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开往春天的地铁老人和小孩留守的军队大院,灯光通亮的老莫餐厅,大院孩子的神秘领袖「小坏蛋」,火拼时浩荡的自行车队,屋顶上因性萌动而苦闷地不停走动的少年,记忆中总是阳光满溢的夏天,时代的混乱与个体的躁动,这是姜文记忆中「模糊而又深刻」的北京,恍惚间难以分辨是梦境还是现实。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 | 姜文这部1995年的处女作一直被公认为姜文导演生涯中最好的一部作品。1963年出生于河北唐山的姜文,随父母先后辗转于贵州、湖南后定居北京。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的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

灰蒙的城市,低矮的房屋,这是绝大多数第一次来北京的人都有的感受,北京的「平易近人」常常让初来者有点接受不了。如果北京是这样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蜂涌进这座城市呢?

于是,兔子先生试图从电影中找出答案,推荐给大家[他与他的城]主题电影系列之北京,让我们从影像中细嗅城市之味。

文|大彦

一群「由着性子活的那种人,都是社会的异己分子」不甘受缚的青年们借由着旺盛的荷尔蒙,可劲儿地燃烧挥霍着他们无望而困顿的青春。他们哪儿也不去,只甘心困在北京这座老城。

阳光灿烂的日子

1995 | 姜文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1)

这部1995年的处女作一直被公认为姜文导演生涯中最好的一部作品。1963年出生于河北唐山的姜文,随父母先后辗转于贵州、湖南后定居北京。20世纪70年代初的北京,忙着「闹革命」的大人无空理会小孩,加上学校停课无事可做,以军队大院男孩为突出代表的少年人便自找乐子,靠起哄、打架、闹事、拍婆子等方式挥霍过量的荷尔蒙。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2)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3)

老人和小孩留守的军队大院,灯光通亮的老莫餐厅,大院孩子的神秘领袖「小坏蛋」,火拼时浩荡的自行车队,屋顶上因性萌动而苦闷地不停走动的少年,记忆中总是阳光满溢的夏天,时代的混乱与个体的躁动,这是姜文记忆中「模糊而又深刻」的北京,恍惚间难以分辨是梦境还是现实。

开往春天的地铁

2002 | 张一白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4)

影片《开往春天的地铁》是导演张一白的电影处女作,依旧是一副「将爱情进行到底」的姿态,南方小城青年建斌和小慧来到北京闯荡,从地铁里走出来,一切对他们都是那么陌生、新鲜,未来连着地铁里的穿堂风向他们扑面而来。然而生活里却并不只有新鲜,还有失业、房租以及遭遇陌生人。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5)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6)

出生于山城重庆,而后在中戏上学的张一白热衷于讲述南方青年北漂闯天下的故事,大抵是感同身受在作祟。每天,千千万万个「建斌」和「小慧」在这座老城的地铁里奔走、游荡,沙丁鱼罐头般的地铁里,你的后背甚至可以感受到陌生人的心跳,一节一节的车厢将你送达某个确定的目的地。

拥挤,是北京的另一种味道,绝大多数时候它比目的地来的更确定和生猛。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一个是否拥挤的人生,因为他总认为自己选择的是开往春天的地铁。

东宫西宫

1996 | 张元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7)

影片《东宫西宫》改编自作家王小波的短篇小说《似水柔情》,导演张元与王小波共同编剧完成,聚焦上世纪90年代在北京潜滋暗长的同性恋文化,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夜晚,胡军扮演的警察小史与同性恋作家阿兰之间对话与权力控制的角力游戏。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8)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9)

⊙北京、同性文化、城市变迁等关键词让人联想到胡军另一部影片《蓝宇》

相较于物理空间带给人的拥挤窘迫,北京在心理空间上对人则自由宽容的多。在这里,没有人会执着于你婚嫁与否、取向几何,在这里「你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不重要,当你想爱的时候,你就是男的;当你想要承受爱的时候,你就是女的。没有比这更不重要的事情了。

北京乐与路

2001 | 张婉婷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10)

在香港导演张婉婷的影片《北京乐与路》中,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群北京「常驻民」——地下音乐人。摇滚乐手、艳舞女郎、留学归国的音乐人,在这个城市中,这群活在社会边缘的年青人,为了爱情、事业、理想,都无悔地把生命灿烂的燃烧着。他们在迷惘中建立出自己的一套,各自摸索出独特的生存方式。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11)

北京人说北京事儿(我们为什么哪儿也不去)(12)

古老城市与前卫艺术的混搭是北京另一种蛊惑人心的味道,一群「由着性子活的那种人,都是社会的异己分子」不甘受缚的青年们借由着旺盛的荷尔蒙,可劲儿地燃烧挥霍着他们无望而困顿的青春。

很多年前,崔建曾演过一部叫《北京杂种》的片子,在影片中,生活苦闷的青年无所事事的寻找着各自的情感和理想,北京在他们眼里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城市,他们的生活也是一种不被理解的边缘化生活。可是,他们哪儿也不去,只甘心困在北京这座老城。因为,相比于生活的颠沛流离,梦想的无所寄居更令他们心灵慌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