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人生分三层境界(冯仑在书中观世界)
冯仑人生分三层境界(冯仑在书中观世界)问:有一位读者,是风马牛的忠实粉丝,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留言。他问您都怎么挑书?最近在读什么书?再一个,我是纯文科生,知识积累以后,很多知识有连通性,所以我也不需要从头看。我就抓一两个点,可能就连起来了,比如看一大篇很枯燥的政府文件,我看很快就能抓住它跟以前不同的提法,我记住就完了。有很多法律这些东西,你们看了一般记不住,我读这个专业,我能够跳出来,它一旦有不同,我就记住了。所以我现在看书,不按传统的从头到尾看,我是挑着看。另外,联想式的记忆比较强了以后,就看得快。我看书一般挑着看,我现在不太能忍受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比如最近看易中天关于「禅」的书,我就挑着章节看。《禅的故事》为什么挑着看,我觉得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我当下的阅读。因为写书的人,他是假定读者在某方面没有知识,为了让你懂,可能很多方面都有过渡。但是我也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学,很多知识我其实都知道,我就看我认为最干货的那部分就好了。
封面题图 | 《一页台北》
上周,在回答提问时,冯叔建议,少看手机多读书。于是风马牛的小伙伴们向冯叔提了一些关于「读书」的问题,冯叔也作了回答。
问:您看书有什么方法和技巧?
冯叔:如果是很厚的书,从后往前看。看看别人的评论。一般的书,最后讲结果,书的中间部分是论证。论证过程我不太看,我看头和尾。有时候看一些好的书评。
我看书一般挑着看,我现在不太能忍受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比如最近看易中天关于「禅」的书,我就挑着章节看。
《禅的故事》
为什么挑着看,我觉得这种方法比较适合我当下的阅读。因为写书的人,他是假定读者在某方面没有知识,为了让你懂,可能很多方面都有过渡。但是我也读了很多书,上了很多学,很多知识我其实都知道,我就看我认为最干货的那部分就好了。论证的过程,还有一些铺垫,我就不怎么看。这样的话节省时间。
再一个,我是纯文科生,知识积累以后,很多知识有连通性,所以我也不需要从头看。我就抓一两个点,可能就连起来了,比如看一大篇很枯燥的政府文件,我看很快就能抓住它跟以前不同的提法,我记住就完了。有很多法律这些东西,你们看了一般记不住,我读这个专业,我能够跳出来,它一旦有不同,我就记住了。所以我现在看书,不按传统的从头到尾看,我是挑着看。另外,联想式的记忆比较强了以后,就看得快。
问:有一位读者,是风马牛的忠实粉丝,几乎每一篇文章都会留言。他问您都怎么挑书?最近在读什么书?
冯叔:我挑书、看书,其实有两个维度。第一是满足好奇心;第二,是跟当下的一些事,公司的事、社会的事有关的,以及我在琢磨的事,我就看。
满足好奇心的,比如说有一本书讲刽子手的,专门在断头台上,使闸刀。我就好奇这人啥心情,看这本书就是满足好奇心的。
《忠实的刽子手》
和我正在关注的事情有关的,比如我们正在做一个产品,叫「不是居」,是一个关于心灵安养、度假的产品。主题是「禅 时间」、「禅 光」、「禅 雪」、「禅 雨」这样的一个系列产品。最近我对「禅」就有兴趣看一下,所以看易中天关于「禅」的书。
另外,最近很多民营企业有一个关于「政商关系」的烦恼,我就在看亚洲的这些经济奇迹背后的这些家族发家成长的故事。我觉得看亚洲这些财团的「政商关系」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对思考和琢磨中国经济成长当中政商关系的发展变化,以及怎么找好自己的位置很有帮助。我也会看这样的书。
《亚洲教父》
问:那您最近在读什么书?也给大家推荐几本。
冯叔:最近主要在看一些满足好奇心的书。
《失踪的总统》
《失踪的总统》。克林顿写的。一个卸任总统写政治悬疑小说,本身就是一个很有意思事。
《谁在收藏中国》
《谁在收藏中国》。我周围的人,以及我自己,偶尔有些小收藏。这本书的角度非常有意思。收藏本身是把历史浓缩在一个局部,然后让你来看,以小见大。这本书就讲中国这几百年来的收藏品,都哪些被收藏了,也就是说外部世界看中国,什么是最有价值的。其实从收藏这个角度来了解中国。
《小岛经济学》
《小岛经济学》实际上是有一个写法上的创新。我有时候也会去关注一些表达形式,这个书把经济学表达得很好玩很有趣,所以我看看作者是怎么表达的。
《德国人的战争》
还有一本书叫《德国人的战争》,实际上是讲纳粹统治下的全民意志。这也是一个特别奇葩的现象。希特勒统治下,人们有一种发疯的状态,很兴奋。那个时候,他们残害了 600 万犹太人,但施暴者都很年轻,成长经历似乎很纯洁。这些「纯洁」的年轻人到了集中营以后,非常残暴地杀害犹太人。他们并不感觉自己有过错,形成了这种所谓的「全民一致」,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特殊现象。我也比较好奇。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