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怀疑范增(若是范增不被项羽撵走)
项羽为什么怀疑范增(若是范增不被项羽撵走)这下子范增骑虎难下,心里更是气愤,一怒之下就干脆随便收拾点东西踏上了退休的路。范增满腔热血,现在被主子怀疑,很是不满,于是,就赌气要告老还乡。大怒道:“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羽也是毫无留恋,当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于是,范增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法子,即:开一场鸿门宴。这场宴会的意思是借机除掉刘邦,项羽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刘邦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让项羽生了恻隐之心,放走了刘邦。后来,刘邦的势力越来越大,双方对峙在荥阳。刘邦的势力相对项羽来说弱了许多,在荥阳被项羽的军队截断了粮草,一时间只能在孤城里挨饿受冻,形势对他很是不利。这时候,范增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眼看着除去刘邦的好时机终于到了,于是,连忙劝说项羽趁机除掉刘邦。刘邦早就知道这个情况,最终先下手为强。在项羽的使者来刘邦大营的时候,就故意在这使者面前摆好了酒菜,但是,并不让使
秦末之时,群雄并起,项羽便是当时最被时人看好的一方霸主。他有个谋士,尊称为“亚父”,是对他的称霸事业帮助良多的一个人。范增墓在徐州市彭城路乾隆行宫后的土山上,据传西楚军人非常敬重范增,将他葬于此。
历史上,范增其实并不是一个能耐得住寂寞的谋士,于是,一听说项梁起兵,尽管已经七十多岁的高龄,他还是兴奋的睡不着觉,当即就去吴会地区找了项梁。一见面,他就给项梁出谋划策,劝他不要选择自立为王,名声传出去并不好,也不得民心。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立楚王的后裔为王,从而名正言顺地号召天下... ...可以说,他的这番说法在项梁看来是在是精彩至极,当即大喜,将范增当做了军师。
后来,项梁死了,项羽成了新的首领,于是,范增就开始将所有的希望放在了项羽身上。项羽也是争气,一路带着大军攻入了咸阳,这跟项羽本身的能力有关,但是,也少不了范增的辅佐。眼前的形势是项羽成为一代霸主,可是,刘邦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所以,刘邦就是项羽称霸天下道路上的一块最大的绊脚石。
于是,范增又提出了一个新的法子,即:开一场鸿门宴。这场宴会的意思是借机除掉刘邦,项羽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刘邦就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硬生生让项羽生了恻隐之心,放走了刘邦。后来,刘邦的势力越来越大,双方对峙在荥阳。
刘邦的势力相对项羽来说弱了许多,在荥阳被项羽的军队截断了粮草,一时间只能在孤城里挨饿受冻,形势对他很是不利。这时候,范增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眼看着除去刘邦的好时机终于到了,于是,连忙劝说项羽趁机除掉刘邦。刘邦早就知道这个情况,最终先下手为强。
在项羽的使者来刘邦大营的时候,就故意在这使者面前摆好了酒菜,但是,并不让使者吃,而是谎称范增的使者才会有这待遇,而项羽的使者没有。这下果然让这个使者气得不轻,回去就跟项羽告状,说的项羽是越想越不对劲,对范增开始忌惮起来,不久他就削掉了范增的兵权。
范增满腔热血,现在被主子怀疑,很是不满,于是,就赌气要告老还乡。大怒道:“天下事大局已定,君王您自己看着办吧。希望您把这把老骨头赐还给我,让我回乡为民吧。”项羽也是毫无留恋,当即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这下子范增骑虎难下,心里更是气愤,一怒之下就干脆随便收拾点东西踏上了退休的路。
他原想着自己劳苦功高,是项羽的左膀右臂,项羽肯定会留自己的,可是,走了老远硬是不见项羽的人,这才知道项羽是真的不需要他了,又气又怒之下,他就这样死在了路上。但是,也有民间传说范增其实是诈死。
实际上,此时的范增已经乘着石船来到今属浙江省天台县的九遮山,隐姓埋名居住在山洞中,为民治病,造桥铺路方便行人。但他依然关心国事,当项羽自刎乌江消息传来,他大哭:“竖子不听吾言,终有今日!”
于是,人们知道他就是范增,他却说“范增早死彭城,哪里会到这里来!”不久人去洞空,不知所终了... ...
话再说回来,那么,范增既然能作为谋士辅佐项羽称霸一方,按理说,范增应该是个聪明人。可是,从这种种迹象上来看,他却并不是一个明智的人。这里,关于范增的不明智,张燧的说法更加直白。他将范增和陈婴及王陵的母亲作对比,并且,最后得到了结论是:
“范增的智谋甚至不如这两个女人。”
当年,陈涉因为一时头脑发热杀了县官造了反,可是,谁当头领就成了问题。当时,有人想到了在县衙做事的陈婴,可是,陈婴的母亲并不愿意。他告诉陈婴:“造反这种事风险太大了,一旦失败,第一个死的肯定是造反的头领,所以,这个头领他不能做。”陈婴听从了母亲的话,和项梁一起合作,就这样,头领成了项梁。
再者就是王陵,他是刘邦身边的人,一直跟着刘邦南征北战。项羽抓了王陵的母亲,并且,以他母亲为要挟,让王陵不要再帮助刘邦做事。王陵的母亲知道自己成了儿子的软肋,当刘邦派来使者过来探望的时候,就偷偷告诉他,让他带话给儿子,告诉儿子:“安心地辅佐刘邦干大事,自己这里他根本不用担心。”而她自己呢,则直接撞在了旁边守卫的剑上自杀而亡。
其实,事实也正是如此,如果范增足够聪明,就不会看不出项羽并不是一个可以辅佐的明君,选择项羽绝对不明智。而且,范增作为一个谋士,却并不聪明,连最基本的说服人都做不到。
外黄投降项羽的时候,由于先前的恩怨,项羽觉得外黄的做法让他很失颜面,就想屠城解气。外黄有个十六岁的儿子,知道了项羽屠城的说法,就去面见项羽,说:“如果他现在屠城,剩下那么多要攻占的都城听到风声肯定死守不下,到时候岂不是加大了攻城的难度。”
项羽一听,这话有道理,就取消了屠城了想法,接受了外黄的投降。可以说,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尚且能说服项羽,可是,范增作为一个谋士,最终,也没能让项羽依照他的想法做事,反而做了一系列滥杀无辜,失民心的错事来。
由此看来,范增真不是一个聪明的人。就这种情况,就算是范增不死,我看,项羽也得不到天下。
参考资料:
『《范增论》、《史记》、《秦门·范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