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一绝(千人铸造石城从此多娇)
旧城一绝(千人铸造石城从此多娇)“回家乡,再创业”成为在外石城籍企业家和务工人员发展新方向。仅2020年,就有300多名本土人才回乡创业。石城县把引导“乡土人才回流”作为遴选培育对象的主要方式,启动“赣商回归”工程,建立3000人的外出创业人才库,在发达城市和本地乡镇双向成立商会,推行人才新政、人才工程,实施1000套人才安居工程,建立人才跟踪服务机制,推动人才回归。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石城创新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000多名,带动6000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选人,本土人才回流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选准对象是关键。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赣江源头,客家摇篮,罗霄山深处,石城县。
千百年来物华天宝,却久困于穷。
一场“千人铸造”行动,让这片红色土地人杰地灵,引得万众侧目。
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石城创新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000多名,带动6000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2019年实现脱贫摘帽,并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选人,本土人才回流
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选准对象是关键。
石城县把引导“乡土人才回流”作为遴选培育对象的主要方式,启动“赣商回归”工程,建立3000人的外出创业人才库,在发达城市和本地乡镇双向成立商会,推行人才新政、人才工程,实施1000套人才安居工程,建立人才跟踪服务机制,推动人才回归。
“回家乡,再创业”成为在外石城籍企业家和务工人员发展新方向。仅2020年,就有300多名本土人才回乡创业。
在广东从事服装外贸生意的赖宝林心动了,不顾家人反对,返回家乡成立宝园种养专业合作社。
在外事业顺风顺水的陈从平回来了,创办鸿顺手套厂,入驻高田精准扶贫车间。
在外事业有成的曾德强回来了,还把新百伦领跑集团总部迁回石城。
曾德强说:“我们集团拥有6000多家全国连锁专卖店,吸纳4000多名本地劳动力就业,其中460多户贫困户,平均月工资3000元以上。”
像曾德强这样,带着情怀、带着事业回乡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全县已有1000多人。他们“一人带一片、一业带全面”,实现创业梦想,创造人生价值,成为脱贫攻坚的“特战队”、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育人,创业导师引领
创业致富带头人能力提升,离不开创业导师的指导引领。
石城县实行县外借力与县内选聘并进,聘请58名创业成功人士和专业人才,建立创业导师队伍,免费提供创业指导,建立导师奖励机制,激发导师帮带热情。整合全县培训资源,按照一乡一基地的要求,在全县乡镇全部建立创业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把学员拉到基地看别人怎么做、学别人怎么干。
黄小勇是一名80后法学毕业生,2017年返乡创业,建立麒麟山现代农业观光园,进一步又组建珠坑乡扶贫产业联盟,互享资源、互解难题、互助互进,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产业帮带260多人,其中贫困户100多人。
黄小勇说:“我们这个园区有6000多亩,辐射周边4个村,链接8名致富带头人种脐橙、种葡萄、养鸡、开农家乐,我们一起创业,现在他们全部创业有成,也帮带了不少贫困户实现脱贫。”
谢火生是木兰乡山地鸡养殖合作社创办人,指导10名致富带头人成功创业,帮带256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其中贫困户温昌善在他的带领下,改进技术、扩大规模,不仅走出多次失败的阴霾,顺利脱贫,还成长为创业致富带头人。
温昌善说:“原来,我是一个人单干,失败了好多次。后来,谢火生指导我改进技术,现在,每年养鸡收入20来万元吧,还帮带46户群众一起养,其中贫困户有38户。”
雁飞千里靠头雁。导师引领下的石城,创业蔚然成风,带贫成效显著。
带人,六种模式创新
带头人培养出来,关键要发挥带贫作用。
石城是“中国白莲之乡”,活跃着一批种莲大户。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上海新力公益基金会的支持下,大由乡高子勤、陈增牵头成立中力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动184户、647名贫困群众实现增收脱贫。
水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式才说:“现在我们种菜,有人帮忙种,有人帮忙卖,年底还分红,党的扶贫政策真是好。”
白莲扶贫是致富带头人有效帮带贫困户的缩影。石城县不断创新帮带模式,建立烟莲菜、旅游、光伏、电商和就业车间等产业扶贫群,探索出“专业合作社 贫困户”“旅游景区 贫困户”“扶贫车间 贫困户”“集体经济产业基地 贫困户”“电商企业 贫困户”“乡村经纪人 贫困户”等六种帮带模式。其中,白莲合作社70多个,7790户种莲贫困户全部入社,户均增收8000多元。
六大模式将创业致富带头人和贫困户牢牢绑在产业链上,帮带作用持续显现。
用人,稳固脱贫根基
脱贫要长效,关键要有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石城县坚持把创业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基层组织领头人,把基层组织领头人培育成创业致富带头人,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稳定脱贫的基础。
小松镇丹溪村的李晓华,大学毕业后在外自主创业,事业做得挺顺利。2016年,他响应家乡号召返乡创业,建起了百香果园,帮带25户贫困户增收脱贫,并且入党,当选为村干部。丹溪这个多年的贫困村,在他和村里一班人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
像李晓华这样的带头人,石城县还有很多,全县1043名创业致富带头人中,发展成党员334人、培训成村组干部315人,他们为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中坚力量。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如何让扶贫产业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可持续?实践证明,选准用好致富带头人是有效抓手。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石城县正实施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提升工程,致力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昂首前行。(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鄂平 梁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