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自拍圣地(这些北京本地的致命诱惑)
北京房山自拍圣地(这些北京本地的致命诱惑) 图片来自:floriandelalee.com 我迄今单人去过其中几段,以下选取各具特色的五段,浮光掠影地让大家了解野长城的一些故事。 具体介绍前,先提示各位,户外活动有风险,为保护个人安全,不建议轻易尝试。
就像巴黎有枫丹白露森林,东京有箱根温泉,米兰有多洛米蒂山谷,身为地球上一等一的国际化大都市,北京当然有独一份的Outdoor生活方式目的地——
野长城。
远离喧嚣攀登野长城、置身燕山深谷、访古探幽成了既能健身强体、又有特立独行品位、还捎带轻度冒险刺激的理想选项。
自己入圈野长城始于五年前的一次登山,邂逅了一位野长城探险大神。在他指点下,我才晓得,万里长城在北京境内有629公里,被开发修复的例如慕田峪、八达岭等仅30公里,其余各处都是不同程度的「野长城」。
我迄今单人去过其中几段,以下选取各具特色的五段,浮光掠影地让大家了解野长城的一些故事。
具体介绍前,先提示各位,户外活动有风险,为保护个人安全,不建议轻易尝试。
图片来自:floriandelalee.com
雄奇箭扣
名声在外网红地,全程穿越不容易
箭扣已经是最出名的网红级野长城了。不仅国内爱好者青睐,更已蜚声海外。
在油管、B站搜索「野长城」十有八九都是关于箭扣的视频。鹰飞倒仰、北京结、九眼楼…这些箭扣景致在当地村民和驴友口口相传中成为定称,甚至被纳入官方名称。然而在正式的长城普查中,箭扣的各个敌楼都被冠以专门编号,例如:XXX台。
公正地讲,箭扣确实雄奇。
燕山的山脊线在这一段仿佛格外亢奋,上下极致翻飞起伏,仿佛孤悬崖壁上的高度落差极大的过山车。加之许多地段根本无路可走,需要手脚并用攀爬,体力不支、勇气不足者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惨剧。
迄今单人上过三次箭扣。有一个现象让我惊讶:攀登箭扣者,上至八十岁老翁,下至六七岁学童,并非最初想象中的中青年爱好者才涉足之地。
箭扣之所以蜚声内外、被更多地纳入「野长城」叙事背景里,其实有几个有利条件:
头一条就是去箭扣交通便利。无论是南线慕田峪入口,还是北线西栅子入口,车辆都可以直达山脚。
其次,还是鲁迅那句老话「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荒山野岭之上的野长城,没有修葺完善的路径可循。只不过来箭扣的人实在太多,各条上山小路都被蹚得格外明晰,只要顺着道走就能到地方。
最后,箭扣上头人多。哪怕淡季,稍走一段能遇见三五成群的驴友,不至于人迹罕至让人心慌。
个人常走「将军守关」往东那段,走到头就是收费的慕田峪了,也可以走西段时绕开最惊险的几个景点。
不过,这段时间箭扣(东段)已被纳入修缮计划,希望各位还是别去了。
惊险鹿皮关
四百年来谁著史?
