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报怨的最佳方法(如何报怨)
以德报怨的最佳方法(如何报怨)孔子主张以直报怨,是入世;老子主张以德报怨,是出世。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说的意思是,不管别人对你的伤害是大是小,是多是少,都用道德去对待别人的怨恨。
在《论语》有下面一段对话,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该怎么回报恩德呢?还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报答恩德吧。”孔子探讨的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具体地说,是别人对我们好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对待他;别人对我们不好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对待他。在情感上,中国人普遍主张“以德报德”。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也对别人好。“礼尚往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就是以德报德。至于如何“报怨”,则有争议,有人问孔子,“是不是应该以德报怨”,孔子给出了“以直报怨”的观点。什么是“以直报怨”?就是用公正合理的方式对待别人的怨恨。在对待那些对自己怨恨的人时,分析他们为什么对自己怨恨,如果是自己的问题,就去修正自己的行为,而如果是对方的问题,我们也没有必要委屈自己讨好别人,而是去教育甚至处罚对方,修正他们。“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就是“以直报怨”。“人不犯我”,就是别人无错;“我不犯人”,就是修养自己。“人若犯我”,就是错在别人;“我必犯人”,就是对等制裁。前段时间,美国对中国发起贸易战。我国进行对等制裁,这就是“以直报怨”。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以怨抱怨”是以恶意、怨恨和报复去对待别人对自己的不道德行为。如果每个人都坚持以这种态度对待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那么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冤冤相报何时了。以直报怨是回敬,重在适度;以怨报怨是报复,多是过度。
孔子也不赞成“以德报怨”。所谓“以德报怨”是指你对我不好,我仍然要对你好。孔子认为,对损害自己的人,是不能报之以德的。否则,就会助长恶人的嚣张气焰。我们反对冤冤相报,也绝不姑息养奸。
孔子主张以直报怨,是入世;老子主张以德报怨,是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