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招士官多长时间做一次总结(从莘莘学子到精武先锋)
直招士官多长时间做一次总结(从莘莘学子到精武先锋)作为新训班长,某旅下士高成告诉记者,他自己就是一名直招士官。大学毕业后,他先到地方公司应聘干了一段时间,对发展前景不太满意,于是报名直招入伍。相对丰富的社会阅历,让高成很快融入了集体。尤其让战友们信服的,是他刻苦训练的劲头和令人羡慕的成绩。“与新兵相比,直招士官入伍动机更加明确,做人做事也相对成熟。”在第78集团军新入营直招士官集训队,新训班长们的看法比较一致。某旅直招士官张一阳(右二)向教练员请教装备操作原理。王浩宇摄入伍动机越明确,越需要怀揣一颗平常心——莫把阅历当资本,脚踏实地走得稳
探寻直招士官的“成长密码”
■图晓宇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牛 辉
近年来,在中央军委和各级领导机关精心筹划和大力推动下,直招士官成长的道路正不断延伸。伴随着强军兴军的铿锵步伐,一批批直招士官走出了一条从莘莘学子到精武先锋的跨越之路,汇聚成一首首动听的战斗力建设交响乐。
前不久,记者走进第78集团军直招士官集训现场,聆听他们成长成才的心路历程,探寻直招士官的“成长密码”。
某旅直招士官张一阳(右二)向教练员请教装备操作原理。王浩宇摄
入伍动机越明确,越需要怀揣一颗平常心——
莫把阅历当资本,脚踏实地走得稳
“与新兵相比,直招士官入伍动机更加明确,做人做事也相对成熟。”在第78集团军新入营直招士官集训队,新训班长们的看法比较一致。
作为新训班长,某旅下士高成告诉记者,他自己就是一名直招士官。大学毕业后,他先到地方公司应聘干了一段时间,对发展前景不太满意,于是报名直招入伍。相对丰富的社会阅历,让高成很快融入了集体。尤其让战友们信服的,是他刻苦训练的劲头和令人羡慕的成绩。
“直招士官普遍受过高等教育,有的还踏入社会受过历练,年龄和阅历上的优势,决定了他们更加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集训队负责人、某旅副政委张忠博介绍说,从今年刚入营直招士官的现实思想看,想考学、提干、转士官长期干的占多数,同时他们又对能否适应部队紧张的节奏表示担心,说到底就是总爱拿过去在地方上学、工作的感受与部队作比较,一旦感到在部队有落差,就容易产生思想波动。
张豪祺是某旅无人机连航电检测技师兼副班长,也是一名直招士官。回首3年军旅生活,他坦言,入伍时主要是因为社会就业压力大,听说部队待遇不错就来了。得知所在的无人机连刚组建,许多战友都是跨专业选调过来的,张豪祺更觉得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这种优越感,来自他的阅历和学识,因为他在大学学过有关无人机的知识。起初,身边战友并不“买账”。直到他率先成为无人机飞行训练的组训骨干,身边战友渐渐认可了他。
与张豪祺的“一炮走红”相比,某旅修理连直招士官、四级军士长项岩这些年是稳扎稳打。2008年,他满怀憧憬来到部队。结果,分配的岗位与他所学专业不对口,这无疑给他浇了一盆冷水。可他很快调整心态,在车辆维修专业一干就是12年。
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使项岩成长为旅里的“大腕”。去年5月,全旅组织车辆维修专业比武竞赛,项岩发挥稳健,最终以优异成绩获得第一名。
“我曾经也有一个军官梦,梦想没有实现时也想过离开,但思来想去还是舍不得走。现在看,这个抉择是正确的。”走下领奖台,项岩说,对于直招士官来说,社会阅历是把“双刃剑”,用好了可以直面挫折、激发斗志,用不好则会患得患失、瞻前顾后。
项岩的切身感悟,得到了许多战友的赞同。去年夏天,某旅特战三连中士张德昊从山东体育学院毕业后直招入伍。他本想凭借出色的身体素质在部队大展身手,没想到身边战友都是特战队员,而且普遍比自己年轻。
第一次5公里武装越野,他拼尽全力才跑到全连中游水平,这让他倍感失落。如今,思想转过弯来的他,既刻苦训练提高体能素质,又把更多精力放在改进训练方法上。
“直招士官大都有一技之长,到部队后都想发挥优长,在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该集团军人力资源处副处长赵蓬说,直招士官想在部队证明自身价值的初衷是好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顺风顺水,应避免急功近利思想,否则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就容易失去信心,甚至一蹶不振。
某旅机动通信营直招士官、中士陈少恒告诉记者,直招士官什么时候能成功,不仅取决于脚踏实地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付出,还要有一颗平常心。
“任何一个群体,有主角就有配角。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直招士官这个群体中更多的人成为主角。”该集团军领导介绍,今年的直招士官集训,他们不仅指定各旅领导登台授课,还选派优秀直招士官介绍成长历程,就是让大家摆正心态,以一颗平常心直面挫折,成长成才。
新入营的直招士官马珑瑞坦言,与部队领导和战友们推心置腹的交流,让他渐渐明白一个道理:部队里更没有走向成功的捷径,只有放平心态、脚踏实地,才能真正圆梦军旅。
某旅直招士官窦嘉伟正在进行通信训练。肖 磊摄
成长道路越坎坷,越需要保持一颗进取心——
莫让专业成羁绊,勇于挑战路更宽
前不久,某旅一场迫榴炮专业比武落下帷幕,合成二营火力连直招士官、中士孟志成带领所在班组一举拿下多个奖项,成为最大的“黑马”。
走下比武场,孟志成的师傅、中士熊武宁这样评价:“短短两年时间就能成为专业能手,这与孟志成超出常人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孟志成在校学的是汽修专业,分到连队后面对的岗位是装甲装备维修。虽说都是维修,但轮式车辆和装甲车辆构造差别较大,基本上是“从零起步”。两年来,孟志成不仅拜与自己年龄相仿的熊武宁为师,还多次在大项任务中主动请缨锤炼,自身业务能力直线上升。
