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上海生活(踏上张爱玲文学之旅重新认识香港)
张爱玲与上海生活(踏上张爱玲文学之旅重新认识香港)自2015年以来,内地访港旅行团数量持续下跌,面对困局,香港旅游业界开始探索新的出路,力求挽回大量流失的内地客源。其他:锅烧鱼头豆腐(出自胡兰成《今生今世》)、神仙鸭子(出自《花凋》)、东坡红烧肉(出自《相见欢》)、火腿粥(出自《小艾》)、栗子粉蛋糕(出自《半生缘》)、桂花拉糕(出自《桂花蒸阿小悲秋》。凉菜六点:盐水花生(出自《天才梦》)、咸炒白果(出自《道路以目》)、素烧鹅(出自《半生缘》)、烟熏鲳鱼(出自《心经》)以及蜜酿火腿(张爱玲嗜甜如命又极爱火腿)、爆玉米花(张爱玲小时候手里总离不开两样零食,一是冰淇淋,一是爆玉米花)。鸭舌萝卜汤:张爱玲挚爱的童年美味——“咬住鸭舌头根上的一只小扁骨头,往外一抽抽出来,像拔鞋拔……汤里的鸭舌头淡白色,非常清腴嫩滑。”香酥软壳蟹(出自《金锁记》):主要取香酥软壳蟹之形宛如锁头、其色呈金黄色,另对故事中的主角有隐喻——如软壳蟹般缺乏硬壳的保护,虽有螃
以张爱玲为设计灵感的艺术造型长椅
“爱玲宴”凉菜六点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刘星彤
“爱玲宴”餐单一览——
凉菜六点:盐水花生(出自《天才梦》)、咸炒白果(出自《道路以目》)、素烧鹅(出自《半生缘》)、烟熏鲳鱼(出自《心经》)以及蜜酿火腿(张爱玲嗜甜如命又极爱火腿)、爆玉米花(张爱玲小时候手里总离不开两样零食,一是冰淇淋,一是爆玉米花)。
鸭舌萝卜汤:张爱玲挚爱的童年美味——“咬住鸭舌头根上的一只小扁骨头,往外一抽抽出来,像拔鞋拔……汤里的鸭舌头淡白色,非常清腴嫩滑。”
香酥软壳蟹(出自《金锁记》):主要取香酥软壳蟹之形宛如锁头、其色呈金黄色,另对故事中的主角有隐喻——如软壳蟹般缺乏硬壳的保护,虽有螃蟹般张牙舞爪之表,仍不免沦为悲剧。
其他:锅烧鱼头豆腐(出自胡兰成《今生今世》)、神仙鸭子(出自《花凋》)、东坡红烧肉(出自《相见欢》)、火腿粥(出自《小艾》)、栗子粉蛋糕(出自《半生缘》)、桂花拉糕(出自《桂花蒸阿小悲秋》。
自2015年以来,内地访港旅行团数量持续下跌,面对困局,香港旅游业界开始探索新的出路,力求挽回大量流失的内地客源。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赴香港采访发现,从酒店到旅游产品设计,香港旅游正在主动谋求变革,针对内地游客日渐突出的个性化需求做出新的尝试。其中,由携程与港中旅联手打造的独家文学旅游线路“张看香港”,从景点设计、游览安排及用餐等方面全方位追踪张爱玲在港七年足迹,成为继“漫步读中环”线路后,又一值得玩味的香港人文深度游产品。
市场变化:陆客减少,香港主题游焕发新颜
在不少游客眼中,香港号称“文化沙漠”,购物与美食成为赴港旅游的全部内容。但实际上,香港本地旅游业一直在推动以文化及郊野徒步线路为代表的本土特色深度游产品——古今中西文化交融,香港浓重而独特的人文气息以及独一无二的自然郊野及地质资源,成为拓展本地深度游的两张王牌。
以“漫步读中环”为例,该线路最早由港中旅一手推出并卖座至今,行程从参观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开始,包括游览中环街市,搭乘中环至半山的自动扶梯,游览希腊古典式设计的前中区警署以及文武庙、摩罗上街、水坑口街等地,最后搭乘有百年历史的电车到达前立法会大楼,行程中还将在港式茶餐厅享用午餐。这一经典线路为不少旅行社所效仿,受到游客的一致好评。而类似的香港经典一日游,还有赛马观光游、大屿山观光游、电车全景游、香港电影之旅、大澳生态游、新界文化游等。
最新出炉的“张看香港”则是专为文艺青年的“张迷”们量身打造,将张爱玲在港七年的生活浓缩到一天的游览体验中,据说港中旅线路设计团队为此花费了长达两个月的时间,从景点、行程的设计到用餐以及讲解的内容都可谓费尽心思。该线路途经香港大学、浅水湾、加多利道、太平山等地,经过导游深入的文化解读,带领游客以漫步的形式重温张爱玲的经典之作及一生。
