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他们腰缠万贯,买地置业,掀起了清代以来重庆第一轮世家大宅高潮。比如,祖籍江西吉水的大盐商彭瑞川、祖籍贵州的川东巨富陈万宝、祖籍湖南辰溪的富商杨世绥等人。之后,来自十多个省份的移民“奉旨入川”“应诏填蜀”,经过长达百年的持续移民和繁衍生息,到19世纪初,重庆府辖区人口增长了100多倍。城因人而兴,市因商而盛。湖广填四川,为重庆带来人口兴旺,商贸经济繁荣的景象。这也吸引了大量富有创业精神的商业移民。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通过一生或数代苦心经营,成为清朝中晚期的重庆富商巨贾和世家大族。

01 湖广填四川,造就财富传奇

近代重庆的第一批千万富翁,诞生于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中,距今300多年。

明末清初,因为长时期战争和饥荒,四川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百业凋零,整个重庆府辖区,人口不足3万。

1670年,清康熙帝颁布《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下令从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向四川移民。

之后,来自十多个省份的移民“奉旨入川”“应诏填蜀”,经过长达百年的持续移民和繁衍生息,到19世纪初,重庆府辖区人口增长了100多倍。

城因人而兴,市因商而盛。湖广填四川,为重庆带来人口兴旺,商贸经济繁荣的景象。

这也吸引了大量富有创业精神的商业移民。他们当中,有不少人通过一生或数代苦心经营,成为清朝中晚期的重庆富商巨贾和世家大族。

比如,祖籍江西吉水的大盐商彭瑞川、祖籍贵州的川东巨富陈万宝、祖籍湖南辰溪的富商杨世绥等人。

他们腰缠万贯,买地置业,掀起了清代以来重庆第一轮世家大宅高潮。

彭瑞川在巴南白鹤林修建了【彭家大院】:

共计耗白银3万余两,前后历时8年建成,是重庆清代规模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

占地面积5320平方米,建筑面积3260平方米,共有77个房间,12个天井,由10个回廊式四合院组成,气势恢宏;

木构架穿斗式结构,木雕、石雕等构件精美,展现了民间工匠高超精湛的建造技艺。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1)

【彭家大院,摄影:刘金权】

陈万宝在涪陵青羊修建了【石龙井庄园】:

300余名工匠,花了12年时间,耗银上万两建造;

占地11亩,建筑总面积7200多平方米,有房屋120多间,呈四合院布局;一重重天井、房门、窗棂,纵深排列,层次丰富;

穿斗式技法建造,四十八条屋梁横看成岭侧成峰;戏楼、花园、水池、仓库、碾场、槽坊、圈舍等一应俱全,庄园内数百处木雕石雕无一重复。

杨世绥在潼南双江建造深宅大院,他的儿孙们分别修建了长滩子大院、源泰和大院、兴隆街大院、田坝大院等7座大院。

其中,后来被称为【杨氏民宅】的田坝大院最为有名:

历时12年建成,占地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616平方米,呈内向长方形,横列四大单元房舍,进深跨院成四合大院;

共有51间房屋厅堂,108扇大门,大小天井10个,300余堵风格独特、样式精美、工艺精湛的雕花门窗。

一方院子,就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史。它对外彰显身份地位和家族荣耀,对内则承载着家风家训。

中国人之根脉在于“宗有所溯,族有所归”,富商们希望,这些重门深院能够庇佑家族,从此为子孙后代,打下百年基业。

02

重庆开埠,大宅门的狂飙突进

1890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正式开埠。

彼时重庆,工商业和金融业空前发展,大批工厂、洋行、商号、钱庄涌现。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初期,是近代重庆商业贸易中心形成的时期,也是一大批工商巨子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

他们长袖善舞,叱咤风云,大量购置产业,推动了近代重庆第二轮世家大宅高潮。

西南最大布行“谢亿泰”主人谢艺诚,买下了道门口一座精美院子作为私宅,取名“谢锡三堂”,后来又被称为【谢家大院】。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2)

【谢家大院,来源:微渝中】

谢家大院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为二进穿堂布局,前堂迎客议事,后堂休息,两侧为厢楼。

