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报告(六合区第四批优化营商环境场景发布)
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报告(六合区第四批优化营商环境场景发布)推出服务企业专场,在前三批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应用场景基础上,六合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更好地服务和助推企业壮大。
服务企业出“实招”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企业稳则经济稳、企业强则经济强。
六合区始终坚持问题导向,
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
更好地服务和助推企业壮大。
在前三批发布的优化营商环境应用场景基础上,
推出服务企业专场,
看看区内各单位为服务企业发展
都出了哪些“实招”。
1
“质量小站”助推企业质量管理提升
六合经济开发区深化“质量小站”创新服务模式,为园区企业提供“一站式”计量测试、标准化建设、认证认可等“12 25”项咨询及办理服务事项,为近400家企业提供质量咨询服务。结合企业需求“一对一”上门服务130余家,帮助20余家企业申报质量奖项,培育首席质量官726人。在近期召开的全市质量工作会议中,我区获得2021年度“质量强市工作优秀区”称号,这是我区连续第6次获此殊荣。
2
地理标志培育打造知识产权“金字招牌”
区市场监管局以龙池鲫鱼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重点联系指导名录为契机,持续做好全区地理标志挖掘与产业促进工作,积极指导区内市场主体成立特色产业协会,申请地理标志相关项目,持续打造“龙池鲫鱼”“棠邑绿茶”“六合板栗”等金字招牌,叠加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提升产品溢价能力。
3
“一企一策”助力外贸企业“走出去”
区商务局深化“一企一策”服务模式,推出“代注册、少跑腿、快开户”服务制度,指导街镇、园区持续推进7个工作日内完成自贸区企业材料收集、注册、银行开户等手续,提升企业办事效率;加强政策扶持促进贸易主体做强,对97家外向型企业发放各类发展资金790万元;深入调研倾听发展“心”声,应用座谈会、RCEP培训会等形式,持续提升外贸企业“走出去”能力。
4
六合首家安全生产实操考点投入使用
区应急管理局牵头建设我区首家安全生产实操考点,目前已投入使用。考点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设有办公区、档案室、候考区等功能区,理论考试配备112台电脑,实操考试配有电工、焊接、登高等作业设备35套,可满足我区特种作业人员考试需求,避免考生过江考试面临的早起、人多、停车难等问题。就近考试一次可为考生节约4小时,六合区实操考点预计全年考核9千人次,全年可为企业节约时间3.6万小时。
5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化解企业烦心事
区工商联聚焦服务转型,深入企业问需问计、走访宣讲,落实服务“两个健康”优化营商环境若干举措和服务民企365行动,收集梳理意见建议60余条,解决难题26件。主动发挥商会在化解民营企业经济领域纠纷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完善涉民营企业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多元沟通、监督评估有效作用,累计调解诉前案件191件,成功化解纠纷23件。
6
“执转破 破产重整”推动民企重生复活
区法院出台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判实施意见,细化执行案件移送破产审查操作流程,畅通“执行不能”案件退出通道。强化“执转破”工作中对有挽救价值企业的识别,在破产清算转破产重整程序审查中,充分尊重各方当事人意思自治,有效保障债权人利益,实现了困境企业重生。今年以来,区法院共排查、梳理符合“执转破”条件的案件45件,裁定受理破产22件,消化执行积案218件。
7
“定制化”服务助力项目建设“加速跑”
区城乡建设局全面推进“定制化”施工许可服务,建立施工许可审批联络员制度,联合消防、图审、人防、市场等部门科室,集中并联推进项目审批,为项目建设提供专业咨询、全流程集中帮办等“个性化”服务。针对工程实际状况和具体条件,全面推广“告知承诺制、分段办理、桩基先行开工”等施工许可审批套餐,在前一施工阶段同步推进后续审批流程,“化整为零”为项目建设“抢时间”。
8
“筑巢引凤”打造科技创新集聚“示范区”
区科技局通过优化载体环境不断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期许引来更多“金凤凰”。推进六合科技创新港建设,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优势转化,推动经开区、高新区不断完善“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 特色产业园”全链式孵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区已有4家国家级载体,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完成省级绩效评价,高新区棠邑科技企业孵化器入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六合第二家国家级孵化平台。
9
“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区高新区通过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聚焦环保装备智能制造产业,理顺专利转化难点,解决企业技术需求,畅通技术要素流动。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积极进行专利许可和转让,实施期内发布供需信息1万条以上,转让、许可专利数量增幅不低于20%,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在区域创新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典型案例】
供电按下加速键
为重大项目“充满电”
区发改委联合六合供电服务中心全力保障重大项目开工,实现重大项目“政电联动”有序推进,让“电等项目”照进现实。
省、市重大项目江苏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总投资100亿元,将建设年产2000万千瓦时动力电池生产项目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组装、壳体、箱体及线束等配套项目,是国轩高科在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6月16日,供电部门为国轩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供电的110千伏雄中1号线送电成功,2号线于6月26日完成送电,提前满足了客户6月底前基地内部供配电设施建成后即通电的要求。
不仅如此,六合供电服务中心在项目建设初期,协调六合经济开发区及各部门优化该项目外线方案,节省了外线建设时间。供电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过去,新建企业用电需要向供电部门申请,如今,为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并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供电部门组建专业团队主动对接省、市、区重大项目,提前上门做好项目接电服务,全程跟踪项目用电工程进展,确保各项目按期完成接电。
税费优惠“直达快享”
让“专精特新”企业快速“补血”
区税务局积极构建税费优惠“直达快享”机制,推行“宣传辅导、服务护航、政策落实”一体链式服务,使国家出台的惠企政策能精准及时落实到位,从而为“专精特新”企业快速“补血”添动力,让“小巨人”们的步伐迈得更加稳健快捷。
走进六合雄州工业园区的蓝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排列整齐的生产设备正开足马力运转,一只只机械臂操作井然有序,偌大的厂房内只有几名监测仪表的工人。“2021年,我们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2400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超过300万元;今年以来,已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减免55万元。”蓝深集团负责人余必升介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技能改造补助、研发补助……”这些年来公司收到的多项政策“大礼包”极大地增强了公司的发展信心和动力。
在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车间里,每一个步骤都由机器人精准“掌控”,一系列工序一气呵成。“‘专精特新’企业就是要做出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产品。国家政策支持力度这么大,我们更加坚定了创新发展之路。”公司研究院院长王亮燕介绍,“公司每年的研发费用大约有2300万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00%优惠政策实施以来,为我们带来了350万元左右的税款优惠,成为公司继续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的有力支撑。”
知识产权助企纾困
助力区域特色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开展知识产权助企纾困专项行动,组织专家服务团走进企业,送政策、送经验、送服务,帮助企业化解难题、塑造优势,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力。
专家服务团走访了“雨花茶”“棠邑绿茶”“龙池鲫鱼”“冶山贡鸡”等地理标志用标单位。走访过程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向用标单位赠送了自主编制的《地理标志运用和保护指引》,帮助企业全面性、系统化地获取和掌握地理标志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使用流程,指导企业依托地理标志打造品牌,提升产品的溢价能力,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
为提高知识产权助企纾困收益面,专家服务团走入区“茉莉六合”电商服务中心,为中心二十余家农产品供货企业集中提供了商标品牌建设案例分析、知识产权保护经验分享和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指导。同时,专家服务团还与现场企业进行“一对一”交流,针对企业产品包装中的知识产权风险进行把脉诊断,指导企业在商品包装上规范使用商标,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依托品牌开拓市场。
来源:今日六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