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一起来看看龙岗本地客家年俗吧~拢共分几步呢?深圳客家作为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的典型,而龙岗作为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本地客家文化受海洋文化影响相互融合也最具特色,在客家学和客家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价值!那么想过一个有“龙岗味”的年

来源:深圳侨报

来了就是龙岗人

在龙岗过年

必须要有“龙岗味”!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1)

深圳客家作为清初形成的新客家地区的代表,是客家“第四次大迁徙运动”的典型,而龙岗作为深圳最大的客家聚居区,本地客家文化受海洋文化影响相互融合也最具特色,在客家学和客家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和价值!

那么

想过一个有“龙岗味”的年

拢共分几步呢?

一起来看看龙岗本地客家年俗吧~

↓↓↓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2)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3)

入年架 送灶爷

腊月二十三,人们收起刀镰,不再上山砍柴割草,故有“入年架,刀镰挂”之说。这一天也是送灶君爷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在灶君神位前摆放糖饼、茶果、年橘等供品,烧香点烛敬奉灶君爷,拜托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4)

忙洒扫 备年食

腊月二十四到大年二十九这几天,男人抽空投圩购置年货,妇女在家忙个不停。她们一是打扫洗刷,以备干干净净过新年;二是准备过年的传统食品,以便丰丰盛盛过新年。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5)

剪头发 修面毛

女人要抽空修剪头发、除面毛、修蛾眉,男性老少要理发。此事再忙也不能拖,故腊月二十七、二十八两天在理发店轮候理发的人往往最多。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6)

庆团圆 点年光

大年三十这天从清晨到午后,人们宰猪杀鸡杀鸭,下午三四点钟,家家户户都在一片热闹的爆竹声中贴上红彤彤的春联和门神。

傍晚,一家人共吃团圆饭,饭前饭后,全家老少均用柚叶、石菖蒲、竹叶煮成的“年香水”洗浴,俗语云“小孩洗了长高长大,老人家洗了添福添寿”。

浴后换新衣,着新鞋,家长给小孩一些零钱,表示“过新年人人有钱”的好兆头。

是夜,灯火长明,称“点年光”,一直点到年初四。

年三十晚要“守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些饼食果品,说说笑笑。“守”至子夜零时,便点燃大串爆竹,除旧布新、迎春接福。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7)

锣鼓起 舞麒麟

大年初一享清闲,人们穿上鲜艳靓丽的新衣,小孩子早起向长辈恭贺道“恭喜发财”,长辈便赐一封“利市”。这一天不杀生、不洗衣、不外倒垃圾,男女老少都较清闲。大街上敲锣打鼓,舞狮、舞龙、舞麒麟,处处锣鼓震天、喜气洋洋,达到迎春接福的最高潮。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8)

开年日 嬲新年

大年初二俗称“开年”,这天一早,人们起身宰杀鸡鸭,置齐三牲祭祖拜神,做好丰盛饭菜,隆重开年。大半个早上事务不少,程序繁多,但各家各户还是快手快脚,尽早开席吃“开年饭”,以得“人勤春早”的好兆头。饭后不事其它劳作,依然衣履新净,或看舞狮演戏,或漫步街头,悠哉乐哉,谓之“嬲(niǎo)新年”。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9)

赤口日 送穷鬼

大年初三“赤口日”又称“穷鬼日”,是日,人们不出门探亲访友,家家户户打扫几天来的果皮豆壳爆竹纸屑等弃物,并倒到垃圾堆烧掉,叫做“送穷鬼”。主妇们在家蒸起糕粄,以备家人吃食及明日探亲之用。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10)

出嫁女 转妹家

大年初四是探亲日,出嫁妇女纷纷回娘家探亲,客家人称“转妹家”。妇女们有的带着儿女,有的由丈夫陪伴,拎箩格、挑担子,颤颤悠悠、欢欢喜喜地走亲探戚。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11)

开灯晚 吃汤圆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龙岗客家习俗中又称“正月半”“灯节”“开灯晚”。是日,家家户户做汤圆(糖丸)和肉食(元宵肉)奉神祭祖。入夜在大门上挂灯,孩子们提着各式各样的彩灯玩耍。上一年生了男孩的人家还特地举行点灯仪式,庆贺添了男丁(客家话“灯”与“丁”同音)。

看了这么多介绍

旧时光里的那些“龙岗味”春节

你感受到了吗?

还想亲身体验一下?

那你可以去鹤湖新居、甘坑古镇等地

龙岗360°(龙岗年就是这个feel)(12)

划重点

甘坑古镇春节期间举办“小凉帽灯笼节”

届时会有舞麒麟、国风巡游演绎、灯笼祈福等活动

大家快去寻年味吧!

同时要记得做好个人防护哦!

版权声明:龙岗融媒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龙岗融媒出品

监制:罗方史

策划:董宝宏

统筹:笪 峰 艾 丽 景俊州

指导:鲁真龙 史 莉 颜建明

创意:陈 遥

制图:朱夏伶 苏俊华 余夏宇

编辑:陈 遥 邓慧婵

校对:王 蓉

本文来自【深圳侨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