大门匾额上书“宝树传芳”,据说这是谢艺诚自诩为东晋世家谢氏后裔,借此光耀门庭。

相传谢安、谢石打赢淝水之战,皇帝见到谢家门前的大树说:“此乃谢氏之宝树”。千百年来,有财力的谢姓人家便将“宝树传芳”刻于自家门楣。

谢艺诚之后,谢家大院的主人变成了他的女婿汤子敬,而这个女婿也果然光大了谢家门楣。

汤子敬14岁便跟着谢艺诚做学徒,之后开钱庄、做商行,卖山货,销布匹。到民国年间,已是重庆商界巨擘,人称“汤百万”,其房产遍及重庆,又号“汤半城”。

有“西南首富”之称的李耀庭,不仅在白象街修建了豪世家大宅“卜凤居”,其子李湛阳、李龢阳更是耗银10万两,为他在鹅岭建造了私家园林【礼园】。

礼园占地2万平方米,以苏州园林为蓝本,根据鹅岭地形特点精巧设计。房舍楼阁、山石亭榭,清幽高雅,富于情趣,园林之胜,甲于重庆。

除了云集渝中母城的大宅院,南岸和江北也是富商名流热衷的置业之地。

比如,夏氏家族在南岸狮子山的【夏家大院】,占地10余亩,主体为两进院落,置有四水归堂,大小房屋上百间,建筑制式宏阔;

任氏家族在江北香国寺的【任家花园】,占地数十亩,翠竹苍松、曲径迴廊,台阁掩映、红梅满岭。带编号的房子就有60多幢,涵盖中西合璧风格;

富商石荣廷在盘溪的【石家花园】,建筑面积约1900平方米,中西式结合楼房和庭院,是集书法、石刻、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园林式建筑;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3)

【石家花园,摄影:宗海平】

相比第一代的深锁重门,此时的重庆世家大宅已逐渐显现出开放性与包容性,除了宅院外观的显赫,更注重内部的生活意趣。

注意,我们并没有用“豪宅”来形容这些居所,是因为这些宅院,其实并不张扬,而在乎的是传承,传承家族精神与文化。

03

陪都烟云,公馆名园满山城

1937年11月,抗战烽火中,国民政府西迁,重庆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金融、文化、教育中心。

陪都风云际会,山城名流聚集,一大批达官显贵开始在重庆建造别墅园林、公馆洋房。

在渝中,有陶园、荫园、特园、怡园、圆庐、生生花园、陈诚公馆、刘湘公馆等;

在南山,有黄山别墅、孔园、顾庐、于庄、范家花园、杜月笙公馆等;

在歌乐山,有林园、孔祥熙公馆、鹿钟麟公馆、吴国桢公馆等;

陪都时期,重庆世家大宅进入第三轮高潮,加上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存量,规模达到了近代以来的鼎盛期。

军政要员、工商巨子、社会名流、文化精英的聚集,使得重庆的大宅公馆,不再局限于私人居住功能,更是扮演了风云际会的公共社交舞台。

石荣廷的石家花园就常常宾客满座,不时举行一些文化沙龙。齐白石、于右任、翁文灏、郭沫若、张大千等人都是这里的常客。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4)

【徐悲鸿夫妇在石家花园】

1942年,国立中央大学任教的徐悲鸿更是受石荣廷邀请,搬入石家花园借住。

石家花园的建筑园林艺术和宜人环境也滋养着徐悲鸿的创作灵感。4年时间里,他在这里创作了《巴人汲水图》《巴人贫妇》《愚公移山》《群马》《六马图》等佳作。

距离石家花园十来里路的任家花园,也是当时陪都社交名园。

周恩来、冯玉祥、张励生、胡子昂曾去做客,白杨、曹禺、张瑞芳等人也常去参加那里举办的舞会,四十年代流行陪都的小说《七七夜花园》就写过任家花园的轶事。

其他诸如生生花园、特园、怡园、圆庐等,也都是当时各界名流精英聚会的地方。

至此,重庆世家大宅达到了近代以来的最高峰。

04

时代更迭,重新发现中国院子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大量机构、工厂、学校回迁,随之转移的是大规模的资金和人才。许多世家大宅大院人去楼空,新建者寥寥。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中国进入一个崭新时代。

