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一代文骨万里孤臣)
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一代文骨万里孤臣)不光历史,李焘的诗,那也是上得去台面的,尤其是咏怀诗,比如这首《升元寺》:“看尽庵前手种松,草堂聊复少从容。令人却忆骑驴老,悔不终身作卧龙。”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宋史牛人,他的著作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学》等五十多部,虽然大多散佚了,但他留下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制》、《六朝制敌得失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等著作,都是南宋文史界的一流水准。一、虞允文的烦恼公元1170年,南宋帝国的一代名相虞允文突然气炸了!而他七窍生烟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瞎了眼。这个让虞允文“眼瞎”的人,叫李焘,提起他,后世的宋史学家都不陌生,我们简单看下他的荣誉:
_
本文由长安处处有唐诗首发。
转载请留言联系授权。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
一、虞允文的烦恼
公元1170年,南宋帝国的一代名相虞允文突然气炸了!而他七窍生烟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瞎了眼。
这个让虞允文“眼瞎”的人,叫李焘,提起他,后世的宋史学家都不陌生,我们简单看下他的荣誉:
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宋史牛人,他的著作有《巽岩文集》、《四朝通史》、《春秋学》等五十多部,虽然大多散佚了,但他留下的《续资治通鉴长编制》、《六朝制敌得失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等著作,都是南宋文史界的一流水准。
不光历史,李焘的诗,那也是上得去台面的,尤其是咏怀诗,比如这首《升元寺》:“看尽庵前手种松,草堂聊复少从容。令人却忆骑驴老,悔不终身作卧龙。”
由于经常研究历史,老李不自觉的沾染了一身的“正气”,他平日的言行,是绝对的义正辞严、口吐莲花、句句楷模。而这一年,“正气”焘55岁,正是一个男人走向政治生涯的成熟期,皇帝宋孝宗和宰相虞允文都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利用自己的满身“正气”,去干一件大事——出使金国:修改宋金礼制,并索回宋朝历代帝王的祖陵。
可惜,一听出使目的,“正气”焘却直接来了个否定三连:不行,不去,不干!
其实,他不去的原因也很简单:宋、金两国是世仇,干仗掐架常有,相亲相爱却几乎没有。去金国改礼制、要东西,那绝对是高风险、低回报,所以“正气”焘是打死也不去。
二、自告奋勇的小官
政府上层看好的人,却拒绝地如此彻底,宰相虞允文真是想杀人的心都有!
就在此时,一个小官却跳了出来:我去!
虞允文一看,就乐了:这次出使很危险,任务很重要,你知道吗?
“我知道”,这小官毫不退缩:“但我一定能完成任务!”
这小官,叫范成大,他此时的官职是——起居郎,也就是在皇帝身边记录生活起居的书记员。说它小,是因为它的级别只是从六品,放今天,顶多也就是个副处级干部。这职位,放在地方还有点意思,可是作为外交大使——那就差了很多意思!
但此时,鉴于李焘的退缩,虞允文和宋孝宗已经没有了退路:好,那就是你了!
三、曲折坎坷的职场
有必要说一下范成大的职场经历:公元1170年的范成大已经45周岁,相对于他从六品的官位来说,这年龄真是够老成。
但,官位低可不是因为范成大水平低,事实恰恰相反:范成大是绝对的出身好、能力强!
先看家世:曾祖父范泽是太子少保、祖父范师尹是太子少傅、父亲范雩官至左奉议。
再来看那能力:范成大本人,那是聪慧过人。14岁熟读经史,17岁就已诗名远扬。他
本身聪明还不算,为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岁的范成大,在昆山坚严资福禅寺,甚至玩了一把长达十年的埋头苦读生涯。
这段“闭关”岁月,让范成大“功力”大增,他在窗前看到木芙蓉,就诗兴大发,写道:“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再举个例子: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大都记得这么个斗嘴片段:和珅说“人生终需一个土馒头”,而纪晓岚接口说“你就是那馒头馅 ”。嘿,这个片段其实源自人家范成大的《重九日行营寿藏之地》:“纵有千年铁门限,终须一个土馒头。”
才华过人的范成大,在他29岁时,迎来了他人生的小高潮——进士及第。想想看,孟郊46岁的进士及第都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相比之下,29岁的范成大绝对算是人生赢家。
眼看一条通畅、光明的职场大道就铺在范成大眼前,可理想就像美好的彩虹,而现实则是一趟过山车:范成大一路从县级到州级,再到副部级的吏部员外郎,可在40岁的时候,却遭人构陷,被中央政府一撸到底。
这次职场被撸的故事,史载不详,但估计和老范的执着性格有关:老范虽然端着公家饭碗,但却时不时嘴上秃噜几句,最有名的,是他道尽民间疾苦的《催租行》和《后催租行》:
催租行
输租得钞官更催,踉跄里正敲门来。
手持文书杂嗔喜,我亦来营醉归耳!
