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粮食生产有欠缺(粮食生产太难了)

粮食生产有欠缺(粮食生产太难了)据《财经》调研,中国还有2亿人完全从事农业,以种植承包地为主要收入。调查了解,农民种植承包地的收益是非常低的,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1000元左右。一个家庭里仅有一个劳动力经营10亩地每年也只有1万元收入,按四口人算,平均每人每年仅仅有2500元的收入,完全无法解决贫困问题。种粮比较收益低,以河南为例,玉米种植纯利润为4000—5000元/公顷(每亩合267-333元),低收益和高成本导致经营主体不敢扩大生产规模,部分地区出现撂荒现象。山东是小麦玉米的主产区。以禹城为例,根据中国发展网报道,2021年小麦亩生产成本758.59元,同比增加2.11%。小麦亩产量537.54公斤,同比上涨10.27%,亩现金收益为869.10元,亩净利润为449.00元,同比分别上涨27.32%、79.99%。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518.49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07%;具体情况是:种子费60.91元,与上年相比

都说牛马年好种田,2021年辛丑年很快就过完了,可也是一言难尽。辛辛苦苦一整年,到手没有多少钱。

种植成本大幅上涨!

我国粮食生产成本大体包括土地租金、人工成本,化肥、农药、种子等生产资料投入,农机作业费等。

在各项粮食生产成本中,2021年化肥价格涨势最猛,去年下半年,尿素的价格是1800元/吨,今年最高涨到3144元/吨,创下近10年新高。根据中国农业生产资料流通协会,12月27日中国化肥批发价格综合指数(CFCI)为3000.62点,同比上涨44.55%。

而粮价的涨幅远远跑不上成本增长,这也是种粮农民普遍感受不赚钱甚至赔钱的最大原因。

山东是小麦玉米的主产区。以禹城为例,根据中国发展网报道,2021年小麦亩生产成本758.59元,同比增加2.11%。小麦亩产量537.54公斤,同比上涨10.27%,亩现金收益为869.10元,亩净利润为449.00元,同比分别上涨27.32%、79.99%。

其中:物质与服务费用518.49元,与上年相比增加8.07%;具体情况是:种子费60.91元,与上年相比上涨13.72%;化肥费202.39元,与上年相比上涨9.01%;农药费36.77元,与上年相比上涨49.11%;机械作业费148.97元,与上年相比略涨0.93%;人工成本240.10元,同比减少8.76%;排灌费40.07元,与上年相比上涨2.56%;土地成本180.00元,与上年增加5.88%。

河南日报此前报道,种粮成本抬升挤压有限的种植效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1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粮食生产成本上升难题。调查显示,土地流转价格上涨1500—2000元/公顷,尿素、二铵、复合肥等化肥上涨400—700元/吨,草甘膦、丁草胺等农药上涨500—1000元/吨。

种粮比较收益低,以河南为例,玉米种植纯利润为4000—5000元/公顷(每亩合267-333元),低收益和高成本导致经营主体不敢扩大生产规模,部分地区出现撂荒现象。

据《财经》调研,中国还有2亿人完全从事农业,以种植承包地为主要收入。调查了解,农民种植承包地的收益是非常低的,一亩地一年最多收入1000元左右。一个家庭里仅有一个劳动力经营10亩地每年也只有1万元收入,按四口人算,平均每人每年仅仅有2500元的收入,完全无法解决贫困问题。

粮食价格风险很大

粮食生产面临的价格风险较大。

市场行情大小年差别很大,农民经常说种地就像赌博。2021年除了小麦上涨突出外,玉米水稻都相对有限。期货价格上来看,2021年小麦上涨13.66%,玉米回落2.55%,水稻基本一路下跌8.26%。现货行情上,2021年小麦上涨13%,玉米上涨4%,水稻上涨3.7%。

2021年毋庸置疑是小麦的大年,如果新粮上市到12月份卖至少也是1.3多,但问题是,小麦价格上涨的时候是十月份以后了,很多种植户手里的小麦已经卖过了,基本是贸易中间环节赚的盆满钵满。

卖早了后面上涨后悔,卖晚了掉价又后悔,存一段时间又担心质量风险,总之农民朋友们很难踏准市场节奏。再比如玉米,因为上一年价格高,有的农户还在锚定最高价格等待出手。。。

玉米水稻都曾风光过,倒是水稻,是市场最悲情的一个大品种,最近几年都没让人喜出望外过,除了个别区域比如江苏粳稻。由于市场价格低于国家保护价(也就是最低收购价格),还启动了托市收购,其中截至1月15日,黑龙江粳稻最低收购价收购1008万吨,收购数量越大越反应了市场价格的低迷。这也是无可奈何之事,毕竟水稻供应压力太大了,种植结构调整也不是朝夕就能看到成效的。

