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长白山养牛攻略(山海间养牛记)

长白山养牛攻略(山海间养牛记)离了牛马一些农活难以完成,我和妻子商量再买一头小牛。这次我们决定买一头温顺些的小母牛。麦收后,我常把黄牛栓到门外大树上,一头母牛也栓在附近。不久,这头黄牛就开始变得狂躁起来。后来,黄牛越来越难以驾驭,最后我们只好忍痛低价把它卖掉了。1995年秋,我领到了一笔可谓不菲的初三升学奖。拿着这笔奖金,我们兴高采烈地到集市买牛。牛市上有一头明星般的小黄牛,一岁左右,毛色黄亮,体形匀称,胖瘦适中,是一头健壮的牤牛。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又费尽一番周折,我们最终把这头小牛牵回了家。每天下班后,我便急忙推着小车去割草。沟边或玉米地,杂草郁郁葱葱、鲜嫩肥大。我不顾汗水浸湿全身,或被玉米叶拉出道道血痕,把满车的鲜草拉回家,投喂给小牛。每次望着小牛津津有味地咀嚼鲜草,我和妻子分外愉悦。听说小牛吃棉饼易长膘,我又费尽周折买回许多棉饼。瞅着小牛喝着温水,吃着香喷喷的棉饼,我们心如蜜甜。小牛吃鲜草多,夜晚撒尿多,趴卧很不

养牛记

王良杰

长白山养牛攻略(山海间养牛记)(1)

我结婚后,曾养过两头牛,一头黄牛,一头黑牛。

上世纪九十年代,济阳家家户户饲养牛马驴等牲口,一为帮着干农活,二为生个小牲口有些收入。那时牛马的大小与多寡,成了衡量家庭是否殷实的一个标准。

1995年秋,我领到了一笔可谓不菲的初三升学奖。拿着这笔奖金,我们兴高采烈地到集市买牛。牛市上有一头明星般的小黄牛,一岁左右,毛色黄亮,体形匀称,胖瘦适中,是一头健壮的牤牛。经过几轮讨价还价,又费尽一番周折,我们最终把这头小牛牵回了家。

每天下班后,我便急忙推着小车去割草。沟边或玉米地,杂草郁郁葱葱、鲜嫩肥大。我不顾汗水浸湿全身,或被玉米叶拉出道道血痕,把满车的鲜草拉回家,投喂给小牛。每次望着小牛津津有味地咀嚼鲜草,我和妻子分外愉悦。听说小牛吃棉饼易长膘,我又费尽周折买回许多棉饼。瞅着小牛喝着温水,吃着香喷喷的棉饼,我们心如蜜甜。小牛吃鲜草多,夜晚撒尿多,趴卧很不卫生。为此,我常半夜到牛栏中垫些干土。

在我和妻子的精心呵护下,来年春末夏初,小黄牛已发育成型,高大健壮了。妻子便牵着小牛练习农活。然而每当给小牛套上牛套,它要么跳跃撒欢,要么一动不动。有一次,小牛拉着练习的农具,惊吓得狂奔起来。折腾十多天,小牛一样农活也没学会,“咿”“喔”“吁”等口令也不听。如此罢学,气得我们只好放弃。

麦收后,我常把黄牛栓到门外大树上,一头母牛也栓在附近。不久,这头黄牛就开始变得狂躁起来。后来,黄牛越来越难以驾驭,最后我们只好忍痛低价把它卖掉了。

离了牛马一些农活难以完成,我和妻子商量再买一头小牛。这次我们决定买一头温顺些的小母牛。

1996年秋,我们到集市转转,发现一头小黑牛价格很低,符合我们的经济条件。这头小牛,出生半年左右,毛色灰黑,也不明净,身材矮短。从牛相来看,它俨然就是一头很不起眼的丑牛。经过与卖主讨价还价,最终成交,我们把小黑牛牵回了家。

