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鉴定的这七个神秘痕迹(深度解析汝窑艺术7大谜团)
汝窑鉴定的这七个神秘痕迹(深度解析汝窑艺术7大谜团)汝窑青瓷器物不求纹样装饰,釉色以素雅、沉静为美,体现出宋代上流社会用瓷推崇理性美的特色。宋代的文学一直以平淡作为审美要求的最高理想,平淡是要求作到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宋徽宗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瓷器鉴赏也很有造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会图》中,画作描绘了宋代宫廷的一次茶会,宋徽宗正向受邀前来的文人展示各式各样的陶瓷。北宋末年宋金之间频发的战事,不仅断送了徽宗执掌政权,也终止了汝瓷的烧造。如果不是金人的侵扰,宋徽宗与汝瓷或许能延续出更久远的佳话和更多传世佳作。三、汝窑瓷器为何不饰纹样?刚才我们提到了,宋徽宗赵佶从小嗜好奇石,玛瑙石名贵异常,宋代杜绾《云林石谱•汝州石》条云:“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澈,少有纹理如刷丝”。玛瑙自然也得到宋徽宗的喜爱,这爱是“碎玉髓,入汝釉”,玛瑙宝石就这样成了烧制汝窑的“下脚料”。二、汝窑瓷器为什么是天青色?汝窑的出现,不仅因为徽宗的艺术审美
说到汝窑就不能不提赵佶,这位大名鼎鼎的艺术家皇帝——宋徽宗。据史料记载,此人自幼对奇珍怪石,艺术品兴趣浓厚,专注于“笔墨丹青”,他是父亲神宗皇帝的“庶出”皇子,本来没有继承大统可能,但十八岁那年,上天将他推上了宋王朝统治者的皇位上。
宋徽宗赵佶
一位养尊处优,终日戏鸟弄石的少年,突然要担负起“家与国”的兴衰荣辱,实在力不从心,他选择了逃避,继续自己的“艺术人生”。赵佶深深折服于汝窑艺术,终其一生执着于此,宋汝窑瓷一度失传,至今仍给我们留下种种疑问,幸而专家们从史料中为世人揭开了部分谜底 。
一、玛瑙入釉是怎么回事?
刚才我们提到了,宋徽宗赵佶从小嗜好奇石,玛瑙石名贵异常,宋代杜绾《云林石谱•汝州石》条云:“汝州玛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红莹澈,少有纹理如刷丝”。玛瑙自然也得到宋徽宗的喜爱,这爱是“碎玉髓,入汝釉”,玛瑙宝石就这样成了烧制汝窑的“下脚料”。
二、汝窑瓷器为什么是天青色?
汝窑的出现,不仅因为徽宗的艺术审美情趣,更与他根深蒂固的道教信仰有关。当时奸臣蔡京和各种道士都在撺掇宋徽宗信奉道教,导致宋徽宗后来笃信道教,称自己是“教主道君皇帝”。道教主张“静为依归”、“清极遁世”,就是要很清静的感觉。道教仪式中,给天神写的祈祷词叫“青词”,又叫“绿章”。青词、绿章,道教都是追求这个颜色。道教对青色的追求,直接影响了宋徽宗的审美。
三、汝窑瓷器为何不饰纹样?
汝窑青瓷器物不求纹样装饰,釉色以素雅、沉静为美,体现出宋代上流社会用瓷推崇理性美的特色。宋代的文学一直以平淡作为审美要求的最高理想,平淡是要求作到平易而隽永、淡泊而含蓄。宋徽宗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瓷器鉴赏也很有造诣。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文会图》中,画作描绘了宋代宫廷的一次茶会,宋徽宗正向受邀前来的文人展示各式各样的陶瓷。北宋末年宋金之间频发的战事,不仅断送了徽宗执掌政权,也终止了汝瓷的烧造。如果不是金人的侵扰,宋徽宗与汝瓷或许能延续出更久远的佳话和更多传世佳作。
宋代文会图一景
四、汝窑为什么存世量极少?
汝瓷始于宋,也毁于宋。北宋末年,金兵入侵,宋室南迁,由于长期兵灾战祸,前后20年间,汝窑尽废,汝瓷尽毁,技艺失传几近千年。经多位史学家考证后,宋徽宗时期是汝窑烧造的全盛时代已成为陶瓷界的共识。南宋·周辉《清波杂志》:“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柬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说明,到了南宋,汝瓷就已经成为珍品,那时候就很少了。
五、汝窑的器型、胎体、艺术特点反应的哲学理念
欧阳修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意思是说:我们追求的道,就是返璞归真;我们追求的理,不用加任何装饰。这个追求的道理不仅影响了汝窑的烧造,也同样影响了宋代正统瓷器—官窑。
六、现代汝窑艺术的传承之路
上世纪五十年代,周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
1958年经上百次试烧实验,终于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
1983年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
此后至今几十年中,何伯辉等陶艺大师先后开创各自的现代汝窑品牌,为汝窑艺术复兴发展做出卓越贡献。
柏采窑冬青釉圆韵茶具套组
至今仍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手握皇权,江山万里的帝王身边不乏珍宝诱惑,为何偏偏迷恋汝窑瓷的平淡单纯?宋徽宗的悲情与风雅,或被后世逐渐淡忘,但汝瓷作为帝王美学嗜好及社会审美情绪的符号,却被深深烙印在我历史文化中,至今依旧照耀着中华民族的瓷艺之林。
文化不灭,汝窑永存,汝瓷身上所凝结的社会、历史、政治、艺术、宗教、审美等附加值远远超越了瓷器本身。
更多了解御茶园方式:
官网:http://www.chinateaking.com/
御茶园(yuchayuanzb)
京东:御茶园茗茶
天猫:柏采旗舰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