但是农户对市场价格的反应总是滞后,由于看不清风险导致盲目跟风种植的苦果也只能承担。比如糯稻(专题)是价格弹性比较大的品种,没有托市收购,只能靠市场供需调节。此前两年由于价格远高于普通圆粒品种,2021年东北更是大规模扩种,目前东北价格在1.2左右,远远低于圆粒1.3的价格。

天气风险很大

粮食生产还面临很大的天气风险。自古以来,农民种粮“看天吃饭”是不变的定律。

虽然现在农业可以依靠天气预测的进步达到“知天而作”,但是天气的变化莫测仍然是我们难以精准把握的。而且粮食的生产周期较长,出现的任何变化都会引发对未来供给预期和价格的变化。

2021年,我国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的一年。灾难的一粒灰,落在普通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也是无数个家庭的苦难。应急管理部网站发布2021年全国十大自然灾害,对农业造成严重影响:

一、7月中下旬河南特大暴雨灾害

7月17日–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其中,郑州、新密、嵩山站均超其历史日极值1倍以上,郑州气象观测站最大小时降雨量突破我国大陆有记录以来小时降雨量历史极值。灾害造成全省16市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农作物受灾面积873.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

河南作为我国地产粮大省,常年粮食的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但今年的洪涝灾害导致农业损失十分惨重。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日前发布数据,2021年河南粮食总产量6544.2万吨,比上年减少281.6万吨,减产4.1%。其中,秋粮总产量为548.20亿斤,比上年减少66.21亿斤,减产10.8%。玉米总产量为410.35亿斤,比上年减少58.13亿斤,下降12.4%。

二、黄河中下游严重秋汛

2021年入秋后,冷暖空气在黄河中游持续猛烈交汇、带来连续降雨,黄河流域9月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造成黄河中下游发生1949年以来最大秋汛,黄河中下游河道高水位、大流量行洪持续同期一个月,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局地洪涝灾害严重,造成4省32市232个县(市、区)666.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498.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53.4亿元。

三、7月中下旬山西暴雨洪涝灾害

7月10日–23日,山西省先后出现10日–11日、18日–23日两轮强降雨天气过程,间隔时间短、累计雨量大,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晋城、忻州、长治等10市47个县(市、区)61.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5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82.8亿元。

四、8月上中旬湖北暴雨洪涝灾害

8月8日–15日,湖北省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其中,11日–12日湖北襄阳和随州出现大到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最大日雨量为随县柳林519毫米,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随州、襄阳、孝感、黄冈等11市(州)58个县(市、区)和神农架林区158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26.5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1.2亿元。

五、4月30日江苏南通等地风雹灾害

4月30日,江苏沿江及以北大部地区遭受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袭击,南通沿海局地风力达13–15级,最大风速达47.9米/秒(15级),多地大风观测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引发严重风雹灾害,造成南通、泰州、淮安等8市36个县(市、区)2.7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

六、8月中下旬陕西暴雨洪涝灾害

8月19日–25日,陕西省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雨过程,其中,陕南地区暴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累计雨量大、局地降水强度强,引发严重洪涝灾害,造成西安、汉中、安康、商洛等9市49个县(市、区)107.2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26.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91.8亿元。

七、11月上旬东北华北局地雪灾

11月4日–9日,我国大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过程,降温幅度大、雨雪范围广、极端性强,综合强度指数为1961年以来第四强,降温幅度超过16℃的国土面积达101万平方公里,华北、东北等地普降暴雪或大暴雪,局地出现特大暴雪,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局地雪情较重。低温冷冻和雪灾造成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9省(区、市)35.1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9.3千公顷,大量农业大棚、牲畜棚舍、简易工业厂房倒损,直接经济损失69.4亿元。

地趴粮是东北常见的一种粗放的粮食储存方式,2021年11月份东北遭遇几场大暴雪,造成很多“地趴粮”霉变风险增加,影响卖粮价格。

粮食生产有欠缺(粮食生产太难了)(1)

来源:活力奈曼

时间倒流,2021年冀鲁豫玉米今年的秋收太困难了!秋播期多雨渍涝更是导致北方冬小麦播期大大推迟。

粮食生产有欠缺(粮食生产太难了)(2)

9月27日,河南省沁阳市柏香镇肖寺村,村民在抢收玉米(无人机照片)。

最后想说

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粮食种植收益是影响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的关键。

中央高层会议也多次提到要保障种粮农民的合理收益。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也公开表示,我们的思路是围绕政策保本、经营增效做文章。政策保本,重点是构建价格、补贴、保险“三位一体”扶持政策体系,让农民种粮不吃亏。

1月20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针对促进农民增收问题,会议指出将落实政策促增收。重点是适当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深化农村改革,让农民更多分享政策红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