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联华超市开业了吗(上海联华再布郑州)
上海联华超市开业了吗(上海联华再布郑州)这意味着,这一国有老牌商业正逐渐从店面数量高覆盖率的长三角向内陆省份深入:“立足长三角,发展全中国,通过高效整合供应链,提供全品类优质商品,成为具有当地精神的全渠道生活零售商。”3月31日,上海联华超市发布2019年财报,财报中提到计划在2020年实现社区生鲜超市轻资产精细化复制,推进全品类门店数字化建设。不同于传统便利店,联华小店以店长为中心,店长是老板、老板是店长。同时,它又不同于电商类小店,他们要打造出一种开放型的新型供应链。与此同时,在河南区域,悦来悦喜加速拓店;7-11正在加紧步伐在郑建设区域总部基地;中大门的社区便利店正在加紧复制;便利店新势力便利蜂也在春节后敲定东区选址。但疯狂扩张的苏宁小店在全国走起了闭店步伐,“每一天”超市在郑州也在逐渐闭店。疫情中,线下实体的力量,社区的力量,被更深刻地认识到。新一轮的博弈,考验背后企业的实力、团队运营经验和模式创新程度。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杨桂芳/文 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图
一线商业品牌正加速向二三线城市下沉。
河南商报记者获悉,上海联华的小店业态已经低调进入郑州,在努力打通社区服务。这是上海联华多年布局“世纪联华”卖场后的最新动作。
在此之前,上海联华只开超市,而随后的五年,他们准备在河南开出1000家小店。
不同于传统便利店,联华小店以店长为中心,店长是老板、老板是店长。同时,它又不同于电商类小店,他们要打造出一种开放型的新型供应链。
与此同时,在河南区域,悦来悦喜加速拓店;7-11正在加紧步伐在郑建设区域总部基地;中大门的社区便利店正在加紧复制;便利店新势力便利蜂也在春节后敲定东区选址。但疯狂扩张的苏宁小店在全国走起了闭店步伐,“每一天”超市在郑州也在逐渐闭店。
疫情中,线下实体的力量,社区的力量,被更深刻地认识到。新一轮的博弈,考验背后企业的实力、团队运营经验和模式创新程度。
入郑18年,上海联华打破只在河南做大卖场模式
3月31日,上海联华超市发布2019年财报,财报中提到计划在2020年实现社区生鲜超市轻资产精细化复制,推进全品类门店数字化建设。
这意味着,这一国有老牌商业正逐渐从店面数量高覆盖率的长三角向内陆省份深入:“立足长三角,发展全中国,通过高效整合供应链,提供全品类优质商品,成为具有当地精神的全渠道生活零售商。”
在郑州开启便利店模式,这也是上海联华在郑州18年后的“新动作”。说它新,是因为其在河南区域这些年来只做了一件事:开超市(大卖场),也就是郑州市民口中常说的“世纪联华”。当然,它在全国也是一样,29年历史中只开超市。
和一些商业企业在经历过商业阶段后多元化布局不同,河南世纪联华相对单纯很多,也专注很多,并未将精力分散到其它行业。截至目前,世纪联华在河南布局了8家超市,发展尤其稳健。
据河南世纪联华总经理崔涛介绍,实际上,世纪联华在江浙地区很普及,尤其在上海有着很高的占有率。
据悉,截至目前,联华超市标超(包括 联华小店)店面在全国已经超过3000家。根据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联华超市包含小店在内的标超业务在2019年营收约89.59亿元,占比达34.6%,同比上升约4.5%。值得一提的是,联华标超过去一年同店销售同比增长约1.8%。
“联华超市有大卖场、标准超市(超级市场)、便利店三种业态,现在还推出了市集、以及精品超市。”崔涛说,作为有着29年历史的国内第一家超市,联华超市是唯一只做超市的企业。
此次引入小店模式,上海联华有何考量?
崔涛提到,从大的背景来说,河南作为农作物及农副产品产出大省,产品大多是通过批发市场往外运输,这就导致河南的个体经济发达。尤其是几年前,河南社区店大多是个体形式,停留在夫妻店模式,近几年随着河南人均经济水平提升,外来产品增多,河南的超市业态日渐多元化,一线超市品牌和便利店争相涌入,联华超市也是在此基础上考虑将便利店业态引入到河南。
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进入的联华小店并非隶属于大卖场,而是另成立的分公司,同隶属上海联华超市。目前,该板块在河南已经招募了一支来自一线品牌和本土商业的精英团队。
【个体便利店效率困境凸显,上海联华低调杀入】
实际上,河南便利店业务蓬勃发展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2017年,郑州便利店发展指数同比提升9位;2018年提升了7位,居全国第九。丹尼斯更是实现“大跃进”,挺进全国20多位。
在此背景下,悦来悦喜在河南开出了280多家店面,仅在春节后就新开了20多家店面,并计划今年年底在河南开出500家店面。
后进者便利蜂已经在春节后锁定了东区位置。7-11正在加速推进店面。本土跨境电商中大门计划在一年内推出500家社区店。
可谓赛道蜂拥,打破了河南便利店业态原本由本土商业、个体户把持的局面。
上海联华此时携小店板块入豫,竞争优势如何?
