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910勃朗宁手枪结构(花口撸子勃朗宁M1910式手枪)
m1910勃朗宁手枪结构(花口撸子勃朗宁M1910式手枪)与更早的勃朗宁手枪相比,M1910式自动手枪有了明显进步:在追求手枪结构紧凑和外形小巧的思想指导之下,勃朗宁一反常规地采取了复进簧中置的布局,把复进簧直接套在枪管上,使枪管兼具发射枪弹和复进簧导杆两种用途,从而在枪的整体造型结构布局上,省去了一个复进簧直径的高度,实实在在不简单。后来沃尔特PPK和苏联马卡洛夫手枪都沿用了这一设计思想。普林西普使用的手枪,是一支由比利时FN公司出品的9毫米口径勃朗宁M1910式半自动手枪,生产序列号是19074——此前有不少记载称普林西普使用的是一支FN M1900型0.32英寸口径手枪,但实际上那些说法有误,普林西普的武器是M1910。这种手枪名气极大,它是世界最为著名的美国轻武器设计大师勃朗宁的得意之作。普林西普将M1910藏在衣袋中,在他掏出手枪射击前,旁边的警察根本没有察觉。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及王妃索菲亚,到已经被奥
中国旧时所谓的“一枪二马三花口”中的“花口”,指的是一种勃朗宁公司的著名产品——勃朗宁M1910自动手枪。在“枪牌”和“马牌”风靡欧美,甚至几乎占领世界现代小型自卫自动手枪市场的情况下,勃朗宁于1910年又完成了一种新型手枪的设计方案,他将这种手枪的图纸交给老合作厂家美国柯尔特公司后,后者却不愿意生产。在这之前,勃朗宁的设计在欧洲比利时的FN公司和美国柯尔特公司都有生产,这次鉴于柯尔特的态度,勃朗宁决定将生产许可只授予FN公司。
这支后来称为勃朗宁M1910的手枪极富现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勃朗宁继承与创新有机结合的思想特色和力求完美的职守特色。该枪采用简单的药筒座力反冲式设计,后座力很小,击锤不凸出,便于隐藏在衣袋内。复进簧中置布局的新颖设计,为这一小型自卫手枪奠定了“苗条”的骨架,其套筒口部的横截面也从传统的“8”字形变为“O”字形,套筒口部的枪口套,相应地变为一个正圆形环套,并且还在枪口套的前缘上加工了一圈滚花。这样一来,不仅在分解和结合中,旋转枪口套时手不至于打滑,而且还增添了枪的美观性。正是由于枪口套上的这一圈漂亮的“滚花”,使得这支新型小手枪,在外观上有了一个非常鲜明而典型的特征。当然,在中国丰厚的枪械文化以及丰富的语言的共同作俑之下,勃朗宁M1910式7.65毫米自动手枪就被“约定俗成”地称为“花口撸子”了。有7.65毫米的口径外,也有使用9毫米枪弹的“花口撸子。
7.65毫米口径M1910侧面特写
上世纪40年代出品的M1910工艺手枪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兰茨·斐迪南大公及王妃索菲亚,到已经被奥匈帝国占领6年的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访问。街头人头攒动,大公夫妇坐在敞篷汽车中,沿着米利亚卡河向阿佩尔码头行驶,一直到市政厅,在那里市长将代表全市人民欢迎太子伉俪。在市政厅举行完欢迎仪式后,大公一行驱车前往阿佩尔码头,就在一个拐弯处,一名叫做普林西普(Gavrilo Princip)的塞尔维亚青年走近大公座车,掏出手枪连开7枪,大公和王妃双双中弹,不治身亡。奥匈帝国的未来接班人,就这样横尸萨拉热窝街头。这便是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此后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而一直以塞尔维亚捍卫者自居的沙俄也随之开始动员,支持奥匈帝国的德国也投入战争,一场大战不可避免地开始。到1918年战争结束,总计有1200万人死于战争。这场浩劫,竟然就是被普林西普手中这支小巧的半自动手枪点燃了。
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用一支勃朗宁M1910自动手枪结束了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性命。如果不是这次行刺,一战的爆发起码会推迟。这幅插画上把普林西普的武器描绘成一支转轮手枪,足以说明当时对细节认知的混乱,实际上普林西普用的是9毫米勃朗宁M1910。
