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南开金融顶级投行认可度(放弃外资投行我去MIT读金融)

南开金融顶级投行认可度(放弃外资投行我去MIT读金融)1最后去向:MIT MFin申请结果:AD:MIT MFin(带奖),Cambridge MFin(带奖),LSE MSc Finance,LBS MFARej:Columbia MSFE

南开金融顶级投行认可度(放弃外资投行我去MIT读金融)(1)

背景介绍:

北京大学金融3.8/4,T107,G160 170 3.3

外资银行Corporate Banking全职,Boutique IB VC实习

申请方向:英美纯金融Master

申请结果:

AD:MIT MFin(带奖),Cambridge MFin(带奖),LSE MSc Finance,LBS MFA

Rej:Columbia MSFE

最后去向:MIT MFin

1

申请回顾

我的整个申请季还是非常顺利的,虽然要一边全职工作一边申请,但只要做好时间规划和整理,就可以有效减轻拖延症。从决定申请开始,我就一直有跟世毕盟的培训师老师保持联系,她会告诉我什么时间先做什么,什么事先不着急。申请季开始时,世毕盟会发一个申请时间线,我根据自己的schedule调整做了一个checklist。

十月底我TOEFL才出分,实际上是很迟了,因为各地防疫政策各种变化导致考场两次被取消,最后在家考了一次107,也来不及再刷分了(在家考也是很麻烦,中途阅读做一半网断了,心态差点崩了,没想到重新连上还让我继续考),事实证明这个分数也够用。

关于选校,我把所有纯金融MFin和MBA都看了一遍,主要考虑课程内容、校园环境和就业情况,整理了20 个感兴趣的项目的信息表。在这期间,我与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作了很多次电话沟通,帮助我了解各个学校的特点和申请情况。最后决定只申请5个自己申上就一定会去的项目,也不在其他项目上浪费精力了。

关于文书,一开始我毫无头绪,把能想到的经历和故事全部写了下来,然后发给Mentor讨论。我在世毕盟的Mentor是一位Econ PhD在读的学长,每次电话讨论都能给我很多指导和建议,然后很仔细地给我的文书标注comment帮助我修改,不仅帮我梳理了我过去的经历和motivation,还建议我增加了很多学术观点。不同学校的文书要求不同,有些学校会把文书拆成几个essay,所以在Mentor的建议下,我先写好一个master version,再把所有学校的文书要求都整理在一个word里,对着要求批量修改再润色调整,最后确定各个学校的final version。事实证明Master的文书并不需要特别华丽的story telling,顺理成章的motivation 几段重要的实习和工作经历就够了。

推荐信对于Master来说也不难,我找了本科的两个老师,和两个关系比较好的老板,基本上也都是自己先draft好再给推荐人自己修改。不需要写很长,毕竟老板平时那么忙哪有空写那么长的推荐信。

拿到面试后,我会根据面经把每个问题都准备一遍,因为每个项目的面试风格和侧重点都非常不一样,像Cambridge会问很多你对现在的工作和macro的思考,MIT会多一些motivation和career plan,LBS的面试最长最面面俱到。每个面试前,我会约一次世毕盟mock interview,mock完就会收到及时反馈和详细的书面总结,帮助我修改我的回答和表述。值得一提的是,LBS是校友面试,所以世毕盟真的找了LBS的学长学姐来帮忙mock,其他几个学校的面试都是找的native speaker。

在这里想特别感谢一下世毕盟,从申请课程、文书修改、模拟面试,到拿到offer之后的签证指导,不仅在实际申请准备上,还在精神上给我很大的帮助,让我在申请的路上有人陪伴,不会感到迷茫和焦虑。尤其要感谢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老师,从我大三到现在,自始至终都非常认真负责,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周末,有问题总是很快能收到她的回复。

2

写在后面

回顾自己本科到工作的六年,每一年的想法和目标都在变化。大一在理科学院想做科研,被父母劝说转系了金融;大二选了金经做RA想做学术;大三觉得读PhD好难,开始上数学和计算机课尝试了下金工,在交换学期考出了GRE;大三暑假在外资行transaction banking做summer internship并且拿到了return offer;大四又做了几份实习,就遇上了疫情。当时一来确实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二来也比较佛系,于是决定放弃出国读研接了offer。但正式入职以后才慢慢发现,这份工作比较标准化和按部就班,工作内容本身并不是我真正喜欢的。面试了一些机构但没有特别心仪的,于是决定申请出国再读个研。

最近看了《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女主追求自由却总感到无名的不安,不断尝试却总以失落无措告终。这种在现实和憧憬中反复横跳的状态,跟自己很像。虽然和朋友聊起生涯的时候,总会摆出一副轻盈、随性的态度,说自己不后悔自己做的每个选择,因为人生的价值就是经历不同的事情。但事实上,在每个选择转变的分岔路口,心情总是非常焦虑和迷茫,为什么自己总是在试错,为什么走了这么多弯路,即使到今天拿到offer也是如此(又因为疫情被困在上海没法签证)。

但焦虑之后,还是要放平心态。What’s past is prologue. 立下新的目标,就付诸行动去做,当自己能把握当下奋斗的过程时,就对结果坦然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