据崔涛介绍,对于新开业务,团队在2年前就已经开始调研,于今年1月开始涉水。此次入郑,除了和其它品牌考虑的河南人口基数大、对便利店需求旺盛这些主要因素外,还考虑一个不同的因素:河南个体经济发达。
“杂货店、路边餐饮店、夫妻老婆店等这种小店在河南还是很多的,比上海多太多了。”崔涛说,现在的郑州有点像10年前上海个体经济蓬勃的时候,而现在的上海沿街店面多为连锁店面,这是因为大型企业争相入驻,当地的商铺大多被承接经营,个体门店品牌减少。
但个体经济蓬勃也会带来一些很容易忽略的弊端,如人力、物力的浪费。崔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小型的夫妻店需要固定的人员、车辆拉货,一千家这样的店面重复同样的事情,无疑会导致人员损耗和效率低下。
“河南有许多这样的小店,一个月挣了万把块钱,但其实效率是比较低下的。”崔涛说,完全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提升夫妻店经营者的幸福感和个人获得感。
【“收编”河南本土小店,联华小店核心靠“供应链”】
据悉,联华超市在河南区域计划推出像“云供应链”一样的平台,解决个体便利店发展难题,推动个体便利店晋级。
据崔涛描述,不同于河南本土企业所说的供应链,联华小店将在河南打造出一个开放型“供应链”。在这个供应链里,经过审核通过的供应商、生产商、甚至商户都可以呈现自己的产品及价格、并向终端门店送货,终端门店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选货。
这种办法,将完全不同于传统供应链从生产、采购、运输、仓库、分拣、再到门店分发的模式,反而通过B2B两个端口的开放,让供应方更节约运费、时间以及中间成本,让门店方会更有价格选择权。
为了保证供应商进入的公平性,平台首进名单里,排除了世纪联华现有的供应商,以希望引入更具有竞争力的供应商。
崔涛介绍说,门店端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也会倒逼供应链不断去拓展更具有竞争力、符合市场需求的供应商。
显然,这种模式与传统供应链有着天壤之别,它有着互联网B2B基因,又有着自身稳定的供货保障。
为何是这样一种不同的“链”?崔涛认为,目前河南本土企业尚没有一个达到“链”的状态,充其量就是一个“仓库”。但即使联华小店采用传统供应链,当随着业务覆盖区域越来越多,重资产模式会越来越明显,显然有违降本增效的初衷。
据悉,平台还会为小店提供更多的服务,包括实现实体小店的数字化,提升小店对“货”的敏感性、打通送货服务、引入像莲菜网这样的优质供应商家联盟等,倒逼供应端去适应市场端,以达到吸引更多小店愿意被“收编”的目的。
【计划五年推出1000家,已推小店业绩翻了3倍】
河南商报记者获悉,联华超市通过“收编”本土经营多年的九街生活超市,目前已经在金水区推出两家便利店。
甫一推出,一家店面销售额已翻了一倍,另外一家翻了三倍。
源于已开的两家开店面均在金水区的原因,联华小店今年仅计划在金水区发展50家店面,随后再进行辐射。
根据计划,在未来三年联华小店将在河南开出100家店面,五年实现1000家店面的目标。
除了小店业务,河南商报记者获悉,世纪联华超市也在升级原有店面,实现店面和品牌的升级更迭,比如更像mall。
同时,在今年6月即将上线“联华到家”小程序服务。
目前世纪联华已经和UU跑腿签署协议,首先完善本土送达业务。与丹尼斯小程序、app不同的是,“联华到家”将对周边商户开放进驻入口,形成不止有世纪联华超市、便利店进驻的企业“独享版”小程序,反而是更像一个基于实体推出的“送货到家”平台。
【商业下沉市场混战,小店盈利痛点如何解决】
虽然小店受宠,但夫妻店们对品牌的“忠诚度”远远不像巨头们想象的那么高。
阿里、苏宁、京东等纷纷涉入便利店争夺下沉市场,但盈利问题是夫妻店们考虑是否改变门头的主要因素。同时,资本也在仔细考量。比如疯狂扩张的苏宁小店在全国走起了闭店步伐,最终,苏宁易购将其从上市公司剥离。与此同时,“每一天”超市在郑州也在逐渐闭店。
发展快速也许并不是好事,规模扩张反而会让店面盈利能力下降。对于没有经验的超市、便利店来说,一味的追求快速复制,很容易陷入困境。
如何在密集扎堆的社区门店中获客并进行转化,店主们最有发言权。
崔涛提到,不同于传统便利店,联华小店以店长为中心,店长是老板、老板是店长,达到责任心和灵活性双重实现的目的。同时联华小店又不同于电商类小店,因为其打造的新型供应链会不断地优化供应资源。比如小店“嫁接”了莲菜网这一蔬菜水果供应商,后期还会有更多优质供应商进入。
“将通过供应生鲜、休闲食品满足家庭一日三餐、甚至宵夜的供应。”崔涛说,甚至小店们通过供应链平台选购的生鲜都会是标品,同时小店店主们也可以自己选货。
对于小店模式在河南未来发展,上海联华务实风格再一次体现出来。崔涛举了一个列子:河南小店推进方案中精细到一个板凳的支出,一年、三年的具体收支计划。
在业内看来,联华在河南小店的推进或许有更深层的含义,比如通过庞大的实体店面数量,拥抱数字化变革。实际上,母公司百联集团早已和阿里达成战略合作,对3000多家门店进行新零售改造。
此次疫情让人们深刻认识了线下商业的力量,电商平台也围绕社区掀起了新一轮博弈。但实体下沉速度如何,以及是否能够平稳发展,则考验背后企业的实力、团队运营经验和模式创新程度。此次上海联华在河南18年后借小店加速下沉,可谓水到渠成。(首席编辑 华丽娟 编辑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