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侨心和侨智(用真切体悟让侨)
凝聚侨心和侨智(用真切体悟让侨)专业态度作为一名文博人,黄少彦能够深切理解开埠带来开放、开放带动发展、发展创造未来的深刻意义,希望能够带着的嘱托更好出发,一起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汕头的发展添砖加瓦,讲好“侨”故事,做好“侨”文章。黄少彦。扫码观看视频2020年10月12日凌晨3点,黄少彦戴着口罩和安全帽走进汕头开埠文化展馆。展馆里,设计师和工人在做最后的修缮。黄少彦背对展板,一边卡点走位,一边练习开场白,“让我们一起走进展览馆,感受汕头这座城市开放的历史。请参观展览第一部分……”2020年10月13日下午,来到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视察调研,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参观“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全面开放——汕头城市开放史展览”,黄少彦担任讲解员。
游客到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参观。
游客到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参观。
游客到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参观。
游客到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参观。
黄少彦。扫码观看视频
2020年10月12日凌晨3点,黄少彦戴着口罩和安全帽走进汕头开埠文化展馆。展馆里,设计师和工人在做最后的修缮。黄少彦背对展板,一边卡点走位,一边练习开场白,“让我们一起走进展览馆,感受汕头这座城市开放的历史。请参观展览第一部分……”
2020年10月13日下午,来到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视察调研,走进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参观“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全面开放——汕头城市开放史展览”,黄少彦担任讲解员。
作为一名文博人,黄少彦能够深切理解开埠带来开放、开放带动发展、发展创造未来的深刻意义,希望能够带着的嘱托更好出发,一起做好自己的工作,为汕头的发展添砖加瓦,讲好“侨”故事,做好“侨”文章。
专业态度
讲好“侨”故事,做好“侨”文章
开埠文化陈列馆有三层楼,第一层陈列的是汕头开埠之后的历史,第二层陈列的是辛亥革命以来汕头城市发展情况,第三层陈列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汕头的经济发展成就。三层楼的讲解时间总共是30分钟,黄少彦这部分就占了20分钟。
回顾为讲解的一幕幕,黄少彦说,“每个板块,都细致观看,并不时地向我提问。”
在讲解汕头开埠后的历史时,黄少彦介绍,1858年,恩格斯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通商口岸。虽然汕头并不属于当时5个开放的通商口岸,但是汕头较其他港口城市更加活跃繁荣,因此汕头在未开埠前就已经受西方人的关注。
中央红色交通线汕头站是一条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交通线路,全程3000多公里,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永定,抵达江西瑞金,是连接当时中央苏区与外界联络的唯一渠道,担负着护送干部,输送物资,传送资金、文件情报等重要作用。在1930到1934年始终保持安全畅通,没有被敌人发现。
黄少彦介绍,潮汕铁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由华侨投资兴建运营的商办铁路,侨商高绳芝等人募股集资,建成汕头自来水公司和商办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潮汕地区的民族工业中,有近八成属于华侨投资入股或有侨眷参股,涵盖铁路、造船等诸多实业。“华侨资本的涌入和民族工业的兴起,为商贸业发展提供了雄厚基础和强劲动力。”
“这里介绍的是潮汕侨批。侨批是海外华侨向家乡寄汇银钱以赡养亲人和禀报平安的一种‘银信合封’,兼有家书和汇款单的功能。”黄少彦说,老一辈潮汕人听到“批到”,就意味着“钱到了”。潮汕地区靠海外侨胞寄回批款为生的民众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五十,不少乡村则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此外,侨批还为潮汕地区解决外贸逆差问题,为保持外汇平衡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也为侨胞报效桑梓、支持祖国的正义事业提供了方便。
在听完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后,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强调,潮汕地区是我国著名侨乡。汕头经济特区要根据新的实际做好“侨”的文章,加强海外华侨工作,引导和激励他们在支持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密切中外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黄少彦希望带着的嘱托更好出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汕头的发展添砖加瓦,讲好“侨”故事,做好“侨”文章。
使命精神
“展板是死的,人是活的”
