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电影要表达什么(回不去的港片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电影要表达什么(回不去的港片黄金时代)电视剧突破了传统警匪剧中敌我分明的人物预设,更像是电视剧版本的《无间道》,敌对双方的相互潜伏与卧底,使得原本黑白分明的两个阵营转眼间幻化为一个充满争权夺利、腥风血雨的江湖。剧集把故事的焦点集中在日日在刀尖上舔血的警队卧底,故事从警队高层的离奇死亡,五名与死者有着密切联系的警方卧底全部失踪开始说起。剧情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人物关系的反转切换基本和我们常常看的那些有着精美制作的美剧水准有的一拼。可惜好景不长,很快随着投资方的缩减、经济发展的不景气、老一代演员的相继退场和新演员难以撑起重任,再加上香港与大陆的政策合作,使得港片还是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时隔多年以后的2014年,当沉寂已久的香港影视界凭借着TVB的年度力作《使徒行者》,再度引发大陆观众的关注热潮,港片似乎也看到了希望。当年的那部《使徒行者》电视剧火到什么程度呢?总播放量超过了24亿,而这还不是在无线网比较迅捷的这两年,是在2014年
还记得当年一个《无间道》系列不仅将进入新时代已经渐趋颓势的港片再一次推向新的高度,同时还创造了好莱坞买港片版权进行改编的奇迹。
《无间道》在故事剧情和人物塑造上的创新,使得它被以拍警匪片和黑帮片闻名于世的马丁·斯科塞斯看中,拿去翻拍成了由小李子和马特·达蒙主演的《无间道风云》。
作为一部翻拍片,马丁老爷子以其特有的意大利式美国风格将原版《无间道》改头换面,赋予了《无间道风云》新的生机与活力,演的有模有样,并最终成功夺得了奥斯卡奖,堪称一段佳话。
那是新时期港片的“黄金时代”。
可惜好景不长,很快随着投资方的缩减、经济发展的不景气、老一代演员的相继退场和新演员难以撑起重任,再加上香港与大陆的政策合作,使得港片还是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
时隔多年以后的2014年,当沉寂已久的香港影视界凭借着TVB的年度力作《使徒行者》,再度引发大陆观众的关注热潮,港片似乎也看到了希望。
当年的那部《使徒行者》电视剧火到什么程度呢?总播放量超过了24亿,而这还不是在无线网比较迅捷的这两年,是在2014年。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另一方面也带动了主演林峰和佘诗曼的演艺事业发展。
剧集把故事的焦点集中在日日在刀尖上舔血的警队卧底,故事从警队高层的离奇死亡,五名与死者有着密切联系的警方卧底全部失踪开始说起。剧情叙事节奏的张弛有度,人物关系的反转切换基本和我们常常看的那些有着精美制作的美剧水准有的一拼。
电视剧突破了传统警匪剧中敌我分明的人物预设,更像是电视剧版本的《无间道》,敌对双方的相互潜伏与卧底,使得原本黑白分明的两个阵营转眼间幻化为一个充满争权夺利、腥风血雨的江湖。
当然,剧集在最后成功来了一波政治正确,把剧集前期流露的江湖气完全转变为了对香港警队惩奸除恶的正面颂扬。
本来,电视剧做的成功被拿来进行电影改编再创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是《使徒行者》这样一部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原创剧集。
按照电视剧的原有风格进行改编的话,电影版的《使徒行者》不出意料的话一定会是一部在整体风格上向《警察故事》系列靠拢,在剧情上和《寒战》大同小异。
然而,电影的导演文伟鸿显然不满足于此,他决意要将《使徒行者》拍成一部带有浓烈的《无间道》意味的兄弟情仇电影。
这样的创意使得电影虽然具有很多槽点和剧情漏洞,却依然带着浓厚的老港片味道,再加上原作电视剧主演余诗曼的回归,使得首作电影在明显带有烂片光环的逆境之中,仍然能够突出重围,最终收获了较为客观的票房收益和大众评分。
这就为今天这部在系列第一部将所有主角都干废了之后另起炉灶、重新演绎的系列第二部电影《使徒行者:谍影行动》。
第一部电影为了使电影与电视剧间形成有效的过渡,在电影剧情之中引入了电视剧的角色丁姐与欢喜哥,其实说白了这两个人物在电影中的作用大半是为了哄骗观众走进电影院去贡献票房。
在第一部电影建立起张家辉与古天乐的绝对主角形象之后,把电视剧角色丢到一边就成了制作方如意算盘的下一步,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余诗曼与一众电视剧主演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是永远无法撼动的。
