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衡量吃饭7分饱(七分饱和刚刚好)
怎么衡量吃饭7分饱(七分饱和刚刚好)我的另一位朋友,每顿正餐从来不超过一碗饭,多年来都雷打不动。无论饭菜多么好吃,无论你怎么劝她,当她吃够一碗后,就绝不再多吃一口。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没有为什么,就是刚好吃饱了,吃饱了就不想再吃了。再回到你对数量的直觉敏感上。七分饱是一个不好确定的量,但吃多少能饱,每个人心里大概都有一个谱。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这些量化数字形同虚设,我们看过之后会一头雾水——比如,建议你一餐饭摄入碳水化合物100克,你不是营养师,你对100克米饭没有概念。经过麻烦的换算,你才知道100克米饭约等于一小碗米饭,一大汤勺米饭大约20克,两小口馒头大约20克,200克的苹果就是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一调羹油大约有10克,一块巴掌大小的肉60克。对数量不敏感的人,经过以上换算得出的计量,才更易于接受。但这样的计量,对于我们非专业人士而言,我们并不喜欢这个换算过程。要用秤,要用公式换算,除了营养师,我们很难有这个耐心。
我有一位朋友,她对数量天生敏感。她看一眼饭碗的大小,就知道这碗里大致能装多少份量的米饭;买菜的时候用手比一比,就知道某种蔬菜大约的重量。
而不少人,却对数量缺乏直觉判断力。比如有人告诉你吃饭要吃七分饱,你却始终迷惑,到底多饱才算七分饱?遇到非要估算份量的时候,办法就是借助计量工具。
量具能够精确地测出一碗米饭有多少克,但七分饱是你的感觉,量具不能告诉你。你吃多少能达到七分饱,如果结合量具,就得用数学运算了。所以,吃饭要吃七分饱,是一个实现起来困难的伪提议,你并不容易判断出六分饱、八分饱和七分饱有多大差别。
而营养学给你的计量建议,真正用起来又相对死板。它会对一个人一天的饮食,或每餐的饮食给一个指标建议,针对不同的人群,规定出每天的营养素摄入值、碳水化合物的量、蛋白质的量、维生素的量、微量元素的量,用量化数字告诉你,这样吃更健康。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这些量化数字形同虚设,我们看过之后会一头雾水——比如,建议你一餐饭摄入碳水化合物100克,你不是营养师,你对100克米饭没有概念。
经过麻烦的换算,你才知道100克米饭约等于一小碗米饭,一大汤勺米饭大约20克,两小口馒头大约20克,200克的苹果就是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一调羹油大约有10克,一块巴掌大小的肉60克。
对数量不敏感的人,经过以上换算得出的计量,才更易于接受。但这样的计量,对于我们非专业人士而言,我们并不喜欢这个换算过程。要用秤,要用公式换算,除了营养师,我们很难有这个耐心。
再回到你对数量的直觉敏感上。七分饱是一个不好确定的量,但吃多少能饱,每个人心里大概都有一个谱。
我的另一位朋友,每顿正餐从来不超过一碗饭,多年来都雷打不动。无论饭菜多么好吃,无论你怎么劝她,当她吃够一碗后,就绝不再多吃一口。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没有为什么,就是刚好吃饱了,吃饱了就不想再吃了。
“刚好”是一个临界点,多吃一口就会太饱,少吃一口就还没饱。她把饮食习惯控制在“刚好”上,与其说是她的自控力,不如说是她的身体已适应了不贪吃。这个习惯带来的直接好处是,让她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瘦而美的身材。
所以,你该吃多少,自己难道不知道吗?就怕你为了贪吃,假装不知道。当你吃到感觉快饱的时候,就不要再放任自己贪婪的食欲,大约离七分饱也差不多了。
另外,在营养素的搭配上,如果你实在不喜欢营养学给你的一连串数值,也不用照本宣科。一个笨办法就是,在你目测一顿饭能饱的份量范围内,一日三餐均衡搭配12种不同颜色的食物,这样吃基本不会让你营养不良。
归根结底,计量食物是为了控制饮食,让自己在吃上适可而止,让饮食搭配更合理,目的是为了健康。该吃多少才算好?最了解自己的,其实还是自己。
文 | 奕心
停下来,落地生活。欢迎关注、转发、收藏「中观生活」~ 本文内容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