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八阿哥态度:康熙为什么骂八阿哥骂得那么狠毒
康熙对八阿哥态度:康熙为什么骂八阿哥骂得那么狠毒可事情不知哪里出错,等猎鹰被送到康熙处打开来看,老鹰竟奄奄一息,这令康熙极为震怒,认为是胤禩对自己衰老、羸弱的嘲讽、比附和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当众斥责胤禩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毙鹰事件”对胤禩而言有着至关深远的影响,他从此一蹶不振,彻底断绝了谋取太子之位的可能。后来,康熙十一月二十六日发生的“毙鹰事件”,让康熙和胤禩恩断义绝。事情原委是:康熙帝当日前往热河巡视,胤禩恰逢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另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同时出于替父亲巡猎助兴,他托太监送给康熙一只猎鹰。后来康熙拿定主意想让废太子胤礽复位,他先给近臣们吹耳边风,当他确信重臣们对他“乾坤独断”但又没有明说出口的意图已经心领神会之后,就召集满朝文武众议推举“新太子”之事。他的本意是要复立胤礽为太子,不料大臣们没有明白或不理会他的意思,几乎众口一辞地举荐八阿哥为太子,这一下又触怒了康熙皇帝,
与四阿哥胤禛(后来的雍正)号称“冷面王”不同,八阿哥自幼就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为人处事体贴细致,灵活、温润、圆滑,不拘泥于规制与名分。因此他广结善缘,不管是朝臣还是众阿哥,大多与他相处甚欢,人称“八贤王”。康熙帝哥哥裕亲王福全生前就曾在康熙面前赞扬胤禩不务矜夸,聪明能干,有德有才。这些起初也是康熙欣赏他的优点之一。
皇次子、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康熙所废后,诸皇子跃跃欲试,争夺储位。急躁而愚蠢的皇长子胤禔自作聪明地欲乘机欲置废太子于死地,一向主张仁孝治国的康熙帝龙颜大怒。大阿哥胤禔遭训斥、批驳后自知继承大统无望,就推举素得人望且与自己亲近的八阿哥胤禩为嗣,并以“看相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来佐证。
此番言论惹得康熙再次勃然大怒,须知康熙作为“千古一帝”的一代雄主,平生最痛恨“妖言惑众”。康熙在恼怒大阿哥的同时,也引发了他对胤禩有垂涎大宝之心的疑忌,从此对他陡生恶感。
康熙次日就下诏书云:“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朕素所深知。其党羽早相要结,谋害胤礽,今其事旨已败露。着将胤禩锁拿,交与议政处审理。”意思是八阿哥外表亲和,内心奸诈成姓,胆大妄为,窥视储位。我一向就很了解。他早就广结党羽,谋害太子胤礽。现在一切都暴露出来,着即将他锁拿,交给议政处查明处理。并革除了八阿哥的贝勒爵位。
后来康熙拿定主意想让废太子胤礽复位,他先给近臣们吹耳边风,当他确信重臣们对他“乾坤独断”但又没有明说出口的意图已经心领神会之后,就召集满朝文武众议推举“新太子”之事。
他的本意是要复立胤礽为太子,不料大臣们没有明白或不理会他的意思,几乎众口一辞地举荐八阿哥为太子,这一下又触怒了康熙皇帝,他认定八阿哥一定在结党营私,图谋大宝,这下使得他对胤禩更加疑忌、厌恶和提防。
第二年,康熙帝借指责重臣佟国维、马齐等勾结胤禩的同时,直接指斥胤禩:“况胤禩乃缧绁罪人,其母又系贱族,今尔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为皇太子,不知何意?”大意是:何况八阿哥是捆绑戴罪的人(指此前受到夺爵停禄等系列处罚),他母亲又是出自低贱的族类(胤禩母亲卫氏是满洲正黄旗包衣奴才出身,在古代如果皇子的母系不是名门望族,很难有希望继承储君之位),现在你们这些人一起偏私曲从,包庇、保奏胤禩为皇太子 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后来,康熙十一月二十六日发生的“毙鹰事件”,让康熙和胤禩恩断义绝。事情原委是:康熙帝当日前往热河巡视,胤禩恰逢其母良妃去世二周年的祭日,所以他前去祭奠母亲,另派了太监去康熙处说明缘由。同时出于替父亲巡猎助兴,他托太监送给康熙一只猎鹰。
可事情不知哪里出错,等猎鹰被送到康熙处打开来看,老鹰竟奄奄一息,这令康熙极为震怒,认为是胤禩对自己衰老、羸弱的嘲讽、比附和诅咒,当即召诸皇子至,当众斥责胤禩说:“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毙鹰事件”对胤禩而言有着至关深远的影响,他从此一蹶不振,彻底断绝了谋取太子之位的可能。
持平而论,总体来看,八阿哥胤禩谦和自抑,在夫妇相处方面对八福晋恩爱有加,这点甚至让雍正不无嫉妒。他事母至孝,不管对与他有养育之恩的惠妃还是对生母良妃。康熙去世后,她将惠妃迎到府邸亲自赡养;生母卫氏过世后,他悲痛异常,“半年后仍需人扶掖而行”。对父皇康熙,他也自始至终也是谨遵人臣之子的分寸。
八阿哥胤禩固然不无觊觎储君大位的念想,但其实他并未亲自出头去争过太子之位,纵有一二屑小之辈挑拨搬弄,亦非他之罪。至于复立太子时的百官保举一事,也没有明显的证据说明他结党营私。甚至在他被彻底冷落、排斥之际,深受康熙帝倚重的大学士李光地在康熙逝世前五年,仍然认为“目下诸王,八王最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