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
苏州寒山寺(姑苏城外寒山寺)晚上我搭了一个三轮车,兴致勃勃地来到枫桥边,月光尚存,不见客船,不闻钟声;我意识到我毕竟是现代人,体味古诗意境显然只是一种想法。既不会体会到张继的意境,也不会体验到陆游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的意境。突然,不远处商摊上传来了那曲假情假义的《涛声依旧》,更使得我兴趣索然。 寒山寺钟楼是一座二层六角形的小楼,造型精巧。据说张继诗里所说的那只钟在明末时流入日本,康有为“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就是说的这件事。光绪30年江苏巡抚重修寒山寺时仿照旧钟铸了一只新钟,也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人多高,三人合抱粗,悬于钟楼的这只大钟。 寒山寺的古诗、古文、古事、古人太多,真是可怜了我的大脑。一上午的疲倦我仍没有进入张继的意境。于是我只好来到寒山寺两旁的江村桥和枫桥,坐在枫桥上我努力地品味张继的《枫桥夜泊》。据我查的资料,诗中的“乌啼”是个地名,“愁眠”就是我住的枫山疗养院所在的山名,“江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代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写下的千古名句,这首含愁不眠的旅人情怀牵动着我的步履来到了姑苏城外寒山寺。
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鉴年间(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寒山、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主持,塔院遂改名寒山寺。
这是一个明媚的春日,我随着几乎一样心情的中外游客走进了这座著名的古刹。走进大门我就学着其他游人买了香点燃,在香雾缭绕中我为亲朋好友默默地祝福。
通过林荫小院,正中为大雄宝殿,殿内有释迦牟尼像,佛座两边和后壁嵌有寒山寺子诗36首,有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罗聘以及郑文焯所绘的寒山、拾得等的写意画像石刻。在大殿东西两侧偏殿内,有小型香樟木雕刻的金身五百罗汉像,造型古朴,神韵生动。殿后有藏经楼,环壁镶嵌宋代张樗所书《金刚经》石刻,笔力刚劲。
寒山寺钟楼是一座二层六角形的小楼,造型精巧。据说张继诗里所说的那只钟在明末时流入日本,康有为“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就是说的这件事。光绪30年江苏巡抚重修寒山寺时仿照旧钟铸了一只新钟,也是现在我们看到的一人多高,三人合抱粗,悬于钟楼的这只大钟。
寒山寺的古诗、古文、古事、古人太多,真是可怜了我的大脑。一上午的疲倦我仍没有进入张继的意境。于是我只好来到寒山寺两旁的江村桥和枫桥,坐在枫桥上我努力地品味张继的《枫桥夜泊》。据我查的资料,诗中的“乌啼”是个地名,“愁眠”就是我住的枫山疗养院所在的山名,“江枫”是两座桥名。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张继的确才气出众,把诗人当时的“旅愁”表现的淋漓尽致。
时至中午,若要体味古诗的古韵,只能晚上再来。我的想法是,买一壶酒和几个小菜坐在低矮的小船里从从容容的用全身心感受一下枫桥夜泊。
晚上我搭了一个三轮车,兴致勃勃地来到枫桥边,月光尚存,不见客船,不闻钟声;我意识到我毕竟是现代人,体味古诗意境显然只是一种想法。既不会体会到张继的意境,也不会体验到陆游的“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的意境。突然,不远处商摊上传来了那曲假情假义的《涛声依旧》,更使得我兴趣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