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
不堪与君成一醉,聊复偿君草鞋费。
后催租行
老父田荒秋雨里,旧时高岸今江水。
佣耕犹自抱长饥,的知无力输租米。
自从乡官新上来,黄纸放尽白纸催。
卖衣得钱都纳却,病骨虽寒聊免缚。
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首。
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升斗。
室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
性格如此执拗,老范自然少不得被人上眼药、下黑手,官场过山车,也就不意外了。一路兜兜转转,到公元1170年的时候,虽被重新启用,但已经45岁的范成大,也不过是个从六品的皇家记录员!
我们说,这世界上英雄很多,但能让英雄挥洒的舞台却很少。很多时候,只要有这么一个舞台,英雄们就能迸发出绚烂的光和热。
没有舞台的范成大,曾经也很迷茫,不过没关系,他马上会迎来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四、出使金国
公元1170年的出使金国,就是一个舞台!
为了匹配外交大使的身份,范成大火线临时升格为: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子、醴泉观察使兼侍读、丹阳郡开国公。
范成大出发了,他踏上了北上金国的征程。
按照当时的规矩,宋、金这种高规格的出使,通常有两个阶段:一个是非正式会晤,一个是正式会晤。
所谓非正式会晤,往往就是先拉拉家常,初步表达一下出使的意愿,让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准备。这种会晤,不需要递交国书,即便意思表达不当,也不需要过度负责。说白了,这就是互相试探、摸底的过程。
如果非正式会晤氛围友好,被出使方的官员就会对出使方递交的国书进行审核,只有审查通过,才能进入正式会晤阶段。
也正是因为这个机制,“正气凛然”的李焘才会死活不来出使,因为他明白:他连非正式会晤都无法通过,递交国书,更不可能!
李焘明白的事情,范成大同样也明白。
所以,这次出使就是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但,这世上偏就有一些人,他们就为不可能而生!
范成大昂首走进了金国大殿,他的袖子里隐隐约约藏着一件东西——国书。对,范成大准备“不守规矩”地赌一把,他要把这次出使做成一锤子买卖!
五、不辱使命
这一天的金国皇廷上,出使程序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金国皇帝完颜雍“目似瞑,意暇甚”,昏昏欲睡。可是突然之间,他就被一个声音打断了。
范成大突然高声喊道:“我这还有一份国书要读!”说罢,范成大也不看任何人的脸色,一气呵成就把国书读了个通透!
金世宗完颜雍瞬间从半睡半梦间惊醒,立刻跳了起来:你老范怎么不按套路出牌?今天这场合能递交国书吗?你这是对我的侮辱!
眼见金国皇帝罕见发怒,满朝文武立刻群情激动,立马就有人要抽刀子剁了范成大。
这场面,如果换了一般人,立刻就得瘫在地上,可是范成大却慢悠悠继续说:“此国书不奏达,我回去必死。与其有辱君命而死,不如死在这里!”横竖都是死,那就赌一把!
这世界很奇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很多怕死、懦弱的人往往死得更快,而一些生死看淡的人,却反而能够绝处逢生!
暴怒过后的完颜雍,面对不要命的范成大,冷静了下来,他制止了臣下的冲动,仔细看了看这份国书,核心意思是两个:第一条,宋金两国不再是君臣关系,修改双方之间礼制;第二条,宋人想要回祖陵之地。
完颜雍忽然明白了范成大的不要命,因为这两条,没有一个能通过国书审核!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叫范成大的宋人,他很特殊。完颜雍下令收下国书,送范成大回驿馆等待消息。
回到驿馆,随行的一个金国小官,却偷偷告诉范成大:金国极有可能把你扣下来,你要做好回不了家的打算。
这种情况,范成大并不陌生,当年的苏武不就是先例吗?当夜,他感慨万千,写下了《会同馆》以明志:
“万里孤臣致命秋,此身何止一沤浮。提携汉节同生死,休问羝羊解乳不!”
对范成大来说,既然使命已达,那就唯剩觉悟了——他的《会同馆》就告诉大家,老范已经做好了“苏武牧羊”的准备。
六、归国
不得不说,金世宗完颜雍,与生性嗜杀的金国皇帝不太一样,他属于金国皇帝中的一个另类,他这次就没有为难范成大,只是告诉老范:你们的意思我明白了,国书也算你送到了,但结果是什么,已经与你无关,你可以回去了。
范成大的出使,总算完成了。作为一介文臣,但他的胆略与豪气,直追千年前的蔺相如。
这次出使,也成了他人生永恒的高光时刻!
不久之后,流落他乡多年的宋钦宗,“睡”在棺椁里,从遥远的北方回到了临安府,也算是叶落归根。
或许,这世上没有人完全不怕死、不惜命,范成大也一样!但面对死亡威胁,不同人却有截然不同的风骨,而范成大就是那种比较特殊的品种。
作者简介:千秋远,80后文字搬运工,网文界的一滩泥石流。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美图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文由“诗词中国”(shicizg)编辑
图文来源于“长安处处有唐诗”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争议,请联系删除
每天5分钟,把日子过成诗
▽
今天看小诗妹了吗?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必须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