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佳治疗方案(急性心肌梗死知多少)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最佳治疗方案(急性心肌梗死知多少)一位38岁电商,有临界高血压,未吃药,每天抽2包烟。因为工作原因平时晚上经常1-2点睡觉,这天早上上班时突然出现左前胸部疼痛,向肩部放射转移,单位刚好有个同事他家人曾有人冠心病放过支架,他发现后就觉得不对,立即拨打120,送到医院后心电图很明确就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介入手术,开通闭塞的血管。但是,在同家属告知病情时,没几分钟就发生室颤(心脏骤停的一种形式),所幸在医院里面,病人给予了电除颤,心肺复苏处理,病人很快就恢复意识,并送往心脏导管室行急诊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心脏一根粗大的血管百分之百堵塞,病情非常危急和凶险,在整体团队的努力下,闭塞的心脏血管被疏通(下图),胸痛症状也很快消失,病情也稳定下来 。下面举一位及时送诊并得到有效、及时得到救治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那如果是一直有胸闷胸痛等不舒服,持续时间更长,休息或吃了上面的急救药物也没有效果时,胸闷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猝死”一说,它表现为在无任何征兆前提下突发意识障碍,心脏骤停,如未经发现或抢救不及时,基本上是无力回天,令人痛心疾首。
导致猝死最多见的是冠心病 急性心肌梗死,青年人(特别是男性)现在发病也不少见,因为有些青年人有高血压、高胆固醇病史,又常常抽烟,熬夜,久坐,超重/肥胖等因素,这类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也是发生冠心病 心肌梗死的高风险人群。
那么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冠心病,冠心病就是心脏一支或多支血管因为血管里面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越来越多就可以导致心脏血管逐渐狭窄。久而久之,心脏所供应的血流也会减少,在这个斑块稳定性好的情况下,平时日常活动可能没什么影响,可一旦你劳力,运动,情绪刺激,或寒冷诱发下你的心脏所需要供血量增加(就像汽车要跑快,供油要相应跟上),可是我们的心脏血管由于先前斑块导致血管内狭窄,心脏供血供氧量增加同心脏血管因为斑块导致的狭窄无法增加供血供氧量出现矛盾,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胸口疼痛或胸口发闷等不舒服情况,这个就是“心绞痛”发作。这种心绞痛症状特点第一:持续时间不长(一般不超过半小时),症状程度一般也不是很重;第二:经过休息或是含服“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后数分钟内胸闷胸痛可以缓解或消失。尽管胸闷胸痛症状缓解了,这个时候也不能麻痹大意,还是要去医院看看,寻求专科医生的治疗。
正常冠状动脉和有问题的冠状动脉
那如果是一直有胸闷胸痛等不舒服,持续时间更长,休息或吃了上面的急救药物也没有效果时,胸闷胸痛剧烈,伴有大汗,头晕恶心,呕吐,甚至眼前发黑或晕倒表现,那需要警惕是否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一定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最好是拨打120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的胸闷胸痛不固定位置,胸前区为主
那什么是急性心肌梗死?这里大概提一下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机制,它是长在心脏血管(医学术语:冠状动脉)里的斑块因为某些因素出现不稳定,这个斑块发生了破裂,糜烂,包围在斑块里面的脂质核释放,继发炎症反应,血管里的红细胞,血小板等成分物质聚集在斑块周围形成血栓,后者越来越多就把心脏血管完全或不完全堵塞,这样心肌供血供氧突然中断,心肌就会出现功能障碍,凋亡,坏死。如果不及时疏通血管,随着时间的延长,坏死心肌越来越多,运气好的话遗留心衰后遗症,运气不行就出现文中起始提到的猝死!因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很高,一旦出现胸闷胸痛不能缓解需要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当然这里也提一下胸闷胸痛还有其他危及到生命的疾病,到医院后也是评估检查的,这里就专题急性心肌梗死),必要时需要紧急做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打通闭塞或接近闭塞的心脏血管,大大提高生存率,预后也非常好!
下面举一位及时送诊并得到有效、及时得到救治的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例。
一位38岁电商,有临界高血压,未吃药,每天抽2包烟。因为工作原因平时晚上经常1-2点睡觉,这天早上上班时突然出现左前胸部疼痛,向肩部放射转移,单位刚好有个同事他家人曾有人冠心病放过支架,他发现后就觉得不对,立即拨打120,送到医院后心电图很明确就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介入手术,开通闭塞的血管。但是,在同家属告知病情时,没几分钟就发生室颤(心脏骤停的一种形式),所幸在医院里面,病人给予了电除颤,心肺复苏处理,病人很快就恢复意识,并送往心脏导管室行急诊手术,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心脏一根粗大的血管百分之百堵塞,病情非常危急和凶险,在整体团队的努力下,闭塞的心脏血管被疏通(下图),胸痛症状也很快消失,病情也稳定下来 。
深黄色虚线是闭塞血管,中间导丝通过前向血流恢复,末张是血管完全开通
最后,再次强调冠心病 心绞痛/心肌梗死不再是老年人专病,现如今年轻人也有发生,大家一定要注点意,特别是有高危因素人群更是要高度重视!同时也呼吁大家平时注重身体的保养,合理健康饮食,戒烟,避免熬夜,加强锻炼,定期体检等。
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