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村落(人文渊薮千年谷村)
人文村落(人文渊薮千年谷村)秋日的赣中大地,金黄的稻浪在旷野间蔓延,一直铺展向远方的地平线。1.庐陵福地 灵秀谷村这里,李氏家族聚族而居,绵延千年,是赣鄱大地上第一大单姓村。这里,因建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的绚丽篇章中,留下了太多被抒写与传唱的印记,绽放出令人炫目的璀璨光芒。这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就是被誉为“进士村”的吉水县盘谷镇谷村。
▲吉水县“中国进士文化园”里的状元阁。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毛江凡
江西日报记者毛江凡
在吉安市吉水县西北角,距离县城30公里处,有一方神奇的土地。
这里,文风昌盛,人杰地灵,曾经创下一个小村诞生78名进士的奇迹。
这里,李氏家族聚族而居,绵延千年,是赣鄱大地上第一大单姓村。
这里,因建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在历史的绚丽篇章中,留下了太多被抒写与传唱的印记,绽放出令人炫目的璀璨光芒。
这个让人叹为观止的地方,就是被誉为“进士村”的吉水县盘谷镇谷村。
1.庐陵福地 灵秀谷村
秋日的赣中大地,金黄的稻浪在旷野间蔓延,一直铺展向远方的地平线。
吉水县盘谷镇政府所在地的谷村,正沉浸在丰收的喜庆里。
谷村,位于吉水县西北,与峡江县比邻,是一个拥有两万人口和千年文脉的自然村落。村的北面有武功山延绵百里的余脉万华山;南面则是武功山的另一支余脉南岭;东边十里是江西的母亲河赣江。
在万华山与南岭之间,同江河自西往东,蜿蜒而过。谷村就坐落在同江河与赣江的冲积平原上,这里一马平川,良田万顷,瓜果飘香。
10月24日,盘谷镇首届虾蟹文化旅游节和“中国进士村”进士文化研讨会在谷村举行,为这个小村丰收的喜庆氛围,又增添了不一样的文化韵味和内涵。
当天,在谷村文化园进士广场,还举行了谷村进士文化展示馆的开馆仪式。走进馆内,谷村的发端肇始、历史渊源、先贤名士、家规家训、古建遗迹一览无余,一个家族非同寻常的辉煌历史,仿佛穿越时空,从展板上站立起来,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据《谷村李氏族谱》记载:谷村李氏始祖为李晟(727-793年),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洮)人,唐朝中期名将,擅长骑射,勇武绝伦,跟随河西节度使王忠嗣征讨吐蕃,号称“万人敌”。其镇守西陲,屡立战功,累迁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兴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册封西平郡王,世称李西平。
谷村开基祖李唐,字祖尧,是李晟的7世孙。李唐“生而歧嶷,有大志。年甫冠,即欲光绍先烈,建功天埌”。意思是说李祖尧少年英才,聪颖智慧,胸怀大志,才刚成年就想着要继承祖先的遗志,建功立业,做个顶天立地的汉子。李唐原先居住在吉水阜田高村,地势狭小,环境比较闭塞,他认为在这里难以成就大业,有重新择址的意愿。李唐听人说,吉水的桐江(今同江)有座鸡笼山,山下田畴广阔、土地肥沃,便决定在此择址建村,是年为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这便是谷村的由来。此后,谷村这方神奇的土地,在数百乃至上千年间,用事实佐证了,这里的确风土昌盛、人杰地灵。
李氏建村,绵延千载。据《谷村仰承集》记载,李唐生有三子,第三子留居谷村旧宅,繁衍生息,一直延续至今,总共3派16房,形成了庞大的谷村李氏宗族的基本架构。如今,整个村子纵深两三里,左右号称十里,上七下八,意即上节七百户,下节八百户,全村李氏人口逾万,被誉为“江西第一大单姓村”。与此同时,在千年发展进程中,谷村李氏不断分支各地,远则云南、四川,以及两广、两湖、河南、浙江等等,开枝散叶。
▲谷村戏台。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毛江凡
2.崇文重教 科甲联翩
谷村先民耕读传家,崇文重教,文风兴盛。肇始于唐,辉煌宋明,鼎盛于清,可谓赓续不断。
据《谷村仰承集》记载,自宋至清,谷村共有进士78名、贡士95名、举人115名等,甚至出现了一门三进士、百步两尚书、十里九布政以及父子进士、兄弟进士、祖孙进士、叔侄进士等诸多科举盛况,充满传奇色彩。应该说,在中国近1300年的科举史上,一个村庄能够涌现如此多的进士,在全国来说都是极其罕见的。谷村因此被人们誉为“进士村”,也引来了不少专家学者的研究与探寻。
宋代以来,谷村演绎着科举文化辉煌:状元、著名地理学家罗洪先,工、刑、户、礼四部尚书李振裕,兵、吏部尚书李日宣,兵部尚书李邦华,神童龙榜李如圭、李献可,《鹤林玉露》笔记小说作家罗大经等均诞生于此……巨匠与群星闪耀在谷村历史文化的星空。
