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与艺术的日常(光影的艺术)
光影与艺术的日常(光影的艺术)现场勘察之后,我们发现机库、厂房四周的白色墙壁以及建筑物上的金属会反射光线,加上大门和屋顶外透进来的自然光导致现场光线不匀。因此,我们在地面铺上黑色遮阳布,利用四台10米的升降车作为灯光移动灯位,提高灯光光源输出,配合快门速度、感光度和光圈控制曝光量,保证出片效果良好。受自然光变化的影响,布光方案每3小时就要调整一次。长期“追飞机”的经历已经让我和小伙伴们习惯了各种高温酷寒。拍摄从下午4时开始,持续到第二天早上6时。夏季的机库、厂房,即使到了半夜也有30摄氏度,再加上高功率的摄影灯,我们在高温和蚊子的“夹攻”下工作。就算每个小伙伴都“武装”到位,一场拍摄下来还是会被蚊子咬得又红又肿,被汗水浸得又刺又痒。我记得有一次在荆门,小伙伴刚拍没几张,按快门的手指就肿了起来……比起要抓住“精彩瞬间”的自然光飞机摄影,棚拍更像是完成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既考验创作者的创意策划能力,也考验整个团队的协调配合。
很多年前,翻阅国外航空杂志,看到一些关于飞机产品的广告画面,惊叹于摄影师运用光影展现工业之美的巧妙构思。受航空工业通飞委托,我带领中航文化摄影工作室的小伙伴们,开始对其旗下的各型号飞机进行策划拍摄。
飞机对我来说一直有种强烈的吸引力。之前一直在自然光线下拍飞机,虽然也有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的摄影用光经验,但绝大部分是借助活动现场的光线完成。像这样大规模的棚内专题拍摄还是第一次,这让我既紧张又兴奋。
和一般的静物棚拍不同,飞机庞大的体积对拍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的摄影棚无法满足,我只能利用飞机机库或厂房搭建临时影棚。飞机复杂的结构也增加了拍摄难度,螺旋桨、机翼、机身、垂尾、平尾、机窗玻璃等部件之间容易因光线反射产生“光污染”,需要反复调整布光角度。经过3个月的沟通和策划,我们才完成了拍摄草图和灯光布置方案的设计。
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这次我告别了传统先拍局部再合成的做法,转而采用难度更高的整机布光摄影。这不仅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国内航空摄影领域里的一次探索。自今年6月开始,摄影工作室团队从北京出发,先后抵达航空工业通飞华北公司(石家庄)、特飞所(湖北荆门)、航特、通飞华南公司(珠海)以及千岛湖机场进行飞行器的拍摄。
现场勘察之后,我们发现机库、厂房四周的白色墙壁以及建筑物上的金属会反射光线,加上大门和屋顶外透进来的自然光导致现场光线不匀。因此,我们在地面铺上黑色遮阳布,利用四台10米的升降车作为灯光移动灯位,提高灯光光源输出,配合快门速度、感光度和光圈控制曝光量,保证出片效果良好。受自然光变化的影响,布光方案每3小时就要调整一次。
长期“追飞机”的经历已经让我和小伙伴们习惯了各种高温酷寒。拍摄从下午4时开始,持续到第二天早上6时。夏季的机库、厂房,即使到了半夜也有30摄氏度,再加上高功率的摄影灯,我们在高温和蚊子的“夹攻”下工作。就算每个小伙伴都“武装”到位,一场拍摄下来还是会被蚊子咬得又红又肿,被汗水浸得又刺又痒。我记得有一次在荆门,小伙伴刚拍没几张,按快门的手指就肿了起来……
比起要抓住“精彩瞬间”的自然光飞机摄影,棚拍更像是完成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既考验创作者的创意策划能力,也考验整个团队的协调配合。很幸运,在航空工业通飞、通航中国、通飞华北公司、特飞所、航特和通飞华南公司等单位领导、同事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完成了14个机型的拍摄,创作出这组兼具科技感和艺术性的作品。这也是我国通航生产制造企业首次对所属型号的体系化视觉呈现,也为今后的棚内航空摄影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