重庆世家大宅或为校舍、职工宿舍,或辟为市民公园,或在岁月变迁中破败,甚至彻底湮灭于迅猛的城市建设中。

而那些曾经的望族大家,也在时间长河中浮浮沉沉,悲欢离合,只剩下空寂庄园供人凭吊。

世家大宅在人们视野中一度消失,直到改革开放,民营经济风云激荡,以别墅为主的豪宅形态再现重庆。

只不过,此后将近20年的时间里,重庆别墅外观几乎清一色的欧美风。

从北美风情到托斯卡纳,从英伦庄园到法式花园,新兴财富阶层对欧美现代生活方式的追求,体现在建筑风格上。

然而,人们在追逐中渐渐发现,千百年来中国家庭所构筑起的礼序、家风、精神内核,似乎难以承载,而中国文化独有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记忆,更是在西式建筑外壳下无从寻觅。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越来越自信。

人们终于意识到,从前那些飞檐起翘、粉墙黛瓦、四水归堂的东方建筑,那些家在园中,园在家中、宅院合一的中国院子,才是中国人心中理想的家。

于是,我们看到,谢家大院、彭家大院、石家花园等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重庆大院们被修缮、保护。

我们也看到,房企不约而同地重回中式人居,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回归的新一代中式宅院也在重庆应运而生。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5)

【重庆融创桃花源示范区实景图】

位于科学城西永核心的重庆融创桃花源,就是最能承载东方山水意趣和家族精神传承的盛世大宅。

05

传世大宅,给岁月以文明

重庆融创桃花源,形如其名。

如果不是真正置身其中,你很难想象,在山城重庆,还能有这样一方“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纯正江南园林。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6)

【重庆融创桃花源示范区实景图】

她的园林,中心庭院面积超过2100㎡,0.45的超低容积率,营造出丰富的空间层次和景观组合方式;

复刻了竹外一枝轩、小飞虹、乳鱼亭、美人靠等苏州名园精巧构筑物,穿行于雕花月梁、竹林水巷之间,步移景异,如诗如画。

她的院落,多进多重,层层递进,形成一种“园中有宅,宅中有院”的空间格局;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7)

【重庆融创桃花源示范区实景图】

从院门到庭院,再入玄关,围绕着四水归堂步入客厅,充分彰显传统礼序和生活仪式感;一房一院,每个房间皆见风景,生活起居与自然山水时刻相伴。

她的工艺,“香山帮”工匠古法技艺建造,瓦作、木作、土作、漆作,几乎80%的工作量都是纯手工完成;

细部构件全部定制化作业,从斗拱飞檐到花街铺地,每一处细节都做到有据可依,有典可循。

可以说,重庆融创桃花源几乎完美呈现了江南园林的建筑形态与审美意境,她将人们带回精神原乡,也找到了重庆大宅之魂。

华侨巨富创业故事(重庆巨商300年风云录)(8)

中国人讲究以物承志。物,能够承载精神。

建筑大师贝聿铭祖上是江南望族,著名的狮子林曾是贝家私产。

苏州园林的一步一景,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姑苏贝氏的家族精神。即便贝家子孙散落世界各地,但大多都各有所建树,成为科学家、金融巨子、昆曲专家、藏书家、建筑大师。

贝聿铭成名之后才意识到苏州园林对他一生的影响:“创意是人类的巧手和自然的共同结晶,这是我从苏州园林中学到的”。

许多世家大族都是在这样的园林和院子里酝酿、生长。时间久了,就会有一个家族的精神风骨在里面,不断传承与弘扬。

多年前,我在媒体工作时采访过不少重庆老板,他们的财富,除了个人奋斗,更得益于国家和时代。

谈到房子问题时,他们都坦言:不缺房产,也不缺豪宅,但唯独缺一个能收藏传家,承载心灵归属的中式大宅。

重庆融创桃花源,就是这样的珍藏级传世大宅,数量稀少,手工定制。

对儿孙而言,在这样一个由能工巧匠筑造,充满文化气韵的空间里滋养长大,自然一生受益。

对家族而言,把所有的记忆和故事放进这样的院子,也自然能够薪火相传。

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当代,重庆世家大院亲历了巴渝望族的兴衰荣辱,更见证了山城的风云变幻。

而在重庆融创桃花源身上,我们既看到了传统风骨,又看到了盛世气象,院子是其显性的家族符号,精神则是无形的家族根基。

因为,给岁月以文明,要远远胜于给文明以岁月。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