“虽然直招士官的岗位大都能按专业分配,但他们在地方所学专业与部队相应专业并非毫无差别。”某旅副参谋长宋恒哲说,能否按专业对口分配,是直招士官很关心的一个话题。原因主要有3条:一是担心所学知识荒废,一旦重新踏入社会将增加就业难度;二是担心自己在部队的优势消失,没有一技傍身很难走得更远;三是担心会延长在部队的适应期,适应岗位需求势必会面临更多困难。
宋恒哲的话,道出了许多直招士官的心声。某旅四级军士长柳忠男入伍前学的是电气工程专业,分到连队后面对的岗位是某新型坦克的电气设备。后来,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柳忠男又随连队转隶至某旅,虽说干的都是与电气专业有关的活儿,但业务上与当初在校学习的专业已相去甚远。
两度面临改专业,柳忠男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但他从未驻足观望。身边的战友都说,柳忠男工作起来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头,休息日也时常捧着专业书看。正因如此,无论是在装甲部队还是在陆航部队,他都是全连的“标杆”。
“每名直招士官都希望专业对口,但地方学到的知识和部队列装的装备不可能完全契合,所以不能总纠结专业是否对口,而要把主要精力放在适应岗位需求上。”谈起对改专业的看法,柳忠男说。
“直招士官普遍年龄偏大,要想在部队站稳脚跟,就要付出更多汗水。”某旅本科毕业的直招士官何树冰说,他在校学习的是印刷电路技术专业,可下连后却要操作电子干扰设备,专业与岗位相差甚远。一边从零起步学习新专业,一边面临荒废老专业,他一度坐立不安,心绪难平。
“静下心来好好想想,部队为什么要招直招士官?”面对连队干部的提醒,何树冰陷入了深思。渐渐地,他从连队其他老兵身上找到了答案。“看重直招士官有一技之长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能力强,很多专业一点就通。”经过半个月悉心观察后,何树冰想通了。
此后,何树冰脸上少了对“另起炉灶”的不悦,眉宇间多了非干出点成绩的决心。两年来,他经常一个人躲进学习室、操作间,学原理、识构造、背规程、记参数、练操作。如今,何树冰已从“门外汉”成长为“内行人”。今年9月,何树冰经过基层推荐和严格考核,顺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电子对抗学院,成为了一名军校学员。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许多基层官兵眼里,直招士官可谓特点鲜明:他们的优势在于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劣势在于年龄偏大,作风养成和身体素质不算出众。能否在部队干出一番事业,取决于他们是否始终保持一股拼劲儿和韧劲儿。
集训队模拟一连指导员赵廷深说,今年的直招士官集训,他们格外注重加强作风养成、纪律意识和体能储备,瞄准的都是直招士官的弱项。
某旅直招士官孙崇惠(左一)带队进行刺杀训练。郭华辉摄
地位作用越明显,越需要怀揣一颗报国心——
莫因挫折甘平庸,千锤百炼当先锋
前不久,该集团军举行了“2020比武竞赛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聆听战友们的感人故事,某旅勤务保障营修理二连直招士官、中士姜涛陷入了回忆。
原来,姜涛虽然没能作为参赛队员登上赛场,可他以技师的身份参与了“坦克两项”国际比武竞赛的全程保障。“身处异国他乡,才真正体会到为国出征是多么荣耀!”回忆在莫斯科执行装备维修保障任务的点点滴滴,姜涛激动不已。
与姜涛随队出征的荣耀相比,某旅地空导弹一营直招士官、中士张永昭则没那么幸运。入伍以来,张永昭各项训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去年,他奉命参加跨区演习,带领班组圆满完成导弹性能测试任务,他所在营队也在实弹射击中打出满堂彩。虽然荣立了军功,他却与国庆阅兵擦肩而过。没能站在阅兵队伍中接受检阅,成了他最大的遗憾。
“每名官兵心底都有一颗报国心,直招士官也不例外。这一颗颗拳拳报国之情,需要我们用心去点燃。”某旅领导感慨道,从走上战位的那一天,直招士官就与牺牲奉献紧密联系在一起,带兵人需要做的,就是不断引导他们把个人发展愿望与部队现实需求统一起来,为战斗力建设贡献力量。
在某旅,勤务保障营代理排长、四级军士长赵俊龙一直被战友们视为“传奇人物”。直招入伍10多年来,赵俊龙不仅通过高级焊工和中级车工、钳工等多项资质认证,还参加跨区机动演习、联合演习等10余次重大任务,各类奖章挂满胸前。随着任务和荣誉逐渐增多,赵俊龙越发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
“都说直招士官思想比较成熟,这种成熟距离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要求还差多远?”该集团军直招士官集训队的教育课堂上,某旅通信尖兵、直招士官孙金泽提出的一个问题,令在场人员陷入沉思。
孙金泽坦言,入伍13年来,他在原沈阳军区和集团军组织的专业比武中拿过金牌,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二等奖,荣立过二等功。入伍前,他曾因工作不顺心“破罐子破摔”过,也曾因处世不够“成熟”心灰意冷过。入伍后,他“成熟”了,但两种“成熟”截然不同。前者只不过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本能防卫”,后者却给了他敞开胸怀、矢志报国的激情人生。
“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是战斗员;走出国门,我们每个人都代表祖国!”