知道鹿皮关的人很少,是个极为小众的野长城,然而却有着独一无二的景色和来历。
经大神指点才知道此地。鹿皮关也是民间叫法,据考是400年前万历年间修建。而且是在更早的南北朝北齐长城基础上改建的。仅从历史角度看,鹿皮关的趣味胜过箭扣不少。
地理上,位于白河峡谷汇入密云水库的黑龙潭区域,原先拦河而立的城堡已变成了大关桥。河谷两岸数百米高的山脊上分布着城墙与敌楼。因此,爬上鹿皮关长城后开头的一段路程,左手边就是百丈深渊,底下便是滔滔白河与壮阔的河谷。
在这个海拔往东望去,密云水库看上去颇有「北方千岛湖」的错觉。冬季降雪结冰后,伫立城墙之上,白河河谷那种肃杀萧瑟苦寒的感觉,分分钟让你不自觉脱口而出「铁马冰河入梦来」。
穿越鹿皮关有多条上山小路,若无向导协助很难找到。这也是鹿皮关的难度与危险之一。若贸然进入密林深处登山寻找长城遗迹,很容易迷路。
此外,由于并不知名,在大多数情况下沿途很难邂逅其他驴友。整个穿越行程的孤独感较强。
鹿皮关大多数城墙修建于北齐长城遗址之上,仗着地势险要,没有八达岭那种特别规整完善的包砖城墙。这种碎石垒成的简陋工事叫干插边,方便边军将士在山脊上行走的作用大于防御实效。
不过,经过四百年风吹雨打,城墙破碎不堪且有多处严重垮塌。行走全程基本都在碎石与各种灌木杂草中穿梭,行进速度缓慢且容易崴脚摔跤。虽然山脊线起伏不如箭扣那么大,但不停变化的海拔与行进路线对体力消耗挑战颇大。
鹿皮关有若干形制完整、颇有特色的敌楼值得细细探索。映衬白河峡谷与两侧起伏的山峦,非常壮观。
神秘天华洞
曲径通幽洞,香道亘古堡
与鹿皮关类似,因为地方不好找,天华洞长城的野味更浓。在爬长城前,需要先穿过一个颇有神秘感的天华洞。
据说明朝时有出家人在该洞修炼。迄今我们依然可以在洞内石壁上看到一些明清时的墨迹与刻字。天华洞还与北京的一条古道相连,若做好功课且搜索得当,沿途会有更强的盎然古意。
离开天华洞登上长城后,随着攀爬海拔不断升高。由于此地深入燕山腹地,四周富有层次的山梁在眼前渐次展开。什么叫层峦叠嶂?到天华洞长城上走一遭就明白了。
这段野长城行走难度与箭扣和鹿皮关相比都低得多。因为天华洞长城是完整的包砖结构。城墙规整、地面平缓,加上山脊线起伏不大,穿越速度也较快。此外,该段长城有一道大榛峪关口,可以令你直观体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意味着什么。
南口战场传奇
可能捡到头盔与头骨的惊悚体验
明朝灭亡后,长城的防御作用逐渐消弭。然而到了抗战时期,长城沿线又多次爆发过激战。1937年夏天,现门头沟区的卢沟桥发生事变后,第一场主要战役——
南口战役就发生在现昌平区的南口长城。
南口长城相对而言保存较完整,这也是当年依然可以发挥抗战作用的原因之一。因此攀爬难度不算大。但是个别曾经爆发过高烈度激战的敌楼区域,时至今日依然非常「易守难攻」,敌楼墙面还残留着当年的弹孔。
平心而论,南口一带的山峦坡度较缓,穿越行进速度较快,山巅徒步方面的味道会更明显。
历史战役战场当然有可能撞见各类遗物。曾经在南口长城一处敌楼下方乱石堆下找到过明朝的石制地雷遗迹,在另一处岩石旁捡到一枚疑似三八大盖的子弹壳。有位大神前几年还遇过中国军人与日本军人的头骨、头盔、扣子、硬币等遗物。
俊逸金山岭
教科书级的野长城
野长城不是多数人能轻易尝试的,稍微兼顾交通便利性、野长城野趣、盎然古意、攀爬便利性的金山岭长城勉强算一个。
过去新闻联播片头里在朝阳下蜿蜒雄伟的长城镜头,就取景自金山岭。
也许是戚继光及其亲信督造的长城,建筑质量格外过硬。虽然也有破损,但是大体上保留了四百年前的原始风貌。在金山岭的穿越更像是在一个有年头的安全通道内徒步游览燕山。
此地的敌楼形制是万里长城集大成者。敌楼依照防守范围、海拔和山头面积,具有不同尺寸、形状、造型。
更重要的是,也许出自当年心思细腻的浙江工匠之手,这里的敌楼甚至还有造型各异的精致雕花与窗棂。总之,每座金山岭敌楼都具有较其他野长城更高的拍摄价值与探索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岭有些地方需要爬下城墙,再重走一段山路,然后再爬上城墙,增加了体力消耗与穿越难度。