谷村所处的吉安,古称庐陵,以“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金庐陵”而著称于世。明《永乐大典》中即有“天下多举子,朝中半江西,翰林多吉安”的记载。吉安历史上这种人才辈出的现象蔚为壮观,为国家和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各个领域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遗产与精神力量。
汪泰荣是吉安文史研究专家,据他考证,从李唐迁移到谷村开始,就非常重视子孙的教育,创设湛源书院,要求幼童均入书院读书。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十四世李迁之、李存之兄弟首开纪录,于宋元丰四年(1081年)同科中举。接下来在短短30年中,一个村子连中9个进士。而李鼎三叔侄中同榜进士,引起了宋高宗的注意,于建炎、绍兴年间先后在谷村敕建经训书院、义方书院、桂林书院,此后元、明、清三代又先后建起了文蔚书院、树人书院、东湖书院、神童书院、有斐书院、三益书院、复礼书院、六行书院,连宋代书院总计12所。由于书院教育发达,使得谷村的后代子孙得到了很正统与全面的教育。
“我看过很多村子,一般历史上有两三座书院,就很了不起了。而谷村有12座书院,说明谷村自古以来在教育方面是非常重视的。孩童从小在书院受到良好教育,然后从书院里走出去参加科举考试,于是形成了科甲联翩的盛况。”汪泰荣说,从宋元丰五年至清乾隆四十年,谷村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共308人,被朝廷任以官职的287人,五品以上46人,三品以上16人。
读书人多,科举贡荐者多,入仕者多,必然形成浓厚的文风。由此,谷村学者、文人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谷村自宋至清末,有著述者达71人,著作150余部。经查,这些著作至今尚存并藏于国家图书馆及省市图书馆的有38部,其中有名的如宋代经学家李如圭,他的经学著作《仪礼集释》30卷、《仪礼释宫》1卷、《仪礼纲目》1卷,除《仪礼纲目》已佚外,其他两种均收入《四库全书》,列入存目的有4部37卷。一个村子有这么多著述且在《四库全书》里面收录,这是很少有的。
▲“父子兄弟进士”匾额。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毛江凡
3.家风醇厚 绵延相传
谷村所在的吉安,是孕育庐陵文化的人文故郡。这里文化发达、崇尚气节、刚烈义正、家风醇厚。传统文化的滋养,不仅让古庐陵成为书香社会,更成为文章节义之邦。
谷村这方土地,受庐陵地区社会风气的影响,自然也形成了文章节义的地域性家族特征,这种风尚成为谷村的文人学子、名臣显宦乃至稼夫樵子所共同追求的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谷村后裔,从而形成了谷村李氏独有的村庄气节、品格等先祖遗风。
据《谷村李氏族谱》记载,谷村始祖李晟,本身就是一个颇有气节的人。他出身于军人世家,幼年时即成孤儿,因此“事母孝谨”。他少年时期武艺高强,“性雄烈,有才,善骑射,年十八从军,身长六尺,勇敢绝伦”,可见李晟是个有本事的人。在平叛中,他孤军抗敌、赤胆忠心,对国家忠贞不渝,正是因为这份忠诚,才赢得了诸多将领的拥护与支持,最终成为平定叛乱的中坚力量。收复都城长安后,他即下令部队整肃军纪,退出长安,驻在城外,并发布安民告示,“居人安堵,秋毫无所犯”,爱民之心,跃然纸上。
李晟对子孙后代要求非常严格。女儿正月里回来看望父母,他这个做父亲的居然把她赶了回去,说她有自己的家,应当回去侍奉婆婆。看上去似乎很不通人情,却体现出他是个极为崇尚礼仪的人。
作为谷村李氏的先祖,李晟的为人品性无疑对其子孙后代产生过极大影响。在谷村李氏后来的那些名士良臣身上,不难看出李晟的气节特征。
谷村开基祖李唐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偏偏遇上一个战乱频仍的时代,理想无法实现,于是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奋斗方向,转为做一个隐士,在民间多为百姓做善事,积善积德,可谓爱民爱乡。这些人物,都是谷村由来已久的崇祀对象,他们的品德操守、风范气度和性格骨气,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便形成了谷村人特有的内涵和醇厚家风,在子孙后代身上绵延相传。这就是一个村庄的文化血脉。
井冈山大学历史系主任李伏明,是谷村李氏元潭派长房十七世孙。他说,从谷村迁居永新数百年,他们的世系仍非常清晰,辈分决不紊乱,后人始终不敢忘却先祖。《谷村仰承集》第三卷详细记载了本村的“祠例”和“家规”“家约”,这些规矩充分表明,谷村李氏宗法宗族组织的功能和目标,大大提高了本宗族的凝聚力,加强了宗族成员之间的团结,促进了本宗族的生存和发展。
从这些家规、家学里面看得出来,谷村对于家族管理深入到各个方面,从小孩读书到家族文献的修造,从祭祀活动到家族的经济管理等等都规定得非常严格,而且非常周全。因为有了这样严谨的家风,才能引导族众敬宗睦族,慎终追远。实际上,这也正是谷村历代学子的信念和追求,被认为是谷村绵延不息、蔚为大族之关键所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谷村的家风又有了新的发展,并被赋予了新内涵。在谷村进士文化展示馆的显眼处,新的谷村家训赫然在列。其中家规12条,有“从贤”“表率”“戒许”“戒争”“戒诈”“戒挟”“戒嬉”等,对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作了详尽的规范;家训3条,则从“听从祖考遗训、孝敬父母恩师、兄弟互助恭让、夫妻和睦共商、宗族亲疏必和、严守为人厚道……”到“为人不玷辱祖宗、为人务本努力向前、为国为家建功立业……”,既接续了先祖的核心家族遗风,又有了新的时代价值。