这头小黑牛,又小又丑,我也懒得精心饲养它。很多时候,我就随便地扔一捆玉米秸,或用竹筛简单地筛一些麦糠给它吃。

来年春天,小黑牛长高了许多,然而身躯依然不够庞大。天气转暖后,妻子找来牛绳、牛套等工具,试着让小牛学活。小牛很聪明,不几天就学会了“咿”“喔”“吁”等口令,这让我们很是欣慰。

临近麦收,我们从集市上买来一辆地排车。妻子把小黑牛套进车辕内,让它学着拉车。小牛在妻子的调教下乖乖地钻进车辕内,很听话地拉车前行。但它那瘦小的身躯与宽宽长长的车辕极不配套,走起路来有些搞笑。

麦收时节到了,家家牛马齐上场。我们家的小黑牛自然成了拉麦子的主力。满满的一大车麦秸,瘦小的小牛拉得非常吃力。小牛那瘦小的身躯在宽大的车辕内,忽而晃到这边,忽而晃到那边,艰难而又吃力,牛身上也冒着一层热气腾腾的汗气,但它依然乖乖地拉着满满的一大车。这场景、这画面定格在了我的脑海中,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始终都难以忘怀。

十多天的麦收季,小黑牛拉麦秸、压麦场、运化肥……天天忙碌与劳累,让小黑牛的食量有些减少,虽然我们给它加了些精料,但草料吃得不多。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好在过一段时间,它食量渐渐大增,毛色也发亮了许多。

转眼到了秋季,小黑牛虽胖大许多,仍不够高大威猛,可繁忙的秋收秋种农活更多了,像耕地、拉庄稼等劳动量特大。一天,我从岳父家借来一匹马,让它和小黑牛一起搿犋耕地。犁地过程中,小黑牛与高大的马儿并驾齐驱,丝毫没落在马的后面。但几圈下来,小黑牛身上早已湿漉漉的,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有些心疼,犁一会儿歇一会儿。一天下来,小黑牛浑身湿透,到家后吃草不多就趴卧在了地上。看到此情此景,我内心很不是滋味。第二天,小黑牛又和大马一起耕地,直到整块地全部犁完。“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濡濡。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这感人的画面,我觉得用在此处最为合适。

1998年春暖花开之时,小黑牛个头发育成熟,体形也威猛健壮了,还当上了牛妈妈,生了一头可爱的小黄牛犊。从此我们对两头牛倍加珍惜,不仅食料更加精细,还天天用扫帚给它们梳理皮毛。半年之后,因家庭经济困难,我们只好狠心地把小黄牛犊卖掉了。

这一年,我们耕种了10亩地,农活是往年的五六倍。无论是麦收,还是秋种,黑牛承担了我们家所有的重活,它的劳作强度可想而知。“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我想这是对它最真实最诚挚的描摹与歌颂吧。

2000年春,我调到县城工作,土地没法耕种了,勤劳多年的黑牛也要另寻家。起初我们把黑牛卖给了一位本村大叔。没承想,平时很温顺的这头牛在大叔家却是又拱又闹,焦躁不安,食量也变小了。俗话说,牛马通人性。我不知这头牛为啥会这样,但我确信,人养牛,牛养人,这牛与我们朝夕相处了多年,彼此早已难以割舍了。

十多天后,大叔只好把黑牛还给了我们。再后来,我们还是狠下心来,把黑牛卖给了邻村一户人家。从此,我们再也没见到为我们家卖过多年苦力的黑牛。

二十多年过去了,记忆中那黑牛的形象,恍如隔世,却近在咫尺,从不曾忘,从不舍忘,也不忍忘。

在农业机械化的今天,无论城市还是乡村,能耕作的黄(黑)牛早已销声匿迹,然而那些与牛为伴的时光也成了一代庄稼人的记忆,但那耕牛的精神却早已融进了人们的基因与血脉中,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耕牛。愿那些献力人间的耕牛们在天堂不再受驱使,不再受苦受累吧。

长白山养牛攻略(山海间养牛记)(2)

王良杰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澄波湖学校教师,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乡村》《山东工人报》《当代小说》《德州日报》《齐鲁文学》《天天读写》《新济阳》《济阳文艺》《宁津文艺》等。

壹点号 尹燕忠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