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男人必看的一部剧(这可能是今年尺度最大的一部剧)
这是男人必看的一部剧(这可能是今年尺度最大的一部剧)在19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中,她的作品受到广泛关注。阿娜伊斯·宁,她被视为西方女性文学的创始人,“身体写作”的先驱。《小鸟们》大家可别被这小清新的剧名给迷惑了。本剧改编自美国女作家阿娜伊斯·宁的同名短篇小说。
SM、滥交、嗑药、同性、叛乱、军火交易…
每个话题单拎出来,都够拍一部剧了。
这部剧够狠,一下子把它们都集齐了——
《小鸟们》
大家可别被这小清新的剧名给迷惑了。
本剧改编自美国女作家阿娜伊斯·宁的同名短篇小说。
阿娜伊斯·宁,她被视为西方女性文学的创始人,“身体写作”的先驱。
在1960年代美国“性解放”运动中,她的作品受到广泛关注。
同时她也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与许多作家有过风流韵事。
这部同名短篇小说,产生也是因为当年有位文学收藏家,付钱请阿娜伊斯·宁写一部情色小说,稿费是一页一美元。
阿娜伊斯·宁后来交出的就是《小鸟们》,一本不折不扣的小h书。
但她将一个关于女性觉醒的故事,嵌套在了其中。
1955年,美国纽约。
故事的女主人公,叫做露西·萨维奇。
她的父亲是一名专横的军火商,也是个控制狂。
因此,露西患上了轻微精神方面的疾病,需要服用药物以抑制蓬勃的欲望,让自己镇定下来。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露西的婚姻自然也不会如自己所愿。
她被嫁到了遥远的非洲大陆,摩洛哥的丹吉尔。
那个成为露西丈夫的男人叫做雨果。
露西和雨果的结合,比起婚姻,更像是一次交易。
露西的父亲需要雨果助他打开非洲市场,将自己的军火销往非洲。
当时正值摩洛哥的法国殖民时期,激进的民族主义者对武器有大量需求。
而雨果则是为了钱,他要帮家庭还清债务。
但露西不知道的是,丈夫雨果其实还是个同性恋。
他有个叫做阿巴扎的情人。
新婚第一晚,就算露西脱光了躺在雨果面前,他也不为所动。
露西很郁闷,还以为是自己的问题。
婚后某天,露西和雨果一起去酒吧。
想不到阿巴扎突然出现,让雨果猝不及防。
但他不是来砸场子或是揭穿雨果的,只是作为雨果的好朋友前来道喜。
就这样,阿巴扎出现在了露西的生活中。
在婚后的相处过程中,露西发现自己和雨果性格很不合。
因为离开了原本家庭的管束,露西逐渐开始追求一些新鲜刺激的东西,雨果则较为冷淡。
其实退一万步讲,两人本就不是因为相爱才在一起的。
初来乍到,为了结识更多的人,露西参加了伯爵夫人举办的一个派对。
这个派对必须携带一名男伴才能进场。
露西担心雨果对这样的活动不感兴趣,但她又不认识镇上的其他男人。
所以,露西只好邀请阿巴扎陪她一起去参加派对。
露西向阿巴扎吐露心声,希望从他那多了解一些关于雨果的事。
可露西越是表达对雨果的爱,阿巴扎听着就越扎心。
为了不暴露自己和雨果的关系,阿巴扎作为朋友答应了露西的请求。
并且主动表示,要带露西去挑几件适合派对的衣服。
面对高定店内各种华丽的服装,露西精神世界的另一道大门也被打开了。
她可以随心挑选钟意的衣服,再也不用穿父母替她买好的衣服。
露西和阿巴扎关系也渐渐变得亲密,这让雨果变得警觉起来。
他害怕阿巴扎误事,毁了自己的名誉,也毁了这段婚姻。
三个人就在互相隐瞒之中,战战兢兢地生活着。
这段复杂而又混乱的三人关系,正是故事的主线。
在主线之外,本剧还延伸出许多支线。
分别象征着性、暴力、喜剧、女权主义、后殖民政治等主题。
这种多主题的混合,虽然不是连贯的,但却丰富了故事的可看性。
在所有支线中,最吸引人的,尺度最奔放的,当属妓院的故事。
妓女谢利法,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但她展现的生活状态,俨然像一个独立女性。
在处处受压迫的殖民统治下,她表现出难得的大胆、随性和自由。
她会和爱人在海滩上浪漫的表达爱意。
在爱人被权贵抓走后,也敢于只身前往去救他。
碰到一些事情的表现,更是相当的出人意料。
比如,一次她在酒吧里,被一群野蛮无礼的法国士兵要求上台唱一首《马赛曲》。
起初她不愿意,她说自己不是酒吧的员工,凭什么免费唱歌?