失去了电视剧角色搭配存在的《使徒行者2》更像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挂名作品,在第一部电影已然消费了大量粉丝情怀的情况下,继续变本加厉的透支着观众们的耐心。
近些年来,港片对原创IP开发犹如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香港的电影制作参照好莱坞的发展模式,电影制作都大量依靠对已有IP进行系列电影开发,不断推出续集电影。
在港片经典IP较少的情况下,我们看到了许多上映多年的老电影像诈尸一般突然推出一部没头没尾的续集作品,这样的市场乱象,使得港片近几年的发展,近乎呈倒退趋势。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的是,在续集作品中也并不都是烂片,也有难得一见的佳作,比如《寒战2》。
可更多是诸如《反贪风暴》系列、《窃听风云》系列以及前不久上映的《扫毒2》一类徒有噱头的烂片。今天的这部《使徒行者2》很明显就是后面这一类电影的阵营。
整部电影完全沿用了当年好莱坞大片、阿汤哥的动作系列第一部《碟中谍》的剧情套路。
围绕一个记录着重要情报的硬盘,警察、恐怖分子不断的斗智斗勇、争来夺去,这几乎就是整个电影故事的剧情内容。而电影另一部分的生死兄弟情则更像是对系列第一部的完美克隆。
一个是身不由己,身居要职的警队内鬼;而另一个则是寻找兄弟,坚守正义的警队成员。
两个人在争夺硬盘的过程中逐渐认出了彼此,最后处于兄弟情义和正义信念,两个人最终一同对抗反派,就像儿时一同玩耍一般……
这样的故事剧情,如果是对于没有看过系列第一部电影的观众来说可能或多或少还是能够引起一些情感共鸣,甚至是感动的泪水。
但是如果是对于看过第一部的观众,那么不好意思,这部电影真的一无是处,除了让张家辉和古天乐相比第一部死得更惨之外,这部电影几乎没有在任何一个方面实现对系列第一部电影的突破。
上一部电影剧情虽然和电视剧的剧情已经大相径庭,但是仍然对原作的致敬元素,同时还保留了几个原有角色。
到了第二部则是完全割裂了与电视剧的关联,并且在剧情上也和上一部电影没有任何的联系,仅仅只是保留了系列作品中一惯出现的捉鬼设计。
按照今天的话来讲,这部电影倒更像是部同人电影。
在电影的前期宣传之中关于电影中三大主演之间惊心动魄的争斗被渲染的十分出彩,然而电影的实际情况是,这部电影和前不久的《扫毒2》等几部电影是完全相同的双雄格局,至于电影中的另外一“雄”倒更像是电影的打酱油角色,完全就是出来压压场面而已了,出场估计还没半个小时就拜拜了。
然后就是电影中的师徒关系描绘显得十分尴尬,对于古天乐和吴镇宇是因为什么从亲密无间的师徒关系逐渐转变为影片开始之初的那种冷漠与敌视,完全没有一个交代。
然后,因为张家辉的假死,两个人的关系又莫名其妙的恢复升温。
特效和场景制作其实在前半程还是看得过去的,恐怖分子的炸弹袭击、东南亚的街头枪战等等,都能看的出电影在经费上的投入,如果忽略电影中的幼稚感情戏片段,把电影完全当做一部爆米花动作大片来看,是完全合格的。
可惜电影在后期的人物和剧情翻转中引入了太多太过于花里胡哨的黑科技,把电影前期所塑造的动作片和警匪片风格消化的一干二净,到了什么香港警察秘密组织出现的时候,则完全就是胡编乱造了。
如果说前面的这些毛病尚且不足以成为压倒电影的最后一株稻草,那么电影在西班牙的高潮戏份则完全把电影置于自我放飞的状态,使故事完全没有逻辑性可言。
强行翻转、强行死亡、强行煽情……没有什么是这部电影所不能做到的。
在西班牙,当香港警察和那个电脑黑客受到四面围攻的时候,我不禁在想,你说东南亚的警察支援比较垃圾,使得电影主角身临险境也就算了,那么说好的西班牙警察支援难道最后连个人都没有吗?在这段戏份之中,女黑客和几名警员的死亡显得十分狗血和多余,完全是为了强行煽情而死。
电影结尾的高空飞车完全超越了正常人的想象能力,基本达到了宝莱坞的大片标准,从那么高的高度飞下来,几个人还能活蹦乱跳,实在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特别是电影中那个特别猥琐的反派哥飞车冲下来也就算了,后面连车带人还撞到了大树上)。
最令人感觉多余又无聊,还特别揪心的电影部分,就是电影最后三个人与一头牛的生死局,完全就是让观众们大开眼界,再看几种古天乐和张家辉在电影中的死法,听一句兄弟走好。
在近几年大陆和香港盛行合拍片的今天,我们看到原本只是为了使两地电影发展多一些交流和发展的友好合作,逐渐沦为了香港电影越拍越烂的挡箭牌。
《使徒行者2》中出现的一众大陆实力派演员不仅没有和电影剧情,和香港演员很好的融为一体,而且还变得十分鸡肋,这样的结果不能不让观众对此产生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