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胃功能三项结果解读(最全胃功能五项详解)

胃功能三项结果解读(最全胃功能五项详解)胃功能检查一般包括:胃功能检查项目详解早期胃癌筛查是实现胃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胃镜是胃部疾病检查的金标准,最好的办法是像日本一样进行全民胃镜普查,但胃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大众接受程度低,在常规体检中难以普及。近几年国外都推荐“胃功能检查”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对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再行胃镜检查,以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我国卫健委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和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都将血清胃蛋白酶原等检测项目(即:胃功能检查)确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胃功能检查就是所谓的抽血查胃癌,真的可以吗?如何解读胃功能检查?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胃功能三项结果解读(最全胃功能五项详解)(1)

抽2ml血就能查胃癌,这是真的吗?

胃功能五项作为胃癌筛查项目,已被多部共识意见推荐。通过抽血将胃癌高危人群筛检出来,再进一步做胃镜检查,可使早期胃癌检出率提高50倍。胃功能检查就是所谓的抽血查胃癌,到底怎么一回事?

我国是胃癌大国,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高居第三位,早期胃癌几乎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近90%的胃癌病人到中晚期症状明显时才会就医,此时5年生存率不足20%,而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0%~95%。我国胃癌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与发现时机太晚有直接关系,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早期胃癌筛查是实现胃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胃镜是胃部疾病检查的金标准,最好的办法是像日本一样进行全民胃镜普查,但胃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大众接受程度低,在常规体检中难以普及。

近几年国外都推荐“胃功能检查”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对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再行胃镜检查,以明显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我国卫健委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和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都将血清胃蛋白酶原等检测项目(即:胃功能检查)确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

胃功能检查就是所谓的抽血查胃癌,真的可以吗?如何解读胃功能检查?

胃功能检查项目详解

胃功能检查一般包括:

  • 胃泌素-17(G-17)

  • 胃蛋白酶原I (PGI)

  • 胃蛋白酶原II (PGII)

  • 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R)

  •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Hp)

各家医院略有不同,有些不包括G-17或Hp。

注意:胃功能检查受一些因素影响,如餐后可以升高,与服胃药有关等等。

因此要求:血清样本采集前2周患者停服抑酸药,前1天停服胃黏膜保护剂,采集前10小时保持空腹,禁烟酒。要求患者晨起空腹采集静脉血。

1 胃泌素-17

G-17是由胃窦G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酰胺化胃泌素,主要生理功能为刺激胃酸分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它在人体中的含量占胃泌素总量的90%以上。

而胃酸是由胃底、胃体的壁细胞分泌的,当胃底、胃体黏膜慢性炎症时胃酸分泌就会增加。另外,当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情绪不佳、大量吸烟等情况下,机体不能很好地管辖胃酸分泌的神经,也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多。

胃酸增高可负反馈地抑制胃窦G细胞分泌G-17,血G-17就会轻度下降。

但是当胃窦黏膜萎缩时,胃窦G细胞数量减少,G-17分泌就会明显减少。G-17与胃窦萎缩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胃窦萎缩越严重,G-17就越低。

当胃窦黏膜异常增殖、癌变时,胃窦G细胞数量异常增多,血G-17就会明显增加。

但是当胃体胃底黏膜明显萎缩时,胃酸分泌就会减少,可负反馈刺激胃窦G细胞分泌G-17,血G-17可以轻度增高。

还要注意药物影响,质子泵抑制剂可明显抑制胃酸分泌,胃酸低下可负反馈的刺激胃窦G细胞,G-17也可明显增高。检查前必须停服抑酸药2周。

因此,G-17是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敏感指标之一,可以提示胃窦黏膜萎缩状况或是否存在异常增殖。血清G-17低下通常提示胃窦黏膜萎缩(若G-17轻度低下有可能是胃底胃体的炎症所致);血清G-17增高常提示存在胃癌发生风险,在临床诊断中具有一定作用。

G-17正常值是1~15 pmol/L

G-17↑↑,提示胃癌,但要排除近2周质子泵抑制剂的使用;

G-17↓↓,提示胃窦黏膜萎缩。

2 胃蛋白酶原

PG分为:PGⅠ、PGⅡ。

  • 胃蛋白酶原l(PGⅠ)


