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是怎么样形成的(石头是怎么样形成的)
石头是怎么样形成的(石头是怎么样形成的) 会被加热, 与岩浆侵入体或熔岩流接触的岩石, 形成岩浆室或岩浆侵入体。 如果岩浆流到了地表, 就会形成熔岩流。
截止目前,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历史了,在地球形成之初,本身是一片混沌。既没有地壳、地幔、地核,也没有陆地、海洋之分。我们习惯把这个时候的地球叫做原始地球。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原始地球的组成成分和球粒陨石相似。球粒陨石是一种石质陨石,带有特殊的小圆粒结构。通常认为,他们诞生在46亿年前,和地球的年龄相近。他们富含橄榄石和辉石等矿物,化石成分和早期地球相似。
当时的地球轨道还没有被清空,原始地球不断遭受陨石撞击,撞击产生的热量,让地球的温度上升。并开始熔融,形成一个炙热而粘稠的球。 直到有一天,太阳系中某颗星球(希亚星)不遵守“交通”规则。 和地球追尾,顿时漫天烟火,两败俱伤。撞击产生的能量几乎把地球全部熔融,其中一部分物质被撞飞,飞出的物质后来演化成地球的卫星——月球。
不过,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再次成为熔融态的地球,在这次强大的外力作用下,开始分层演化。(大家可以想象,在家筛米粒时,重的米粒总是会跑到下面,而轻的杂质会浮上来) 地球也是如此,比重大的物质,比如铁和镍,向地球中心沉降,密度很大的地核诞生了;比重小的物质,比如硅、氧、铝、钙等,浮在地核的外面,组成了原始地幔。然后,地球进入了漫长的冷却期。能源被逐渐释放到太空。地球表面温度开始下降,一些原本成熔融态的物质开始结晶,组成了橄榄岩、辉岩等最初的地幔岩石。 随后,彗星给地球带来了水,于是,地球上就有了海洋,逐渐地,地球拥有了完整的圈层结构。其中,地壳和一部分上层地幔,组成岩石圈。 我们身边能看到的常见岩石,大部分都来自于岩石圈。岩石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形成原理, 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下面一一介绍“这三兄弟” 火成岩火成岩的形成,和岩浆喷发有关,
侵入到地层中间,
形成岩浆室或岩浆侵入体。
如果岩浆流到了地表,
就会形成熔岩流。
与岩浆侵入体或熔岩流接触的岩石,
会被加热,
在高温条件下形成变质岩。
在接触变质中,
岩石变质的程度一般和温度高低有关。
区域变质一般发生于造山带或大型逆断层附近。
在造山带、山体对下方的岩层产生巨大的压强;
在逆断层,
两侧岩体的挤压,
也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在高压的作用下,
岩层中的岩石发生变质,
形成变质岩。
一般来说,
区域变质会产生较大规模的变质岩。
世界上的大型山区,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落基山脉等,
都分布有规模可观的变质岩。
经历变质作用后的矿物晶体,
其大小、形状和空间排布都会变化。
通常来说,
加温加压越剧烈,
变质岩里的矿物晶体就越大。
而在高压下,
石英和云母等矿物会被排成一条一条的层状或带状,
体现在岩石上,
成为叶理,
是变质岩的重要特征之一。
变质岩的种类很多,
根据温压条件的不同,
可分为许多变质相:
其中,
榴辉岩和蓝片岩属于高压变质相,
常常产生于地幔的高温高压环境里。
它们下方的葡萄石-绿纤石、绿片岩、角闪石和麻粒岩等
是中高压变质相,
一般产生于造山带等区域变质作用的条件下,
最下方的角岩和透长岩,
是低压变质相,
一般产生于接触变质作用的条件下,
叶理相对来说不明显,晶体排布不规则。
不同的变质岩,
通常会对应不同的母岩。
比如石英砂岩一般是由砂岩变质而来,
板岩一般是由页岩变质而来,
绿片岩一般是由玄武岩变质而来,
大理岩一般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
大理岩俗称大理石,
源于石灰岩,
包括绿色大理岩、橄榄大理岩、
灰色大理岩、蓝色大理岩等品种。
因其底色洁白,
花纹美观,
常被作为建筑、雕塑、镶嵌画得石材。
帕特农神庙、泰姬陵、林肯纪念堂等
不少著名建筑都是用大理岩建成的。
同一种母岩,
在不同的变质程度下,
会形成不同的变质岩,
比如页岩→板岩→片岩→片麻岩的连续变质过程;
页岩升温加压变质为板岩,
板岩升温加压变质为片岩,
片岩升温加压变质为片麻岩。
片麻岩如果继续受到高温高压的影响,
就有可能熔融,
形成岩浆。
而岩浆再度凝结之后,
就会形成新的火成岩。
这样,
就走过了从沉积岩(页岩)到变质岩(板岩、片岩、片麻岩)
再到火成岩的一个循环。
这也就是为什么三大类的岩石,
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不仅如此,
它们还可以自我转化。
任何岩石,
如果熔融之后再冷却结晶,
就会形成火成岩;
如果被风化侵蚀,
经过搬运、沉积,
最后发成成岩作用,
就会形成沉积岩;
如果经历高温高压,
在不熔融的情况下,
发生变质作用,
就会形成变质岩。
因为岩石的形成和转换是循环式的,这也是为什么岩石的种类成百上千,它们的特制和性质千奇百怪。
那么问题就来了,
蹦出孙悟空的那块岩石,
请问是哪种岩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