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再走长征路江西于都(记者再走长征路)
记者再走长征路江西于都(记者再走长征路)当时正逢回龙镇赶集,慌乱中,一位来卖东西的妇女杜莲芝背着两岁的儿子王秀林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躲避。目击者后人 张长安:我们回龙这个地方,因为没有看到过飞机,不晓得飞机是要丢炸弹,丢下来了。红军就喊“卧倒”!王秀林老人的回忆,把我们带回到了八十多年前的一天。当时,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来到了赤水河畔的回龙镇。回龙镇镇志主编 李向州:我所站的这个位置是当时回龙镇的一个老街,后面是一个寺庙。当时红军到这里的时候,在开军团作战会(议),突然遭到敌机的轰炸,投下第一枚炸弹,掉在这个街边,接着第二个炮弹又掉下来了。在正在编写的回龙镇镇志中,当年的目击者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景:飞机飞得很矮,在回龙镇上空绕了几大圈,声音震得耳朵很难受。飞机上扫射了一阵机枪,紧接着一个个长圆的东西就往下掉,随着就是浓烟滚滚。
1935年1月底,中央红军向赤水河畔挺进。原本打算进入川南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根据实际情况,只能放弃原定计划,而是绕着赤水河跟敌人捉起了迷藏,打出了四渡赤水运动战典范,最后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在这六十多天的时间里,赤水河畔沿线的百姓与红军紧紧联系在一起,红军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支百姓的队伍,而百姓也甘愿冒险救助红军。
习水县的回龙镇地处赤水河中段,八十多年前,红军不止一次进驻回龙。在回龙镇的大湾村,我们找到了87岁的王秀林老人,在老人的肚子上,至今还留着一条伴随了他85年的伤疤。
这道近十厘米的疤痕背后,藏着的是七位红军用血肉之躯换回王秀林生命的壮举。
王秀林:红军救过我。 段国珍(目击者)跟段伦(目击者后人)说的,段伦(目击者后人)跟我说了两回,丢炸弹了,房子也炸烂了。
王秀林老人的回忆,把我们带回到了八十多年前的一天。当时,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来到了赤水河畔的回龙镇。
回龙镇镇志主编 李向州:我所站的这个位置是当时回龙镇的一个老街,后面是一个寺庙。当时红军到这里的时候,在开军团作战会(议),突然遭到敌机的轰炸,投下第一枚炸弹,掉在这个街边,接着第二个炮弹又掉下来了。
在正在编写的回龙镇镇志中,当年的目击者这样回忆了当时的情景:飞机飞得很矮,在回龙镇上空绕了几大圈,声音震得耳朵很难受。飞机上扫射了一阵机枪,紧接着一个个长圆的东西就往下掉,随着就是浓烟滚滚。
目击者后人 张长安:我们回龙这个地方,因为没有看到过飞机,不晓得飞机是要丢炸弹,丢下来了。红军就喊“卧倒”!
当时正逢回龙镇赶集,慌乱中,一位来卖东西的妇女杜莲芝背着两岁的儿子王秀林惊慌失措,不知道该怎么躲避。
四渡赤水培训学院特聘讲师 陈云坤:这时候这个炸弹已经炸到面前了,两边的红军为了救这母子俩都扑上去。当时扑上去的红军,他们(目击者)说有一二十个,然后炸死了七个红军,包括还有两个妇女,一个就是杜莲芝,还有另外一个妇女。王秀林这个小孩得救了。
这里就是七位牺牲红军的长眠之地。当时,回龙镇的百姓们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安葬。即使岁月流逝,七位红军为了挽救王秀林舍身赴死的故事,在当地已经是家喻户晓。几十年来,每年的清明节都有人来到此地祭拜英灵,寄托哀思。
长征期间,红军的足迹遍布赤水河畔的20多个乡镇,据说当年红军入驻土城古镇时,冬天里宁愿住在百姓的屋檐下,也不去打扰群众。当红军得知,由于官商勾结导致当地盐价很高,一些穷苦人家只能买运盐时铺在船上的稻草煮水当盐用。于是红军打开盐仓,给百姓们分盐。
四渡赤水纪念馆研究室副主任 曹行燕:红军到土城开仓分盐、分粮、做宣传,我们当地的群众就了解红军的初衷,他们是真真正正为我们老百姓打天下的一支队伍。
这支为百姓打天下的队伍,用血肉之躯保护人民的安危;在赤水河畔的百姓们也甘愿冒着生命危险救助红军。八十多年前,土城居民张先安和家里十二个兄弟就一起从刀下救了受伤的红军黄万先。
这些经过岁月洗礼,已经开始泛黄的书信就是黄万先寄来的。老红军黄万先寄来的十封书信,从1965年到1989年,跨越二十四年。翻看这些书信,我们发现每一封信的字体都不同。原来当年的黄万先不认识字,都是自己口述,请别人代写的。在每封书信的字里行间中都透露着当时刀下救人的惊险。其中在1967年的一封信里写到:“青杠坡一战中,我身负重伤,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生死即在旦夕,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你们把我从刀上救了出来。为了我,不怕敌人追捕同罪;为了我,无畏严冬白雪到处觅药,三餐茶饭,敷洗伤口,无所不周,胜似骨肉血亲。”
原来,在青杠坡一战中,身负重伤的黄万先被当地的敌人抓住要立即处决。就在这时,张德高的祖父张先安和兄弟们一起站了出来。
张先安的孙子 张德高:(敌人)就把红军的衣服脱掉,钱掉在了地上,敌人就把钱捡起走了。我祖父(张先安)他们是十二个弟兄,敌人要杀,我们(家人)就不让杀。我父亲(张志贤)也在背他(黄万先)去藏。
记者:藏到哪里?
张先安的孙子 张德高:藏到山上的坟里,给他送饭,送水,送被子盖。
就这样,黄万先在张德高的父亲张志贤和他的亲戚家养了一年多的伤,最后辗转回到家乡。其中1973年的信里写到:“要不是你们有革命红心,拥军爱民的好思想,不顾自己安危,刀下抢救,我岂能活到今天。”
时间流逝,山水相隔,1991年黄万先离世后,他的儿子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父亲留下的一张字条写道:“观荣,你要替我寄给贵州张志贤家子孙90元钱。”泛黄的书信历经岁月沧桑,化不掉的是红军和百姓之间的深情厚谊。
四渡赤水培训学院特聘讲师 陈云坤:长征为什么能胜利?其实这些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红军能用自己的命去换老百姓的命,这种血肉之情,而人民正是红军胜利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