤能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和自己的父母一起过着安稳幸福的日子,度过平静又完整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