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回味的元宵节(最浓的年味元宵节)
值得回味的元宵节(最浓的年味元宵节)从2016年开始,央视新闻联播连续多年报道了泉州的元宵灯会,2018年播出了位于泉州市海丝公园的大型水上座灯“海丝神韵”,并配上航拍画面,场面恢宏壮观,使人们对这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印象深刻。真可谓“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重现了当年马可波罗眼中光明城的模样。从外形上看,有仿照事物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宝塔灯、荷花灯等,有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人物组合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睇灯”是泉州闹元宵的特殊民俗,从正月十三晚上开始,满城灯火璀璨,各式花灯琳琅满目。让人分不清是灯在城里,还是城在灯中。全城上下歌舞升平,通宵灯火辉煌,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举城同庆,共享欢乐
01都说过完元宵节才算过完年,在我的家乡泉州,元宵节比春节还热闹,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我们的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开始到十八才结束。
泉州的元宵节活动,主要有赏花灯,看大戏,猜灯谜,踩街,游灯,放烟花等,近年还有海峡两岸的一些文化交流活动。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主角仍然是泉州花灯。
泉州元宵花灯历史源远流长,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早已闻名全国,是中国南方花灯的主要代表。其制作工艺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的花灯多种多样,从制作工艺上看,有料丝灯、刻纸灯、针刺无骨灯、彩扎灯等种类。
从外形上看,有仿照事物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宝塔灯、荷花灯等,有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人物组合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
“睇灯”是泉州闹元宵的特殊民俗,从正月十三晚上开始,满城灯火璀璨,各式花灯琳琅满目。让人分不清是灯在城里,还是城在灯中。
全城上下歌舞升平,通宵灯火辉煌,大街小巷,人头攒动,举城同庆,共享欢乐
真可谓“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重现了当年马可波罗眼中光明城的模样。
从2016年开始,央视新闻联播连续多年报道了泉州的元宵灯会,2018年播出了位于泉州市海丝公园的大型水上座灯“海丝神韵”,并配上航拍画面,场面恢宏壮观,使人们对这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印象深刻。
02记得小时候,极少有这么大型的花灯。一般人家的孩子虽人手一盏灯,但大都是举在头顶的公鸡灯或提在手上的润饼灯,如果哪个孩子拖个兔子灯在路上游玩,后面必定跟上一群眼馋的小伙伴们。
当时的灯用的是小焟烛,兔子灯在石板路上拖行、一不小心会卡在石缝里,拉得太快有时会绊倒,焟烛倾倒、烧着灯,扑救不及时,就会在孩子们的哄闹声中化为灰烬,而家长也不会因此打骂孩子,反而会高兴地说:“出丁了。”(闽南话“灯”同“丁”)觉得这是添丁进财的好兆头。
元宵期间,家长都鼓励孩子出门玩,尤其是晚上,说在亮如白昼的地方行走,能驱病除灾,老人们也出来赏灯走百病,所以这是个老少皆宜的欢庆的节日。
当时泉州城区很小,就是“东西两座塔,南北一条街”,花灯展都集中在开元寺内及中山南路的沿街店铺前。