“‘张看香港’必须是小众线路,适合对香港已经很熟悉的客人换一种角度来感受不一样的香港。真正的‘张迷’会非常喜欢这条线路,也会介绍给朋友。”港中旅有关负责人告诉羊城晚报记者。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除本地旅行社外,香港部分酒店也针对内地自由行客人进行升级改造。如去年下半年刚刚翻新的香港湾仔帝盛酒店,推出一系列适合个性化需求的客房如儿童主题房、索尼(音响)房、傲胜(按摩椅)房等,儿童房中配备了儿童专用浴袍、护肤品、拖鞋以及儿童读物、礼盒等,为小朋友带来惊喜。
线路解读:“逛吃逛吃”中,“寻找”张爱玲
1939年,张爱玲离开上海,前往香港大学就读,她在自己的经典之作《倾城之恋》中,记录了对香港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望过去最触目的便是码头上围列着的巨型广告牌,红的,橘红的,粉红的,倒映在绿油油的海水里,一条条,一抹抹刺激性的犯冲的色素,窜上落下,在水底下厮杀得异常热闹。”。
据了解,张爱玲一生中三次赴港,前后有近7年的旅港生活。漫步在香港街头,与张爱玲“隔空对话”,还原其作品中的种种描述,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寻踪地:香港大学
尽管张爱玲笔下的香港大学是混乱甚至荒谬的,事实上,港大的建筑十分优雅,透着浓浓的书卷气和隽永的气息。张爱玲昔日求学的本部大楼以及住过的仪礼堂、电影《色戒》取景地陆佑堂,都散发着古朴的气息。据导游介绍,港大本部大楼因带有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岗石柱廊、色彩斑斓的玻璃窗、顶部的圆形高塔与环绕的四座角塔以及花式走廊,早在1984年便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也是本地人及游客拍照的好去处。
寻踪地:加多利山
张爱玲在港时,曾借住毕生来往最亲密的好友宋淇夫妇在加多利山的家,很喜欢加多利道上“两排交柯的大树郁郁苍苍,仿佛欧洲也只有法国德国有这气派,美国就没有”。
寻踪地:浅水湾
张爱玲笔下的浅水湾,是“淡白的海水汩汩吞吐淡黄的沙。冬季的晴天也是淡漠的蓝色。”《倾城之恋》中范柳原与白流苏的爱情故事就在这里展开。
浅水湾被香港人称为“天下第一湾”,爱之极切。张爱玲书中的浅水湾饭店虽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拆掉,原址上建起了望海豪宅大楼,但仍有一间格调甚高的浅水湾餐厅保留于此,同时保留了地道的下午茶文化。而在浅水湾海滩旁的南区文学径上,还展示着由设计师孔明设计的纪念张爱玲三次赴港经历的艺术造型长椅。
寻踪地:太平山
《第一炉香》中有对太平山半山白房子的描绘——“山腰里这座白房子是流线型的,几何图案式的构造,类似最摩登的电影院。然而屋顶上却盖了一层仿古的碧色琉璃瓦。玻璃窗也是绿的,配上鸡油黄嵌一道窄红边的框。窗上安着雕花铁栅栏,喷上鸡油黄的漆。屋子四周绕着宽绰的走廊,当地铺着红砖,支着巍峨的两三丈高一排白石圆柱,那却是美国南部早期建筑的遗风。”在游客汇聚的观光胜地太平山,也可以寻找张爱玲的笔墨痕迹。
寻“味”地:旺角帝京酒店
链接
配合“张看香港”主题线路,旺角帝京酒店帝京轩的主厨精心打造的“爱玲宴”,简直让行走了半日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们“惊为天人”。所有菜式包括每一道小菜、甜点,均忠实于张爱玲文学作品中的真实描述,用灶台功夫还原文学著作,大厨表示,光是阅读原著就花费了不少时间,而菜式的打磨更是经过无数次调试,力求既还原书中本味,同时兼顾现代人崇尚的健康饮食。
值得一提的是,爱玲宴在用餐环境、氛围以及餐桌装饰、摆盘等方面,亦紧扣“张氏”独特的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