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深圳宝安机场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空港经济区跨境电商发展迅猛,2018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超80亿元,较前一年翻倍增长,连续5年居全国空港第一位。这主要得益于广州与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及覆盖全球主要城市的“12小时航空交通圈”,在效率至上的今天无疑拥有先天优势。区内的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吸引逾千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商品备案项数超过10万种。6月25日,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工程正式通过联合验收,跨境电商发展再提速。作为中国第三大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接近7000万人次。以此为依托的广州空港经济区,2016年12月获批准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随着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快速发展,目前广州空港经济区已有纳税主体近1.3万家,初步实现了飞机维修、航空物流、跨境电商、通用航空、飞机租赁、航空总部等临空高端产业集聚。随着空客、波音全球两大飞机制造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1)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2)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3)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4)

仲夏羊城,朝气蓬勃。

站在广大高速路边放眼望去,一个个工地正热火朝天地开工建设,一座座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6月18日,广州空港经济区26个项目集中签约和动工,计划投资总额近300亿元。一系列项目落户与建设,对全面推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5)

6月18日,广州空港经济区26个项目集中签约和动工。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6)

广州白云机场

作为中国第三大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年旅客吞吐量接近7000万人次。以此为依托的广州空港经济区,2016年12月获批准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随着近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快速发展,目前广州空港经济区已有纳税主体近1.3万家,初步实现了飞机维修、航空物流、跨境电商、通用航空、飞机租赁、航空总部等临空高端产业集聚。随着空客、波音全球两大飞机制造企业客改货项目相继落户,广州空港经济区正逐步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国际重要的飞机维修基地。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7)

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维修机库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8)

广州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中区入卡口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空港经济区跨境电商发展迅猛,2018年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总值超80亿元,较前一年翻倍增长,连续5年居全国空港第一位。这主要得益于广州与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及覆盖全球主要城市的“12小时航空交通圈”,在效率至上的今天无疑拥有先天优势。区内的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出台了专项扶持政策,吸引逾千家跨境电商企业入驻,跨境电商商品备案项数超过10万种。6月25日,白云机场综合保税区二期工程正式通过联合验收,跨境电商发展再提速。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9)

深圳宝安机场

在距广州100多公里的深圳宝安机场,几乎每隔两分钟就有飞机起飞、降落,这体现了深圳临空经济的腾飞。

2018年,深圳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4934.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1.9万吨、起降航班35.6万架次。目前,深圳机场国际客运通航城市达50余个,航线网络实现了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非洲五大洲全覆盖。航线的不断延伸,在为人民带来便捷出行的同时,也为城市经济发展搭建了新平台。

配载、装机、起飞……夜里,在深圳机场机坪上,顺丰航空的工作人员忙得不可开交。顺丰航空以深圳机场为主运营基地,历经近10年发展,目前全货机已达57架,航线通达国内外60余个城市,进出深圳机场周航班量超过240架次。顺丰航空的茁壮成长仅是深圳临空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10)

顺丰航空机队

如今,在深圳市宝安区,已有顺丰速运、联邦快递、中外运、万港物流、德国汉莎、现代港口等5900多家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集聚,形成了全球100强物流区域总部企业、A级物流企业、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企业等各类物流业态并生的企业组团结构。

当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北部的空港新城正如火如荼地建设。2018年12月,深圳宝安大空港新兴产业集聚区被正式规划为深圳第二批八大新兴产业集聚区之一。未来,集聚区将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产业,建成一批航空总部企业基地和供应链管理中心;集聚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地航空公司、临空服务企业和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一批符合新兴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初步形成航空航天、海洋产业等新兴产业集群,建成百亿元级产业集聚区。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11)

珠海航空产业园一角。(赵旻/摄)

而珠江口另一端的珠海也正为建设一流的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而努力奋斗中。

2015年10月,一架重100多公斤的大载重无人直升机持续在空中盘旋4小时50分钟,创下了国内旋翼机滞空飞行时长纪录。这一产品正是由珠海航空产业园的代表企业——珠海隆华直升机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

为满足企业对规范的试飞场地、合法的飞行空域和专业的飞行服务机构等的需求,珠海航空产业园规划建设了珠海(金湾)飞行服务中心。中心依托无人机试飞基地,打造集试飞试验、无人机监管、科学研究、人才培训、检测认证、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无人机产业聚集综合示范区。与此同时,珠海还成立了金湾新材料研究院,进一步加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应用,打造航空航天产业加速器,建立人才智库及新材料产业创新基地。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唯一的航空产业专属经济园区,10年来珠海航空产业园已经研发出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建成了赛斯纳、西锐等国际领先通用飞机的生产线,并不断向更完善的产业链条延伸。

“下一步,珠海航空产业园将继续围绕通用飞机研发生产完善产品线、拓展产业链,同时加快航空服务、航空配套、工业级无人机产业发展,形成向研发设计、保障维护、现代服务业延伸的高端产业体系,打造国内知名的航空产业示范园区和工业级无人机产业聚集区。”珠海航空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说。(《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记者冯智君)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12)

本文刊发在《中国民航报》9月20日二版

编辑|李海燕

审核|曾晓新

国际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大格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篇)(13)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