如今收藏在英国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的珍贵战争文物——普林西普当年行刺斐迪南大公夫妇用的9毫米勃朗宁M1910手枪。
普林西普使用的手枪,是一支由比利时FN公司出品的9毫米口径勃朗宁M1910式半自动手枪,生产序列号是19074——此前有不少记载称普林西普使用的是一支FN M1900型0.32英寸口径手枪,但实际上那些说法有误,普林西普的武器是M1910。这种手枪名气极大,它是世界最为著名的美国轻武器设计大师勃朗宁的得意之作。普林西普将M1910藏在衣袋中,在他掏出手枪射击前,旁边的警察根本没有察觉。
与更早的勃朗宁手枪相比,M1910式自动手枪有了明显进步:在追求手枪结构紧凑和外形小巧的思想指导之下,勃朗宁一反常规地采取了复进簧中置的布局,把复进簧直接套在枪管上,使枪管兼具发射枪弹和复进簧导杆两种用途,从而在枪的整体造型结构布局上,省去了一个复进簧直径的高度,实实在在不简单。后来沃尔特PPK和苏联马卡洛夫手枪都沿用了这一设计思想。
纳粹占领比利时夺取FN工厂后,命令该厂继续生产武器。这支M1910/22就是这一时期生产的,枪身上带有纳粹的鹰徽。M1910/22实际上就是放大版的M1910。
套筒后拉状态的M1910/22
勃朗宁M1910堪称世纪之作,为后来的小型自卫手枪结构设计又开辟了一条“高速公路”。我们从“花口撸子”身上,既能看到前所未有的结构创新,又能看到传统结构在优化组合方面的创新,还能看到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的再创新:“花口撸子”充分地继承了“勃氏血统”的精华,在瞄准装置的设计上,直接在套筒顶部开了一道前后贯通的纵向凹槽,在凹槽内的前端,设置了一个小巧且埋头的片状准星。这一凹槽实际上是把照门的缺口,拉长为照准槽,起到了引导射手构成瞄准线的作用,对提高手枪快速瞄准的指向性极为有利;同时,由于没有凸出的准星和照门,完全避免了从枪套中拔枪时可能发生的钩挂,特别是对将枪直接放在衣、裤兜中时的快速拔枪极为便利,再加上勃朗宁充分地集中了以往各型手枪特别是“枪牌”和“马牌”的优点,使得“花口撸子”整体结构更趋全面优化。例如,在“花口撸子”上采用了类似“枪牌撸子”的扳机及扳机连杆和击发阻铁结构,而握把保险、手动保险、不到位保险和枪上无弹匣保险机构,以及用枪管断隔突笋达成机构结合的构造,则借鉴了类似“马牌撸子”的特点。“花口撸子”全枪整体造型玲珑清秀,体积轻捷小巧,构造简单,保险确实,动作可靠,因此格外受人青睐。
“花口撸子”虽秀柔有余,阳刚不足,却也颇受那些军中柔秀们以至达官贵人、商贾名流的欢迎,当时的警务、特工人员也多有使用。这也是当初勃朗宁设计“花口撸子”的市场指向。
收藏在美国步枪协会博物馆的M1922工艺手枪,大约制造于上世纪30年代。枪身通体镌刻精美的神兽和缠枝纹,握把护板为珠母制作,扳机部分还镀金。
针对“花口撸子”体型过小,不能完全满足军队的需要,所以勃朗宁又推出了M1922自动手枪。该型手枪有7.65毫米和9毫米两种口径,分别使用7.65毫米×17毫米勃朗宁自动手枪弹和9毫米×17毫米勃朗宁自动手枪弹。M1922自动手枪实际上是“花口撸子”的变型枪。其结构基本相同,绝大部分零件也都一样,只是加长了枪管和握把,弹匣容弹量有所增加。为了适应军方的需求,有的M1922还在握把的左后侧下角加上了保险带环。M1922自动手枪的准星与可调方向照门也传统地凸起在枪面之上。因此,这支大“花口撸子”很快就被荷兰、比利时、南斯拉夫、丹麦、法国等欧洲国家列为军用制式手枪。革命战争中,我军从敌人手中也缴获不少,因此师、团级干部使用M1922自动手枪的也不少。“花口撸子”自问世以来,累计生产了近百万支之多。出于一种对“花口撸子”难舍的情结,二战结束后,一些欧美国家仍然少量地生产它。
日本Takara公司出品的变形金刚系列玩具。这款霸天虎机器人变形后就是一支惟妙惟肖的勃朗宁M1910。
M1910/1922手枪在二战中曾广泛使用,德国占领比利时后,夺取了FN工厂,要求FN继续制造M1922型手枪,这一时期FN出品的勃朗宁手枪上带有纳粹标志。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荷兰、希腊、土耳其、罗马尼亚、法国、芬兰、丹麦和西德仍在使用M1922。
战争时期,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旧中国的“花口撸子”很多,在革命战争中被我军缴获的也非常多,因此使用也很广泛。很多人所说的“勃朗宁手枪”,往往也多是专指“花口撸子”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