一个个身边典型、一个个感人故事,再次将集团军全体直招士官的心紧紧聚拢在一起。他们在交流心得中渐渐悟出一个道理:部队不是躲避风雨的港湾,而是练兵备战的校场。不论自己经历过什么,在部队想实现什么目标,都要时刻怀揣一颗报国心。这是因为,身为共和国军人,理应肩负起使命责任,在千锤百炼中当先锋、打头阵。
让直招士官在火热的实践中茁壮成长
■杨军舰 赵 蓬
士官作为士兵队伍的主体,是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重要力量支撑。他们既是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主要操作者、维护者,也是实现作战决心意图的执行者、实践者。
近年来,我军士官队伍学历结构、文化素养不断优化,士官队伍建设知识化、专业化、综合化、职业化水平稳步推进,这与一批批直招士官走进军营、发挥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直招士官普遍学历高、阅历广、思想活、学习和理解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长所在。但也不能否认,少数直招士官学历高却能力低、阅历广却实践少、思想活却顾虑多,如何让他们思想作风更硬,适应能力更强,发挥作用更好,已成为各级领导和一线带兵人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在教育引导中端正直招士官的思想态度。要帮助他们走实“兵之初”。新训期间,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和军事基础训练内容,及时消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使他们充分认清不论学历高低都是普通一兵,养成从小事入手、从点滴做起的良好习惯。要帮助他们走出“低谷期”。直招士官下连后,难免会因专业不对口、领导期望高、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等原因暂时陷入“低谷期”。要做好针对性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及时摆正心态、缓解压力、调整节奏、适应岗位。要帮助他们走好“岔路口”。直招士官入伍动机比较明确,军旅目标比较现实,加之思想比较活跃,一旦目标难以实现,在面对进退走留容易产生顾虑。要引导他们正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真正把个人目标与部队需要统一起来,立足岗位做最好的自己。
在岗位实践中校正直招士官的培育之法。要摒弃急功近利思想。直招士官虽然学历较高、悟性较好,但对部队赋予的岗位仍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对他们的使用和历练方面,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要给足他们成长和适应的时间和空间,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把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释放出来。要注重量体裁衣培养。从整体看,直招士官有着相似的共性;从个体看,直招士官又都有着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不足。这就要求一线带兵人要充分摸清每名士官的底数,切实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适应能力强、转变角色快的要多压担子、多给任务,对适应能力弱、转变角色慢的要指定专人结成帮带对子,促其尽快跟上节奏、跟上队伍。要立足长远形成梯次。直招士官与其他官兵一样,也都会有面临进退走留的一天。要坚持“老中青”相结合,坚持以老带新,突出中坚力量和新生力量的培养和锻炼,形成梯次搭配、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练兵备战中完善直招士官的使用机制。要结合战备训练多给任务。在日常战备训练中多给他们一些崭露头角、启发智慧的机会,对于能够胜任军事训练任务的,要力排众议、大胆启用,扬长补短、人尽其才。要结合重大任务多压担子。在比武竞赛、演习演练等重大任务面前,要善于把思想作风硬、能力素质好、责任意识强的直招士官放在关键岗位历练,让高素质人才早一点接受实战的任务洗礼。要结合选人用人多给机会。坚持用备战打仗标准衡量和使用人才,进一步完善直招士官业绩考评机制,切实把思想端正、素质全面、作风过硬的直招士官选出来、用起来。对于优秀人才来讲,符合考学提干标准的,要多鼓励多支持;不具备考学提干条件的,要在转晋士官、立功受奖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因年龄、军衔、岗位等原因发展受限的,要勇于打破建制壁垒,本着“专业对口、交叉互选、单位互调”原则,尽力保留人才,切实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备战打仗主业有机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