说完推荐目的地,相信很多人一听爬野长城就充满疑惧、担忧、焦虑。有人体力不支,连有缆车的八达岭、慕田峪都懒得爬。有人虽然乐意爬山,却不敢登上人迹罕至、容易迷路的野山。还有人害怕野长城不够结实,容易发生意外…
据个人经验,野长城实际可能的风险集中如下:
体力不支
「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来」的尴尬不在少数。这部分精疲力竭者最终只能厚着脸皮报警求助救援队伍。原因无他,对自己体能输出的过高估计和对野长城体能消耗的过低预判。
迷路
北京段长城所处的燕山山脉密林丛生、沟壑万千,甚至还有著名的喇叭沟门原始森林。说实话,如果缺乏必要的野外经验与完善的攻略准备,爬野长城导致迷路几乎是这档子事的「保留节目」。
遇到这种情况,确定自己无法天黑前找到正确路线下山的话,踏踏实实在原地别动,切勿因为惊慌失措往密密匝匝的林子里扎,那样最危险。
野兽蛇虫
很多人意识不到,近年我国各地生态复原喜人,各类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不断增长。燕山也不例外。我曾在爬野长城时亲眼见过野猪、野猫,还与两条盘在一起的长蛇短暂周旋过。除此之外,燕山密林里的大黄蜂、蜱虫等虫害也有必要警惕,一旦被这些东西缠身,轻则受伤、重则丢命。
攀爬危险
这个危险不用展开。箭扣的鹰飞倒仰就是典型例子。在上面时,最好不要出现手滑脚滑的情形。一般情况下,坡度太陡太危险的地方我就绕过去。连绕都绕不过去就原路返回,放弃这次穿越。
人身伤害
北京周边的燕山、太行山深处,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被劫财等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并不少。最著名就有十二年前的北京五中地理老师失踪案。不是吓唬你,有些山洞里堆满了不明年代的森森白骨。
我们一般不和看着不是善茬的陌生人太多接触。如果对方搭话询问几个人(野山歹徒常用伎俩),也选择假意说还有几个驴友在附近汇合,之后应尽快拉开与对方距离并尝试甩掉。
行程拖沓至夜间
迄今为止,多数涉及野长城的人身危险主要发生在夜间。简单讲:黑暗状态下的森林不属于正常人类。
除了风险防范,一般我会做如下规划并携带必要装备,复杂必要的准备也是不建议多数人尝试的原因:
路线规划
无论爬哪一段,即便是箭扣这样耳熟能详、攻略无数的野长城,我一般也提前把路线牢记于心。可以多看几篇靠谱详尽的攻略,参考卫星地图和其他方式,最好能做到真实上路时,能感慨「嘿,这个地标我做功课时见过。」倘若如此,保险系数自然要比蒙头乱穿强得多。
此外,传统的指南针有必要带一个,还得会看。因为许多野长城手机信号微乎其微,GPS真不一定管用。
水!水!水!
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到野长城那样完全隔绝于人烟之外的去处,我一般带齐干粮和水。尤其是水格外重要。曾经在箭扣因为缺水冲动之下差点喝尿。
照明、拍摄与电池
如果不是摄影摄像发烧友,那么普通手机配轻巧的自拍杆对我足矣。无论单人还是小团体,活动时边拍摄边口头介绍,可以很好地缓解孤独感与不安感。
当然,靠谱管用的照明设备与备用电池是一定少不了的。
防身工具
例如登山时的专业登山杖、甚至山里折的木棍既能节约体能、保护膝盖,又可以打草惊蛇吓跑大多数动物,遇到歹人时,好歹不是手无寸铁。
面对这些连绵在荒野深山的人类文明遗迹,有人唏嘘仰望,有人浅尝辄止,它就像温莎堡之于英国,罗马留下的塞哥维亚输水道之于西班牙,伊斯坦布尔金角湾的铁链之于土耳其,是历史记忆。
有句话叫「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矗立至今,长城不哼不哈,一砖一瓦都是民力所为。爬野长城就是走在历史上,攀附在先人的智慧与力量之上。
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体悟这片土地上朴拙的残缺美与无须启迪的浩然正气。
注:为保护个人安全,同时为避免耗费公共资源,不建议非专业人员轻易尝试攀爬野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