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跟着二十大报告(二十大时光跟着二十大报告)
二十大时光跟着二十大报告(二十大时光跟着二十大报告)两年多来,成渝“双城记”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比2019年净增1.1万亿元,经济增长8.5%,增速领跑西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时速350公里的成渝客专完成提质改造,重庆至成都实现1小时通达,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启动建设;39项便捷生活行动任务和311项政务服务“川渝通办”事项持续落地……“坐高铁来成都不到两个小时,跟同城读书没啥区别。”在成都读研究生的重庆市民余佳经常奔赴在双城之间。在她看来,成渝之间山水相近、人文相亲,发展水平也齐头并进。收看党的二十大直播,她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充满期待:“希望以后多打通一些公共服务事项,大家都不用两地跑了!”报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宣言书、动员令、集结号,让我们一起跟着二十大报告,细读这
▲欧洲中心、天府软件园航拍图
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
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报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宣言书、动员令、集结号,让我们一起跟着二十大报告,细读这些“关键词”,明确未来发展的“方向感”。
区域协调发展
报告摘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坐高铁来成都不到两个小时,跟同城读书没啥区别。”在成都读研究生的重庆市民余佳经常奔赴在双城之间。在她看来,成渝之间山水相近、人文相亲,发展水平也齐头并进。收看党的二十大直播,她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充满期待:“希望以后多打通一些公共服务事项,大家都不用两地跑了!”
两年多来,成渝“双城记”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2021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达7.4万亿元,比2019年净增1.1万亿元,经济增长8.5%,增速领跑西部;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加快建设,天府实验室、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启动建设;时速350公里的成渝客专完成提质改造,重庆至成都实现1小时通达,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启动建设;39项便捷生活行动任务和311项政务服务“川渝通办”事项持续落地……
“坚持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成都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舞好全省发展“龙头”,促进全省“干支”协同和成渝“双核”联动,加快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作为推动这一战略落地见效的实践者,成都市发改委双城发展双核联动处处长麦峰对二十大报告中提到的“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深有感触。
“我们将认真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各项任务,组织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建设,谋划推进重庆成都双核联动,围绕‘五个共建’‘五个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一批合作项目事项,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上新台阶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 他表示。
成都东部新区处于成渝发展主轴的桥头堡位置。该区综合部副部长许宏鼎表示,东部新区将锚定建设成都东翼彰显公园城市特质的现代化新城目标,埋头苦干、奋勇向前,努力推动成都东部新区实现城市面貌由拓荒起步向新城崛起转变、发展动力由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向产业支撑带动转变,全力以赴打造引领成渝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兴动力源。
现代化产业体系
报告摘登: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蓝图绘就,使命催征。航天强国,笃行不怠!”收看完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后,成都航天通信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厚文将激动之情分享在朋友圈。
成都航天通信是国家“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有军用无线电、导航整机生产线,同时配套建设有印制电路、电子装调、机械加工等生产线。伴随企业科研实力提升,今年上半年以来,市场订单不断。产品除满足省内客户外,也销往全国其他省市。“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比30%,研发投入占比超10%。”刘厚文算了一笔账,并表示这些数据未来还会增长,公司会生产出更多“成都造”航天通信产品,抢占全国市场份额。
非凡十年,中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也是成都制造跨越式发展的时期:成都电子信息迈上万亿台阶,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快速发展,工业经济年均增速7.4%,居全国城市前列。
面向未来发展,成都坚定实施制造业强市战略,稳步提升制造业占比,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建设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都正在推行的产业建圈强链行动,目的就是要实现产业上下游就地布局、生产要素集中集聚,全面降低协作配套成本,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尤其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成都正在抢先布局、抢占先机。
成都京东方如今已经聚集了从上游原材料、中游显示面板到下游终端生产的全产业链。成都京东方党委副书记、京东方科技集团副总裁秦向东表示,未来京东方将持续推进新型工业化,探索更多显示应用场景,开启多形态智能终端新纪元,为用户带来屏联万物的美好“视”界。
成都市发改委高技术发展处处长张实睿十分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后,他进一步坚定了信心:“我们要把未来产业的谋划放到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新时代全国大局下去考虑,敏锐捕捉国内外形势变化、国家政策导向,进行前瞻性的布局,从中未雨绸缪、有的放矢地选择培育契合国家战略需求和成都比较优势、前景广阔的未来产业细分领域,为成都实体经济发展抢占先机。”
高水平对外开放
报告摘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近十年里,列车的鸣笛声在成都国际铁路港一次次响起。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机务段指导司机仲俊斓感触颇深——2013年4月26日,就是他作为“蓉欧快铁”首发司机,驾驶列车从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出发,远赴9826公里之外的波兰罗兹。他见证了中欧班列从无到有,从“单打独斗”到全国一张网的过程。
从自豪到奋进,今年,仲俊斓正式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撸起袖子加油干,践行、夯实高质量发展。”他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
非凡十年,成都经济总量从8000亿元跃升至近2万亿元,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和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公园城市从“首提地”到“示范区”;天府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双国际枢纽机场比翼齐飞……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成都坚定扛起重任。