主要由胃底腺主细胞和颈黏液细胞分泌,是检测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的指针,胃酸分泌增多PGI升高,胃酸分泌减少或胃黏膜腺体萎缩时PGI降低。

正常参考值:67~200 ng/ml。

PGI <70 ng/ml,提示胃体、胃底黏膜萎缩或受损,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体黏膜萎缩)等疾病有关。动态观察PGI的变化,如治疗后PGI不能恢复正常,提示胃萎缩有癌变可能。

PGI >200 ng/ml,可能与饮食、药物刺激或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有关。

  • 胃蛋白酶原Ⅱ(PGⅡ)

除了胃底腺分泌外,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也能分泌。相对于胃窦黏膜,PGII与胃底黏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

正常参考值:0~15 ng/ml。

PGII↑,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部疾病有关。

  • PGR(PGI/II比值)

正常参考值:>7.5,PGR进行性降低与胃黏膜萎缩进展相关,较单项PGI或PGII意义更大。

PGR↓,可能与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窦部疾病有关。

3 胃功能联合检查意义更大

胃功能几项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检测意义,有助于对胃病变严重性判断。

  • 30< PGI <70ng/ml,且PGR >7.5,可能原因: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过少。

  • 30< PGI <70ng/ml,且PGR <7.5,可能原因:轻或中度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

  • PGI <30ng/ml,且3 <PGR <7.5可能原因: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

  • PGI <30ng/ml,且PGR <3,可能原因:重度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更有研究显示胃功能联合检查,有助于判断胃萎缩的范围。

  • 胃体萎缩者,PGⅠ或PGR降低;

  • 胃窦萎缩者,G-17水降低;

  • 全胃萎缩者,G-17、PGI或PGR均降低。

PGI、PGR和G-17结果越低胃黏膜的萎缩病变越重。而胃黏膜萎缩是胃癌的癌前疾病,需要进行胃镜检查,尽早胃镜检查能够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

有研究认为,将"PGⅠ≤70 μg/L且PGR≤3"(不同检测产品的参考值范围不同)作为针对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界限值,具有较好的筛查效果。

最近国内大型研究显示:血清G-17联合PG检测可以提高胃癌诊断价值,胃癌患者的血清G-17、PGⅡ水平较高,而PGR较低,且G-17高值的胃癌风险最大;诊断效果最佳的是G-17联合PGR,当 G-17>15 pmol/L且PGR<7时,对胃癌诊断的准确度可以达到70%以上。

目前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已将此项目立为胃癌筛查项目,我国已启动试用于早期胃癌诊断。

4 幽门螺旋杆菌抗体

Hp是世界上常见的感染性病原,许多研究表明,Hp有严重的致病性,与消化性溃疡、胃炎、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已公认Hp是胃癌头号致癌因子,目前认为Hp感染是肠型胃癌(占胃癌绝大多数)发生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胃癌的发生是Hp感染、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次于Hp感染。

根除Hp能降低胃癌的发生,但胃癌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可逆转点,即在已有癌前病变(萎缩/肠化生)的患者中,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效果逐渐降低。因此建议在不可逆转点之前筛查并根除Hp。因此,Hp检测作为胃功能检查的一项对胃癌筛查有着重要意义。抽血检查Hp抗体,可以确定有无Hp感染,但要注意已根除Hp者该抗体仍然阳性。

胃功能检查是通过抽血化验,简便易行,适合大规模筛查,就是将正常人中的疑似胃癌高危人群筛查出来,再去做胃镜检查,可使早期胃癌检出率提高50倍,这有助于提高我国胃癌的早期诊断率,降低胃癌死亡率。

如果你是胃癌高危人群,最好直接进行胃镜检查,若惧怕胃镜,可做无痛胃镜检查,如果你仍然害怕,那就先抽血做一次胃功能检查吧,评估一下胃癌风险有多高,若是胃癌高危、中危者,那就必须立即胃镜检查!

本文首发: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本文作者:王伯军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征 稿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wenjiaxin@yxj.org.cn

请注明:【投稿】医院 科室 姓名

来稿以word文档形式,其他不予考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