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话与潮汕话的不同(潮汕话蕴含这么多古汉语)
潮汕话与潮汕话的不同(潮汕话蕴含这么多古汉语)其实,无论是粤语、客家话,还是潮汕话对于广东来说都是外来语言。那么哪种方言才是最最正宗,历史上最悠久的广东话呢?这不是太“土”,而是太“古”!潮汕话、粤语、客家话、被称为广东的三大方言,对于“北佬”来讲,听起来都是“鸟语”,但其中最难懂的恐怕是潮汕话,因为潮汕话不像粤语,受到港片、港星影响力拉动,在各种主流媒介上能露一脸,听起来也就不那么陌生。尽管潮汕人走向五湖四海,但大多勤奋好学,为了能迅速融入本地圈子,努力学习当地方言,所以在广州,你能看到潮汕人很流畅讲粤语,甚至很多人以为粤语也是潮汕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语言,对初到广州不懂粤语的潮汕人感到意外。十年前,妹纸初到广州不会讲粤语,很多人也是一脸惊讶“你们潮汕人不是都会讲粤语吗?”潮汕话这种语言终究以潮汕人圈子内传播为主。
"妹啊,有闲哩来卡茶”
“吕该地块人”
“牛仔吾北虎”
看到这些话,你是感到晦涩难懂,还是倍感亲切?对于非潮语方言区的人,可能感觉在看“鸟语”,从文字到语序都有太多问题。如果听起来,可能觉得太“土”,其实——
这不是太“土”,而是太“古”!
潮汕话、粤语、客家话、被称为广东的三大方言,对于“北佬”来讲,听起来都是“鸟语”,但其中最难懂的恐怕是潮汕话,因为潮汕话不像粤语,受到港片、港星影响力拉动,在各种主流媒介上能露一脸,听起来也就不那么陌生。
尽管潮汕人走向五湖四海,但大多勤奋好学,为了能迅速融入本地圈子,努力学习当地方言,所以在广州,你能看到潮汕人很流畅讲粤语,甚至很多人以为粤语也是潮汕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语言,对初到广州不懂粤语的潮汕人感到意外。十年前,妹纸初到广州不会讲粤语,很多人也是一脸惊讶“你们潮汕人不是都会讲粤语吗?”潮汕话这种语言终究以潮汕人圈子内传播为主。
那么哪种方言才是最最正宗,历史上最悠久的广东话呢?
其实,无论是粤语、客家话,还是潮汕话对于广东来说都是外来语言。
早期广东的居民其实是“百越人”,何为百越人?“百越”是先秦时代中原华夏部落对长江以南地区诸多部落的范称,所以,百越人只是一个统称。追溯历史,潮汕人最早于先秦时代迁入,多来自北方人,比如来自河南安阳和山东的殷商后裔。从基因看,科学家发现潮汕人与百越民族融合度较低,百越族群的基因仅占潮汕族群基因的约4%。而从语言看,汉初、三国后期、晋朝八王之乱的移民潮带来了大量潮汕人口,让秦汉魏晋时期的古汉语与今汉语方言中的潮汕话相似度最高。
在秦汉时期的古汉语中,单音节词占绝对优势,一词多义现象也非常普遍,而在秦汉之后,单音节词逐渐向双音节发展,从唐宋到现代,双音词占绝对优势,而单音词开始居于次要位置。来看看这几组单双音节词比较:
日——太阳
目——眼睛
月——月亮
有没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这不就是我大潮汕话嘛!
所以,大概,如果秦始皇复活,应该也是讲一口潮汕话吧!
这可不是妹纸说得,这是著名作家、编剧王朔说的。他还举了个栗子!不信你试试用潮汕话朗诵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鸠、洲、逑都是都押韵的哇。
潮汕话向来被各大古文化研究学者称为古汉语的活化石,当代学界一致认为:“潮州话”承继魏晋时期的古代汉语,叫她为晋话不为过也。不过经过上千年演化,潮汕话多少都有改变,尤其是历代来到潮州地区的北方官话对潮汕方言影响至深,妹纸觉得80后、90后这一代从小深受“请讲普通话,请用规范字”强制灌输,大部分人像妹纸一样已经讲不了纯正的潮汕话了。
有说汕头与揭阳普宁之间,老一代的潮汕人讲的潮阳话最古也最纯正。有一句话佐证,“好甲潮州人相骂,孬甲潮阳人咀话。”说得是潮阳人讲潮汕话声响,音重,好像跟人吵架,而潮州人语调不重,较为轻柔。网上有不少古汉语拟音,妹纸觉得听起来音也是挺重的,不信?你去找来听听看。
有人说潮汕话很难学,除了“古”,而且复杂,单单从声调看,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而潮汕话有八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阴上、阳去、阴入、阳平、阳上、阳去、阳入。当然,粤语也有九个调,但粤语方言区的人学起潮汕话却依然觉得很难。
妹纸最初知道潮汕话与古汉语的渊源,是在初中的时候,便开始留意潮汕话中的古汉语,拿几个较为常见和大家探讨探讨。
食
古人说“吃”,全部用一个“食”字解决,如今只有潮汕话保留了这一点。一个“食”字,就包含了吃、喝、饮、吮、吸等所有动作,如食饭、食糜、食水...
厝
作为古汉语的常用字,有安置的意思,如今在大部分语言中已经不存在,潮汕话中却独独保留下来,走在潮汕的旧城小巷总能看到相关的路标,地名。
行、走
“鲁闷宽宽行,迈走,党哑跋着”,在潮汕话中,行表示走,而走则表示跑,这也是古汉语中的用法。比如,《论语》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必有我师焉。”中的“行”就是走的意思;《木兰诗》中的“双兔傍地走”中的“走”则是跑的意思。
无
在古文中“无”一般表示没有,比如《黔之驴》中,“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入。”其中的“无”就是没有的意思。在现代汉语很多词语中,无仍被保留下来,比如无稽之谈,无字天书,然而只有在潮语中,“无”被单独并大量使用。
伊
在古文中,“伊”有第三人称的用法,相当于“他/她”,比如妹纸最近重温《红楼梦》,其中就有很多这样的用法。北宋诗词“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中的“伊”也是“她”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这个用法只保留在一些词组中,但在潮语中却仍被使用,潮汕人讲第三人称依然不分男女,只用“伊”。
箸
《韩非子·喻老》中“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其中,“箸”就是筷子的意思,而这个用法也在潮汕话中保留下来。其实这个字也在日语中保留下来,日语和潮汕话有着很多发音相同的地方。
潮汕人祖先远离烽火中原,在相对和平的潮汕地区,过上“世外桃源”般的安定生活,也让语言,文化大量保留下来,比如潮汕地区过“时年八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阳、冬至)就是对古代习俗的延续。
而在语言中,大量古汉语中的动词、名词各种词语都被保留下来,并保留大量单音节词用法,除了以上所提,还有大量未提及,比如,医生、老师都叫做“先生”,从汉代延续下来的婆婆叫做“大家”、公公叫做“大人”。从南北朝语言延续下来的儿子叫“阿奴”,“绳”叫做“索”,牙齿只叫做“齿”,媳妇叫做“新妇”。眼睛说做“目”,等等。
据说,日语、韩语也有大量跟潮汕话相同的音,等妹纸研究研究,再来八一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