但在收了钱后,她把歌唱成了一场属于自己的秀。
旋律基本跑调,声调忽高忽低,动作夸张,还做出了粗鄙的姿势。
完全亵渎了这首法国国歌。
任由那些法国士兵在台下气得跳脚,她反倒唱得更欢了。
在露西和谢利法偶遇的时候,露西曾问过她,“你有丈夫吗?”
谢利法回答她,“没有。不过我有一个妻子,她叫谢利法。”
就算是在妓院里,谢利法每次所扮演的角色,也是高高在上的女王。
每个和谢利法走进房间的男人,都乖乖臣服于她。
谢利法一边挥舞着皮鞭,一边辱骂他们都是“法国猪”。
也就此奉献了剧中那些香艳的场面。
但这些情色戏份,绝不是为了哗众取宠。
它代表着一种底层的抗争,也为随后的女性觉醒埋下伏笔。
除了这些大尺度戏,这部剧的摄影也是一大看点。
堪称一场视觉盛宴。
镜头下的丹吉尔,有一种柔和绚丽的美——
阳光、大海、蓝天和沙滩。
放眼望去,尽是高饱和的色彩。
服化道充满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古典情韵。
色彩鲜艳,元素丰富。
总是占满整个画面,有很强的感染力。
而那些羞耻的、血腥的、暴力的场景在其间上演。
用禁忌去打破庄严,所制造的不和谐音,也恰好契合全剧“反叛”的基调。
画面构图和灯光也有新意。
出现了大量的倾斜视角。
表达出一种生活的割裂感与荒诞感。
静态场景的打光,总能在人的面部勾勒出一种面具般的诡异色彩。
看起来迷幻十足。
但在这些支线剧情过后,整部剧最终仍然要落回到主线上。
它首先提出了一个关于“婚姻存在”的问题。
雨果认为,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
人们结婚是为了名誉,为了头衔,为了让自己在社会上看起来像一个正常人。
这时候阿巴扎就问他,“那爱呢?”
雨果无法回答。
这种没有爱的婚姻,终究难以为继。
被蒙在鼓里的露西,还是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雨果和阿巴扎赤身裸体躺在床上,被她逮了个正着。
露西这才明白,原来自己在这场婚姻中,只是筹码。
更令露西绝望的是,父亲对这件事竟然无动于衷,甚至觉得女儿能嫁出去就已是万幸。
而且母亲也不支持露西离婚,她认为那样就沦为二手货了。
在那之后,露西搬到了伯爵夫人家里。
片名“小鸟们”的含义,也在这个时候揭示:
露西在伯爵夫人家里发现了很多精美的小鸟摆件。
伯爵夫人告诉露西,这些全都是她丈夫每年送给她的礼物,都是很小的小鸟,装在盒子里。
直到离婚的那年,送来了一只最大的鸟。
这样的对比,也说明了婚姻关系中男女地位的悬殊。
“笼中鸟”的意象,在剧中出现了许多次,它所代表的意义也很明确——
在那时,很多男性总是想要控制女性,想方设法用种种借口编织出一个个鸟笼,想将女人们囚禁其中。
无论是平民露西还是尊贵的伯爵夫人,都难逃被物化的宿命。
终于,压抑已久的露西选择打破这一切。
在伯爵夫人的派对上,她看到了之前所拍摄的一支极尽放浪的短片后。
露西举枪朝屏幕里的自己开枪。
那一刻,她杀死了过去的自己。
伴随全剧结尾摩洛哥叛乱的发生,也正应和了女性的觉醒。
用原著作者阿娜伊斯·宁的话讲就是:
“有朝一日你终会醒悟:包裹严实藏在花蕾里,远比尽情绽放疼痛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