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之歌介绍(浅析鱼住所身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困境)
昨日之歌介绍(浅析鱼住所身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困境)这使得日本一下子从身无分文的战败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场自我毁灭般的灾难让日本变得满目疮痍,因此当时的日本人都十分渴望重返明治维新时期的风光,事实上他们也很快就找到了再次崛起的机会,因得益于美国的援助,以及在朝鲜战争时生产贩卖出口了大量的军火,让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开始腾飞。昭和养鬼,平成养豚。我们先从这一句话说起,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年号制度,在过去,年号通常用来记录统治者的执政时间,虽然现在的日本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君主制国家了,但只要年号还存在,那么其君主的影响力也仍会存在,所以我们不难从养鬼和养豚看出昭和跟平成两个不同时代的区别所在。昭和时期,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席卷世界,让包括自己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生灵涂炭,许多许多许多的人也因此而失去了生命,这便是所谓的养鬼。
90后青年作家李尚龙说这么一段话:“在大城市里,搞废一个人的方式特别简单。给你一个安静狭小的空间,给你一根网线,最好再加一个外卖电话,好了,你开始废了。”
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相信一个人会那么轻易地堕落,但如果你看到《昨日之歌》中的鱼住,或许就会认同以上的观点了,因为上面所描述的生活方式和鱼住的生活方式有着惊人的相似,而最让人细思恐极的是,有很多人都跟鱼住这个动漫人物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产生了同质感,试问一部动漫如果没有代入感、没能打动人心,怎会让人产生共鸣、产生同质感?
如果用逆向思维,反过来去打量以上的逻辑的话,你可能会发现,跟鱼住产生共鸣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废了”的经历,亦或者说现在正处在废掉的边缘,如果是后者的话,那就必须要警惕了。
一个人是怎么废掉的?废掉的人该怎样“自救”?是当下许多人都在思考的问题,而在《昨日之歌》中的鱼住及他所身处的时代背景,正好给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些问题的契机——
《昨日之歌》的时代背景昭和养鬼,平成养豚。
我们先从这一句话说起,现在的日本仍保留着年号制度,在过去,年号通常用来记录统治者的执政时间,虽然现在的日本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君主制国家了,但只要年号还存在,那么其君主的影响力也仍会存在,所以我们不难从养鬼和养豚看出昭和跟平成两个不同时代的区别所在。
昭和时期,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席卷世界,让包括自己国家在内的多个国家生灵涂炭,许多许多许多的人也因此而失去了生命,这便是所谓的养鬼。
这场自我毁灭般的灾难让日本变得满目疮痍,因此当时的日本人都十分渴望重返明治维新时期的风光,事实上他们也很快就找到了再次崛起的机会,因得益于美国的援助,以及在朝鲜战争时生产贩卖出口了大量的军火,让日本经济在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开始腾飞。
这使得日本一下子从身无分文的战败国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只是好景不长。
1985年,为了扼制住高速发展的日本,为了解决本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美国要求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签订了《广场协议》,通过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地贬值,与此同时,日元开始大幅升值,这导致了日本国内的泡沫急剧扩大。
泡沫经济时代,日本社会的显著特征是信心满满、欲望勃发,1989年,日本媒体曾对外称:“东京的地价足够买下整个美国。”
昭和最后三年,日本个人财富翻了三倍,东京企业年底要发十几个月月薪做年终奖,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平成元年的最后一天,而经济列车的车速也在这时达到了顶峰,日本股指高达38915点,随后,刺耳的刹车声响起,列车出轨,冲入了荒野。
最先的征兆依旧是年终奖,大批企业宣布取消年终奖,并在此后连年取消。
什么时候才会再发年终奖?
