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音乐诗人李健 文案里写满了70-90 s都向往的生活
李健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音乐诗人李健 文案里写满了70-90 s都向往的生活就会越经常感受到自己的有限性。你经常读书,经常创作,从巴赫谈到新古典主义,从上世纪70年代的乡村民谣谈到鲁斯、爵士,书籍更是包罗万象。你找一些参照系,就不会那么容易轻狂。
节目组有一次去李健家中采访,正值李健搬家,一进门慢慢一书柜的好书,以及满屋子还未来得及收拾的书籍和CD。
“一个原创歌手,你看看他听什么唱片,看什么书,基本能了解这个人。”李健对着记者这么说。
可能是第一次有镜头进入他的私人空间,李健刚开始显得有些腼腆。
慢慢谈到他的书籍和世界各地收藏的唱片时,他却开始滔滔不绝。
从巴赫谈到新古典主义,从上世纪70年代的乡村民谣谈到鲁斯、爵士,书籍更是包罗万象。
你找一些参照系,
就不会那么容易轻狂。
你经常读书,经常创作,
就会越经常感受到自己的有限性。
2015那一年,李健可谓是歌红人红,无数的商演、综艺节目邀约、采访接踵而至。
李健却选择去旅行“躲一躲”风头。
跑去观赏澳洲的明星——考拉;去西藏“置身于千万幅天地画卷中,祂时刻挑战着以往对西藏的想像”
《中国好声音》总决赛中与旦增尼玛合唱的那首《水流众生》也正是那时所作。
李健并没有清高到拒绝名利:“我不拒绝它,我只是不想让名利影响私人生活和损耗自己对音乐的热情。”
李健始终认为,原创歌手要经历长时间的积累和忍耐,才可能有自己的艺术思考力,作品才可能真正经得起推敲和检验。
所以他不赞同张爱玲说成名要趁早,他觉得成名应该晚一点:“人一旦成名之后,属于自己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成名得晚一些对生活还有一个不断提醒,不断往前走的愿望。”
你是一个文人,
就该经常锻炼,保持健康的体格;
你是一个运动员,就应该多看书;
你的工作是面对人群,
在生活中就要远离。
李健曾聊到与他同一小区的邻居姜文,最近已经很久没有来健身房了。他觉得,姜文把自己搞得太忙了。
李健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他喜欢闲散的生活,不要太忙。不论有多大的名气、多么丰厚的财力,任何人的一天都只有24小时,舞台是一个幻象,生活是现实的,真正的生活还是日常的本质。
他需要更多的时间观察与思考,有获取才能有输出。
创作者远离热闹的中心,是一种对创作力的自我保护。况且创作源于生活,优质的生活状态才能激发优质的创作灵感。
去看他的微博,不多,一年下来可数的几条。工作、健身、旅行、阅读思考,积极而饱满的生活。
把听过的CD,看到的书,见过的世界,经历过的风风雨雨,都转化为灵感。
公众羡慕李健神仙般的生活,他直接怼回:“中国人最喜欢造神,而且喜欢毁神。”
李健其实就是一个强调个人生活的人,他说:“其实有很多人过着这种日子。好的生活就应该是平静的生活。生活的理想就是理想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