黄少彦总是将准备工作做到最充分。为了让这次讲解力求能有最好的呈现,她在白天练习结束后,还会在凌晨3点进入展馆,一遍一遍进行加练,直到早上6点半其他工作人员陆续来到展馆。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熟悉内容,才能以最好的状态去讲解。”走一遍完整的讲解流程需要30分钟,黄少彦总共练习了七八百次。她很感谢背后支持和指导她的老师们,有时碰到一个问题,马上就会打电话请教他们,而他们也不管几点都会及时为她解答。“背后有一群鼓励我的人,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成果,而是我们整个汕头的成果。”
除了训练,讲解员的日常工作也并不轻松,上午9点开馆,黄少彦需要提前15分钟核对当天参观团队名单,根据不同的听众调整自己的讲解词,整理好设备和着装,平均一天下来要讲解5-6场。“小时候经常参观一些博物馆陈列馆,觉得讲解员的工作非常神圣,那时候就在心里埋下了种子。”黄少彦说。
工作后黄少彦进入开埠馆工作,更加坚定了这份使命感。她每一次去走访学者、参观其他博物馆时,都发现有一批默默坚持的人,“并不是说这份工作给他们多少荣誉,而是他们真的热爱这项事业。如果我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会是我人生中非常靓丽的一笔。”
“展板是死的,人是活的。”黄少彦在面对不同听众时,会针对性地调整讲解细节。对于一些老一辈的参观者,黄少彦会留出时间,让他们去分享对那段历史的见解和感受。在面对学生群体时,她会调整自己的讲解词,激发年轻一代对于侨文化的兴趣。“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真切的体悟,真正让历史文化融进听众的心里。”
这两年,黄少彦最大的收获是认识自我,找准好自身的定位,以前她只认为讲解是以一个传播者的身份去传播侨文化,但经过这两年的学习和历练,发现讲解其实是集研究、宣传、弘扬于一体的,在讲解这方面多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能够更好地把握自身定位,也更能去感染和打动参观者。
文化传承
侨胞精神值得年轻人学习体悟
在汕头城市发展历程中,有一个群体从未缺位,他们就是潮汕华侨。
作为著名的侨乡,吸引外资,特别是引入侨资是汕头改革开放迈出的第一步。40多年来,汕头累计利用侨资近百亿美元,华侨捐资办公益事业也达到近百亿人民币。
在汕头经济特区还未正式成立时,汕头籍华侨谢国民在著名爱国侨领庄世平的热情相邀下,就建立起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汕头地毯厂。1982年,正大集团在汕头领取了“001号”外商营业执照,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在华投资的外商集团。
在汕头,有个家喻户晓的名字——林百欣。改革开放后,他在汕头市捐资3亿多元兴建了汕头林百欣国际会展中心、林百欣科技中专、林百欣中学和潮阳林百欣中学、林余宝珠学校等一大批社会公益项目。
香港知名侨领刘思仁响应改革开放号召,第一批回乡投资。除了捐助汕头市潮汕体育馆、汕头一中、澄海小学、潮阳金溪小学及中学的建设外,还捐款资助潮阳中医院、峡山医院、和平医院的建设,对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医疗卫生事业有突出贡献。
据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仅潮阳,侨捐教育资金累计近8亿元。在支持潮汕地区的文教事业上,旅外乡亲还捐款资助设立“潮汕星河奖”,奖励在品德、学业、科技、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潮汕优秀青少年。
“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这就是中国人、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心。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建设跟我们有这么一大批心系桑梓、心系祖国的华侨是分不开的。”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考察汕头侨批文物馆后,在开埠区街区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旁深情地说出了这段话。
从远赴重洋、艰苦创业到回报乡梓、投资兴业,海外华侨,尤其是潮汕侨胞在汕头经济特区发展中功不可没。黄少彦感慨,随着开埠文化陈列馆知名度提高,不少华侨来到这里寻找记忆,留住乡愁。
黄少彦曾在讲解中遇到过一位归国华侨。在听完黄少彦介绍华侨海外奋斗和归国创业史后,他的眼眶红了,“小姑娘你可能不知道,我就是一名刚刚归国的华侨,我祖祖辈辈都是华侨。”在看到陈列馆把这段故事展示出来、听到有人把这段故事讲出来时,这位华侨非常感动,也非常支持家乡的发展,希望家乡在未来发展得越来越好。
今年以来,汕头连续召开数场“情系桑梓共话未来”海外乡亲视频交流会,潮籍乡亲纷纷表示将充分发挥海外潮团优势,把海外侨胞在资金、技术、人脉等方面的丰富资源调动起来,大力支持家乡建设、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产业融合和信息共享,为汕头乃至粤东片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为侨乡的新一代,黄少彦深受侨文化精神的鼓舞,侨胞们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精神值得新一代年轻人去学习去体悟。她表示,在未来会进一步挖掘家乡的历史和资源,讲述更多侨文化背后的故事,“通过开埠馆这个平台,讲好侨胞故事,让更多人去了解侨文化。”
出品人:戎明昌 刘江涛
监制:王佳 制片:陈伟斌 策划:陈实 陈成效 胡群芳 赵威
记者:胡利超 黄薇 杜银龙 曾甜宇 张驰 陈艺丹 刘宝洋 李行 丁治加 罗清峣 魏雄锋 蔡肇宇 陈诚 吴彦洋 李佳滢 鹿筱悦 陈冲 方军 周全 徐呈旭 郑雨楠 路漫漫 武新天 王靖豪 王睦广 彭沁玲 实习生 马婷敏 温潞影 文国辉 罗泳瑶 沈歆 郑安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