遥遥无期。
在此之前的日本,也就是泡沫经济时期的日本,很多人都热衷于炒房,他们认为房产是可以无限升值的,从而忽视了“实体经济”的重要性,但最让所有日本人始料未及的是,1990年1月之后,深知日本没有与经济泡沫相匹配的“实体经济”的日本政府竟主动戳破了“泡沫”,银行贷款大幅下降。
1990年1月12日,被称为“日本股市最黑暗的一天”,那一天,股票暴跌70%,房地产崩裂,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最终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
1993年,全日本有六成企业减少了应届生校招,第二大汽车厂日产关停了神奈川的工厂,直接削减5000人,日本航空宣布,请3000名35岁至55岁的中层职工主动辞职,这一年,日本减少了13万个岗位,但经济学家说:“还得再裁掉200万人。”
就业艰难导致消费萎缩,信用破产诱发金融暴雷,日本的房价在调控数年后,于1993年轰然下跌,并连跌将近三十年,穿越萧条的人们,总要经历失速、失信、失望这三重幻灭。
平成三年,大阪新增流浪汉六千人,而东京则直接过万。
平成前十年,日本平均每年有32000人因不堪重负而选择放弃了自己的生命,这个数值是过去的三倍。
在泡沫经济时代,日本人有着超人般的自信,投资一掷千金,消费争奇斗富。
而在泡沫破裂后,实际收入增速放慢甚至下降,名义收入下降更是普遍,这使得那些受线性思维支配从而在高位贷款买房的家庭背上沉重的债务,年轻一代是看着父母一代在重债下苦苦挣扎中长大的,而这一成长过程给他们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所以,等新一代成为经济主力后,消费和购房欲望基本上都消失了,在萧条中长大的一代人,变得沉默封闭,日本人称平成一代为“草食系”,安全、安静、安之若素,然而平静之下其实是麻木,他们小心谨慎、不敢消费、不敢期待。
因为他们似乎也已经明白,自己正活在一个漫长的周期之中,就像是被圈养着的豚(猪)一般,既无“武士道”的献身精神,也无事业进取心,这便是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三十年”的低欲望社会。
“上世纪的遗产(惊讶)!”
“对我来说还是现役,别乱碰哦”
我们从小晴和鱼住的这段对话便不难看出,《昨日之歌》这部从1997年开始连载直至2015年才完结的作品(漫画)的大背景很显然就是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二十一世纪初。
踌躇不前的鱼住映射出了当下许多年轻人的“废”与“丧”所谓的“废”指的是不思进取,也代指低欲望,即像猪一样,没有思想和理想、废掉的人。
“鱼住,你想当摄影师吗?”
“这个世界可没那么轻松,说想当就能当啊”
在面对前任柚原知佳的试探性提问时,鱼住斩钉截铁地回避了这个问题,对于每周只去便利店上四天班还感慨“这座小镇的清晨,乌鸦有时起得比人还早”的压路族来说,所谓的理想似乎是遥不可及的。
“不是找不到,是没去找吧,你就没去找过工作吧?”
“一开始当然有,但是,我又想啊,我没什么想做的事”
其实在一开始鱼住的好友福田发问时,鱼住就已经开始回避有关于自己未来规划的问题了,事实上鱼住也很清楚自己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日本的高升学率让鱼住的普通大学毕业生身份在求职中不占任何优势,想找份有前途的工作嘛,激烈的竞争让他只能望而却步,再加上自己还没有从学生时代中走出来,一下子还无法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所以说到底,最根本的问题还是鱼住他自己不愿意前进罢了。
残酷的现实,让许多跟鱼住有着相似的经历的年轻人信心受挫,进取心、消费欲、投资欲都大幅减退,与其费尽心思地去找求职工作,倒不如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来得简单舒适,因为在日本,如果你不买房不买车的话,只需找一份兼职就足以维持最低的生活保障了,再加上日本社会的阶级固化相对严重,低欲望社会便应运而生。
由此不难看出,形成低欲望社会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奋斗改变命运的希望不大;二是即使不奋斗也有基本保障,无冻馁之虞,精神上不会被高度压迫。
而所谓的“丧”则指的是悲观、消极心态,也代指负能量,那一句网络流行语“我承受了这个年纪不该承受的压力”就是“丧”的最好体现。
“不过,我们的感觉仍一直停留在那个时候,也许是我还没正式开始上班,我到现在还无法相信已经出社会了,毕竟,从小学到现在,我一直都是学生。”
“这个社会,一定都把我这种人当成吊车尾吧”
这两段话分别出自《昨日之歌》漫画和动画中的鱼住之口,很显然,鱼住有着很严重的弱者心态,且一时间还无法接受已经从学生时代步入社会的这一事实,他想让自己和榀子的朋友关系更进一步,却又害怕因表白失败而失去他们从学生时代一直维持到现在的朋友关系。
在表白失败了以后,他更是习惯性地认为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一度地对自己、对别人不再抱任何期待,很多人都希望能用维持现状来逃避挫折、逃避压力,但事实上该来最终还是会来的,维持现状只会让你停滞不前,小确幸难有大幸福,消极佛系只会让深陷泥潭的你越陷越深。
常常以社会吊车尾自居的鱼住,既渴望爱情,又惧怕爱情,这种不思进取的思维让他对“废”掉的自己报以宽容,对很“丧”的自己表示理解,这既是鱼住的个人困境,也是当下许多年轻人所在面临的困境。