▲“进士村”仰承苑。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毛江凡
4.流风余韵 光照古今
谷村因历史厚重、教育兴盛、人才辈出、,获得了“进士村”的美誉,为“三千进士冠华夏”的庐陵文化打底着色。如今,吉水县打造的“中国进士文化园”、进士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深挖吉水进士文化遗产,展现庐陵文化精髓,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不断提升吉水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这些举措,正成为这方神奇土地上的人们新的文化振兴实践。
在谷村召开的进士文化研讨会上,南昌大学谷霁光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黄志繁认为:“谷村的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人们不断去发掘与弘扬。文化需要不断去说,不断去传承,不断去实践,否则文化就凝固在这里了,就鲜活不起来。这次能在一个小村开一个全国规模的学术研讨会,聚集了各地的学者、专家,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重大,也肯定会有收获。
吉安市博物馆馆长李希朗,多年来致力于《谷村仰承集》的点校出版工作。作为谷村的后裔,他说这是他为谷村做得最值得欣慰的一件事。
“3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了解到谷村有一部志书——《谷村仰承集》,清代乾隆版的叫《谷村记》,没有标点符号,还是用那种横排整理的,大多数人看不懂。我仔细研究《谷村仰承集》,发现它是一部非常完整的村史,在中国的古村落里面这样完整的村史,几乎找不到。我觉得要把它整理点校出来,让老百姓看得懂这部书。我从2003年开始点校工作,中间因工作繁忙搁置了一段时间,2013年我到吉安市博物馆当馆长,就又捡起来重新接续这项工作,2015年终于如愿出版,这对于谷村的文化弘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希朗如是说。
同为吉水人的江西省作协副主席、作家江子认为,谷村这么小的一块地方,出了那么多的进士,是人才密度高度聚集的地方,也是文化承载度与库存量非常大的一个村庄。谷村的文化元素很丰富,宗祠、书院、匾额、族谱、乡规、民约、民俗,在今天都能找到印记。村庄是最好的博物馆,村庄在,就可以沿着乡音找到回家的路,就能在跨越哪怕数百年时空后,依然能和先贤们的精神完美对接,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庐陵文化研究专家李梦星坦言,谷村这么多文化资源,值得开发利用。如收集资料,策划出版若干故事集、民间传说、研究文集等系列书籍,做成系列文化产品,把研究与普及结合起来,才能把谷村的进士文化推向更大的范围,产生更广泛的影响力。
让吉安文史研究学者汪泰荣有些遗憾的是,《谷村仰承集》里面所记载的一些祠堂、府第、宗祠牌坊等等,在岁月的洗涤中,很多都已经消失不见了。20年前他到谷村,当时的老村长就说,好多古迹都没有了,这是很遗憾的事情。谷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南禅寺,是宋代大观年间修建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物古迹,王阳明平定叛乱是在这个地方决定的,这也是在吉安能够找到王阳明有确切活动记载的地方,如果能重建并在此设立一个纪念馆,对于打造与提升盘谷镇的文旅融合,是一个契机。谷村还有大量的古戏台与书院,如果能够恢复重建一部分,对谷村的文化传承,也大有裨益。
这些年,谷村的文物保护工作正在不断加强,几年前,村里现存最古老的护吉大庙,通过多方努力,筹集到一百多万元进行了维修,还被列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盘谷镇党委书记吴卓告诉记者,吉水县正积极策应市委、市政府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迈出“文旅强县”的铿锵步伐,盘谷镇不断挖掘进士文化,通过三年多的规划和建设,谷村进士文化园和仰承苑相继建成开馆,一批古建得到了较好的维护,这是推进文旅融合的具体行动。谷村正以强烈的历史担当,将优良的庐陵文化代代相传,绘就新时代文章节义、吉山秀水的美好画卷,让“进士村”的美誉流风余韵,光耀古今。
▲“护吉大庙”匾额。摄影|江西日报记者毛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