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洛阳古迹(古城故事不会就此落幕)
风起洛阳古迹(古城故事不会就此落幕)同样成功、经典,却往往不为人所关注的“历史剧、古装剧带热名城名胜”,是近代历史题材。如上海的“十里洋场”题材,不论香港早年的各种清末、民国黑帮片、商战片,还是大陆早年的反特片、近年的谍战片,影视都与城市历史文化相互作用,相映成趣。以“蒋记民国”故都南京为背景的众多影视作品,还推动南京“1912”等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和发展。大半个世纪以来,这种“浅历史题材”的影视佳作不少,与城市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十分鲜明。 此外,两部历史电影巨作《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带热“圆明园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立和保护,其产生的文化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曾假圆明园遗址公园办演员培训班的电视剧《红楼梦》,甚至炒热北京、上海两座原本是“高仿”和拍摄外景点的“大观园”。 《新白娘子传奇》1987年上映的中外合拍片《末代皇帝》,斩获当年奥斯卡9项大奖,将气势恢宏的北京故宫介绍给原本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众
来源:三楼茶水间
《风起洛阳》29日迎来大结局。洛阳这座两千多年来先后做过13个王朝首都,近代却略显落寞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次通过影视作品展现着它的历史风采、文化风情和人文魅力。其实不只是《风起洛阳》——影视这门“年轻的”艺术不过百余年历史,却与“更年长的”名城名胜结下不解之缘。在为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那些曾熠熠生辉的都市、山川“代言”方面,历史剧、古装剧往往可以发挥其它类型影视作品难以达到的作用。
《风起洛阳》
古装影视剧与名胜名城的“碰撞”,最初似乎是在不经意间发生。1961年,香港邵氏兄弟公司出品的、以南京秦淮河两岸为背景的历史电影《桃花扇》风靡大陆、港台和东南亚,唤醒许多华人对金陵风光的向往;196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借桂林漓江拍摄外景的古装电影《刘三姐》,则让“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更加蜚声海内外;赵雅芝参演的两部古装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和《戏说乾隆》,把杭州西湖和承德避暑山庄巧妙“嵌入”;
《新白娘子传奇》
1987年上映的中外合拍片《末代皇帝》,斩获当年奥斯卡9项大奖,将气势恢宏的北京故宫介绍给原本不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众外国观众。
《末代皇帝》
此外,两部历史电影巨作《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带热“圆明园话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建立和保护,其产生的文化影响一直持续至今。曾假圆明园遗址公园办演员培训班的电视剧《红楼梦》,甚至炒热北京、上海两座原本是“高仿”和拍摄外景点的“大观园”。
同样成功、经典,却往往不为人所关注的“历史剧、古装剧带热名城名胜”,是近代历史题材。如上海的“十里洋场”题材,不论香港早年的各种清末、民国黑帮片、商战片,还是大陆早年的反特片、近年的谍战片,影视都与城市历史文化相互作用,相映成趣。以“蒋记民国”故都南京为背景的众多影视作品,还推动南京“1912”等特色文化街区的建设和发展。大半个世纪以来,这种“浅历史题材”的影视佳作不少,与城市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十分鲜明。
古装剧、历史剧和名胜名城的互动,从效果来看,通常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城热戏”,这种情况通常是因影视作品中的背景城市、名胜“来头很大”,早已形成公认的口碑。以其为背景拍摄的影视剧只要故事、情节、演员等各方面有保证,很容易被“名城名胜效应”带热带火,如《风起洛阳》《长安十二时辰》等近期热门剧都有此特点。
《长安十二时辰》
还有一种则是“以戏热城”,原本背景城市、名胜并非热门,却借助在当地拍摄的热门影视作品“一炮走红”,如2012年的电视剧《木府风云》,就带热云南古城丽江一系列“半冷不热”景点,令其迅速汇入“网红打卡景点”的洪流。
有意思的是,古装片和名胜名城之间的这种联动效应,有时往往“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仍以丽江古城的“木府”为例,《木府风云》让它一鸣惊人,可此前稍早投入更多、团队名气更大的古装片《钱王》同样在此取景,却换来“剧景两不红”的尴尬。
《木府风云》
随着网络时代和“定向投放”“量身定制”时代的到来,从蓝本开始就刻意营造古装片、历史片与名胜名城之间的“相互催化效果”,如今可谓越来越多,但过于刻意是否真能实现效果最大化?
若干年前,笔者一位亲友希望投拍一部以五代十国时“吴越国”为背景,通过“剧景互动”炒热剧作本身和杭州老城区、兰溪诸葛村等一系列浙江古迹的古装电视剧。结果因招商效果未达预期,原本的宏大构想被“打折”成一部普通的商业肥皂剧,“剧景互动”的初衷未能实现——这似乎同样印证“剧景互动,可遇不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