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雷庭表示,成都国际铁路港将充分发挥国家物流枢纽的作用,织密国际通道网络,提升供应链服务水平,构建班列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中欧班列运营效能、提振国家陆港枢纽能级、壮大适铁适欧适亚产业规模。“未来的蓝图已经绘就,我们也更加充满动力,精神百倍地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答卷。”
创新驱动发展
报告摘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6日上午,极米科技董事长钟波和同事们在成都天府软件园的办公室里,认真聆听所作的二十大报告。尤其当听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后,办公室里响起阵阵掌声。
“感受到祖国这十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更感恩生活和奋斗在这个时代。”会后,钟波把自己的感想发到了朋友圈。
在朋友圈里,钟波立下目标:“ 争取早日实现全球第一的发展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复函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启动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全国一体化大数据建设将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基座,国家算力网络将成为数据要素流通、畅通经济循环的新通道,国家枢纽节点将成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支撑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新支点。
“我们将发挥成都超算中心高效率调度、高效能流通、高质量赋能3大核心功能,发挥我们的最大价值。”成都超算中心运行维护部部长李佳佳表示,成都超算中心还将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计划,培养更多超算应用领域的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智慧助力。
10月17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成都市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21年,成都市科技经费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市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631.92亿元,占全省R&D经费投入的52.03%,比上年增加80.52亿元,增长14.6%。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3.17%,比上年提高0.06个百分点。
如今,成都已为自己定下了“小目标”——未来五年,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能级大幅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超过20%和15%,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绿色转型
报告摘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军表示,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和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成都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十三五”期间以年均1.6%的碳排放增长支撑起年均7.3%的经济增长,公园城市建设案例入选全球28个应对气候变化基于自然解决方案,绿色低碳正逐步成为成都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
成都市发改委总经济师陈健则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今年上半年,成都光伏产业规模增长80%,动力电池及储能增长92%,全市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5%。
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成都坚持高质量发展,着力供给端和消费端同步减碳,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从根本上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不仅市级层面成立了成都市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还配套出台“四大结构”优化调整行动方案及政策措施,全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8大专项方案正加快编制。
“迈步新征程,我们将持续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科技力量!”作为一名老党员,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副院长刘毅表示,科研当以报效国家为重任,以服务人民为荣光,进主战场,上大舞台、建大平台、做大项目、出大成果,期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成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乡村振兴
报告摘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金秋十月,位于成都新津区的天府农博园,稻浪滚,人气旺。
10月16日上午,在位于成都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博园内,23岁的农机手张胜辉驾驶着轮式旋耕机在田地中忙碌着。休息时间,他打开驾驶室的广播,收听党的二十大开幕会。58农业新津基地总经理张传峰说,张河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别墅,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这是他见到的乡村振兴。
近年来,成都正大力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建圈强链”行动,持续做优做强“4 6”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全力夯实产业兴旺基础,引领带动农业农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目前,成都全市已建成国家、省、市和县四级现代农业园区93个;2021年,成都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582.79亿元,较2017年增长了16.4%;2021年,成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26元,较2017年增长了43.5%。
“我是农民,来自农村,是乡村振兴的见证者、参与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八个字令人振奋,让人心潮澎湃。”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委书记姚庆英激动地说,“我们都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生活越来越安逸。”
在她看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带着村民们一起加油干。“村民们信任我,我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要带着大家一起把日子越过越好!”
“更多精彩,还要看未来!”郫都区战旗村第一驻村书记卢星宇说,“聆听了大会的报告后,未来前进的道路已经有了坚定的方向。”
温江区万春镇高山村党委书记颜泽菊则表示,下阶段将持续做精做特现代都市农业,在温江区奋力打造“天府粮仓”科技攻坚示范区工作中,更加紧密地对接高校,聚焦数字乡村农业科创,持续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把村集体越办越红火,让村民越来越幸福,让农业科技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来源: 成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