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鸟名言(不屈服于周围的一切而引吭高歌)
荆棘鸟名言(不屈服于周围的一切而引吭高歌)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庄周也说“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正是因为他对无尽知识的不懈追求,《庄子》33篇才得以流传至今。站在时代的端点,向往日慢慢回首。得到的是一条无法看到尽头却又十分清晰的直线,那想必包含了时代的思想精髓和书籍的默默奉献,才创作了这样一条瑰丽芬芳的道路。得于先贤们对书籍和知识的上下求索,更全面的知识和更高质量的书籍被创作出来,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这样良性循环,我便有幸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追随前人的脚步,领略书籍的魅力,在灵魂深处抚摸知识的轮廓,在知识深处叩响灵魂的大门。三毛在《蝴蝶的颜色》一文中提到“世上的生命,大多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得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张显了全部的答案。就这样,我一年年的活了下来,只为再生时蝴蝶的颜色。”她感受到了生命给予她的感动;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承诺,她创作了那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它一开口,便是这世间最美妙动听的歌声,所有人都为之震撼。
另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另外一只鸟儿。它一生只落地一次,它一展翅,便决定了方向,无法回头,直到死亡方肯罢休。
——题记
高贵淑静的官宦之后卓文君,在倾听了司马相如情真意切的唱弹之作《凤求凰》后,为了爱情,毅然放下自己的身世与背景,与之浪迹四海,宁愿委身于垆边沽酒,无所怨言。
求贤若渴的济世侠士朱家,在听闻了世人对季布的称赞之辞“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为了道义,愿意在季布被刘邦追杀时挺身而出,竭尽其能说服刘邦,又救济季布。
失君丧国的一代名将龙且,在楚国灭亡、项羽失踪之际,为了国家,告诫每一位楚国将士“亡秦者必楚”并踏遍万岁千山,找到项羽,召集众贤士,最终辅其亡秦。
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执念和信仰,为了它,我们常常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拼尽全力去追赶它。读书,使我明白这些道理;而这道理,却仿佛无时无刻都在告诫我需要读书,从而读书便成了我心底的执念和信仰,我愿意穷尽一生,投入到浩瀚的书海中去,拥抱那动人心弦的金屋玉颜。
三毛在《蝴蝶的颜色》一文中提到“世上的生命,大多朝生暮死,而蝴蝶也是朝生暮死的东西,可是依然为着它的色彩目眩神迷,觉得生命所有的神秘与极美已在蜕变中张显了全部的答案。就这样,我一年年的活了下来,只为再生时蝴蝶的颜色。”她感受到了生命给予她的感动;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承诺,她创作了那么多脍炙人口的文章。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庄周也说“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也”正是因为他对无尽知识的不懈追求,《庄子》33篇才得以流传至今。站在时代的端点,向往日慢慢回首。得到的是一条无法看到尽头却又十分清晰的直线,那想必包含了时代的思想精髓和书籍的默默奉献,才创作了这样一条瑰丽芬芳的道路。得于先贤们对书籍和知识的上下求索,更全面的知识和更高质量的书籍被创作出来,经过历史的沉淀和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这样良性循环,我便有幸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追随前人的脚步,领略书籍的魅力,在灵魂深处抚摸知识的轮廓,在知识深处叩响灵魂的大门。
蔡文姬精通音律,能将其前辈的作曲演奏得淋漓尽致、惊天动地,纵是这样,却仍得不到多数人的欣赏赞美。而当她被放逐于匈奴境内,因思念儿女而含泪演奏出了发自肺腑的心弦之曲时,这首曲子便独成一体,广为流传,她也因此流芳千古,被载人史册,这便有了名扬天下的《胡笳十八拍》。
莫言家境贫寒,他演讲中那个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少年形象,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于我们的脑海之中,他说他愿意做那个讲故事的人,讲更多的故事给更多的人听,终于,他开创了全新的“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体裁,于2015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我突然想起司马迁在《报任安书》在所说的“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句话来,此刻似乎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试想,如果司马迁空有一身才华,读阅史书千卷白卷,自己却不创做自己的新作品、却不将自己的所见所识表达出来,那也许将是整个中国的巨大损失,自己也只能碌碌无为地混完平庸的一生,甚至被后人耻笑。文王、仲尼、屈原、左丘、孙子、不韦、韩非,哪一个人不是当世绝代的天才?又有哪一个人满足于自己所有而不予创作新的文献?
读书诚可贵,创作价更高。《孟子·尽心》中也提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每当我们从书中获取了新的知识,我们应当试着用创作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如果能赋予它新的思考和更深层次的认识,那么此时的创作我想便可称作“创新”,这不正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吗?
闭上眼,合上手中的这本《荆棘鸟》,仿佛有一只固执的鸟儿,不肯屈服于周围的一切而引吭高歌,歌声直上云霄,响彻天地,似乎有一层层声浪涌来,不断地给我以震撼。
我睁开眼,猛的想起《凤求凰·琴歌》中的句子“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我想,我甘愿做这样一只“不得於飞”便“使我沦亡”的求知之凤,无论身处人生得意之时,还是失落偏安之隅,我定不惧困难、不畏阻挠、不计后果、不置当下,竭尽我卑薄之所能,全力以《列子·汤问》中“君子无争,含光无形,坐忘无心”的态度,去寻求属于我心底的那只精神之凰。
(作者:徐子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