很显然,鱼住是当下许多年轻人的缩影。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究竟要到哪里去?无论时代如何困难、残酷,请始终作为一个人而活着。
对世界仍旧抱着悲观态度的宫崎骏,曾一次次用画笔描摹着美好的角色,电影《千与千寻》女主角生于1990年,正是荒野岁月的起始之年,在神隐世界中,千寻战胜了各种妖怪,解救了迷失的父母,找到了回家的路。
电影结尾,那个成人型、从未走出过家门的巨婴,经历跌宕冒险,已能独立走路,不再动辄哭闹。
而《昨日之歌》动漫的最后,踌躇不前的鱼住在跟同样踌躇不前的榀子和平分手后,选择了勇往直前的小晴,很显然,什么都放弃不了的人,最终什么也把握不了,就像那些躲在狭小的空间里过着自我满足、不愿与外界接触的生活的人会一直踌躇不前一样。
无法放弃这种待在舒适圈里的生活的人,是无法大步向前的。
回顾历史,如果你站在世界的视角,从250多年工业史的时间尺度来看,其实这个世界早已经历过了无数次的经济衰退和萧条了——
1788年英国第一次引发经济危机,之后的1793年、1797年、1810年、1814年往后的英国又爆发了大小将近16次不同程度的经济危机,随之波及欧洲各国。
1890-1893年,德国经济危机;1899年夏天的一场金融危机席卷俄罗斯;日本在1900年爆发了第一次经济危机;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人们疯狂抛售股票,股市崩溃。
1957-195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导致雷布森林体系崩溃;1973年12月,二战之后程度最深的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89年底起,日本股票和房地产价格一落千丈,企业和银行纷纷倒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四小龙”及其他东南亚经济体。
2000年4月以美国纳斯达指数崩盘为标志,大萧条到来;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众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如果有许多还没有经历过经济的四季“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看惯了繁花似锦,很不习惯林木萧疏,更受不了雪虐风饕的话,那么在今年你或许已经先后见证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1929年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额......如果你在美国,那肯定还要加上一个1968年种族大骚乱......
但,今年仅仅才过去了一半而已,如果说病毒肆虐、经济低迷、局势动荡是这个世界的低谷的话,那么现在就是了。
而对于那些正走到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十字路口的莘莘学子们来说,他们现阶段所需要面临的挑战更是非比寻常,由于现在疫情严重,所以今年高考延期了,谁会想到在十几年后,中国的学子又重新回到了七月的火热考场。
与此同时,今年870多万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得不让人对其感到堪忧,这个毕业季有些太不寻常了,需要担心的事情似乎比以往要多得多。
面对低谷,我们将何去何从?
遥想当年,在红色巨人需要注入新鲜血液的时候,有一个人站了出来高喊:“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感到羞耻......”
回首往昔,在与命运博弈时,另一边的山姆大叔那里则有人站出来呐喊:“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唯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找到真正的归宿。
因错用“休克疗法”而导致经济严重崩盘的俄罗斯,在普京上台以后,衰退的经济才得以遏制,而普京也因此被人们冠以“大帝”之名,虽说普京带领俄罗斯走出了困境,但他更希望能带领俄罗斯人走出自己的个人困境,所以当人们问普京有什么梦想时,普京回答说:“我希望有一天俄罗斯人能够说‘我为生在俄罗斯而自豪’”
在2006年上映的《霍元甲》电影中,李连杰希望能用霍元甲自强不息的人生和一句“你没有选择生命开始的权利,但你要有勇气走到生命的最后”来激励年轻人勇敢面对逆境和挫折,重视生命的价值,据说,当年李连杰拍摄《霍元甲》这部电影的动因是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消息:2003年仅中国内地就有28万人因各种原因选择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现在,命运又一次把我们推向了时代的浪潮之中,一如很多年前,但我们不必刻意地去迎合这个时代,向其妥协,能在混乱中坚持自我,在困难前保持初心,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原因,想着乱七八糟有的没的,有时回顾一下昨日,尽管如此,我们的无趣日常生活,就这样继续着。
人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生活会追着你一再的脱胎换骨,只要你愿意,你永远有机会成为那个不断前进的人。
本文由八幡出品提供。