元宵节前后,万人空巷,都往这两个地方涌去。
03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元宵节,妈妈和外婆带着我及曾外婆一起,要去开元寺看花灯,刚过钟楼,就拥挤不堪。越往开元寺的路上越拥堵,才到开元寺围墙外,就被挤得水泄不通。
我觉得与其这样被挤在黑压压的人群中,不如和小伙伴们在空旷的小巷里游灯、放炮仗、嬉戏打闹。就吵着要回去。
妈妈说她也后悔带我们出来,但所有的人都在往前挤,我们想折回去,与人流逆向而行,根本不可能。而且我们四个人也不能再手拉手前行了。为防止被挤散,她挽紧曾外婆的手臂,并让外婆拉住她的手紧跟其后,嘱咐外婆看护好我。
我们被人流推涌着往前挪动,我个头小,长得廋弱,虽然前面有曾外婆开路,边上有高大的外婆护着,但我仍被挤得东歪西倒,难有立足之地,感觉随时有被人流吞没的危险,内心充满恐惧。
我的脚被踩了无数次,鞋带松了,小脑袋快被挤扁了,后来鞋子被踩住,但人停不下来,鞋掉了。外婆紧拉着我,喊我千万不能蹲下捡鞋。很快,另一只鞋也掉了。
曾外婆背过一只手来拉住我,我在两位老人的拉持下,随着人流进入开元寺。
外婆抱起我,我看到挂在高高的走廊上的各种各样的花灯,有精美的料丝灯、精致的刻纸灯;有绘着仕女和山水的走马灯;也有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造型灯。
那白兔灯里点着大灯泡(所有展览的灯都是用灯泡的),白亮亮的兔子随风而动,活灵活现的,我想如果能将它拉到我们巷子里去就好了,不管拉着跑几圈,它也不会起火烧坏掉,但它高高在上,我根本够不着。
我看到很多孩子骑在父亲的脖子上看灯,还有的孩子踩在父亲的肩膀上,母亲在一旁护着。但他们伸长手臂,也只够得到花灯下系着的、写着花灯名称和制作者名字的小纸牌。
04后来电池小灯泡取代了焟烛,花灯的造型也越来越多。政府为了顺应市民观灯的意愿,确保安全,举办以游灯为主题的文化踩街活动。将花灯从开元寺请出来,在市区主要街道游走,配有彩车和歌仔队,南音、踩高跷、舞龙舞狮等民俗表演活动,更加吸引人。
最早的文化踩街活动必定要经过钟楼,并会在钟楼进行表演。我们一家人早早地吃过晚饭,到钟楼*店二楼妈妈的办公室等着,那效果,就像坐在主席台上观看一样,非常过瘾。
印象最深的是化妆成小丑的火鼎公火鼎婆诙谐的表演以及富有原始气息及阳刚之美的拍胸舞。
后来市区不断扩大,踩街线路也相应调整。但曾外婆和外婆都相继过世了,我也已经长大并有了自己的孩子。每到元宵节,我带着孩子去威远楼、新门街等地看花灯,有时也和父母一起三代同游。
05近年来,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上都胜过以往。很多大型花灯集绘画、书法、刀刻、糊裱、彩扎、锡雕等于一身,以挂灯、电转灯、座式灯、组合灯、彩车等千姿百态的造型、纷繁夺目的色彩和五彩斑斓的灯光烘托传统元宵佳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女儿手上的花灯早就变成塑料的、声控的,形状也与时俱进,新颖别致,但我还是觉得传统花灯更有韵味。
近些年大家都觉得年味淡了,尤其是城市,春节期间街上冷冷清清的,泉州也一样。但一到元宵节就不一样了,大家都出门逛,“睇灯”只是个习惯说法,其实主要是出去看人,图热闹。
所以虽然城市不断扩展,赏灯的地方越来越多,但花灯似海人如潮,到处人潮涌动,几乎整个城市的人都出来了,不再是简单地拿着元宵灯,有的头戴"牛角灯",有的挥舞荧光棒,也有的穿上古装汉服,在挂满花灯的古城中穿行,给灯市又增加了一道风景。
每条街巷都有兴高采烈的人,再也没有万人空巷、只往一处汇集的情景了。
06这两年因为疫情,不再有灯展等相关活动,元宵之夜,大家安静地在家吃元宵圆。
那热乎乎、圆滚滚、甜蜜蜜的元宵圆下肚,标志着春节正式落下了帷幕。大家都在心里期盼着疫情尽快过去,来年上元夜再品 “溶溶月色连灯市,霭霭春色满夜城。”的最浓年味。
作者简介:本文原创作者天道酬勤,开设头条号和公众号等自媒体号“凡人书悟”,记录普通人的生活和读书感悟,向您推荐好书。
感谢您的阅读和点赞,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我,让我们一起交流,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